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南充市地图 > 阆中市地图 >
老观镇地图
老观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特色

灯戏文化的浓郁气息:从古至今,老观的人们演灯戏,看灯戏,议灯戏。灯戏是老观镇的历史品牌,也是现代老观人的骄傲。作为历史上的“灯戏窝子”,灯戏的“根”太深、“源”太长。1000余年来,老观灯戏文化的光芒,曾烛照过大半个阆中,并辐射到苍溪、旺苍、广元、南充等县市广大农村,因而有人又称灯戏为“川北灯戏”。每当喜庆的节日,竹马、牛灯、旱船、钱棍、腰鼓便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巴蜀民歌经曲《晾衣裳》,老观人至今仍在吟唱:清早起来去赶场,摘片树叶吹响响……展示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氛围和老观人民的喜乐。永远的精神食粮民歌:老观的民歌、小调、红军歌曲十分丰富,有“民歌之乡”的美誉。

历史沿革

老观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老观场场址,原为古奉国县城的遗址。南朝梁武帝天监八年(公元509年)在此置白马义阳郡。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改白马义阳郡为白马郡并置奉国县,以此地始附于魏,故以奉国为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省奉国县,奉国县以此撤废,不再恢复。奉国县自建县至撤废历经729年(公元555年—1283年)。后更县为奉谷乡,清代为重锦乡,建国后为老观乡,1985年老观乡撤乡建制为老观镇。老观自撤县至今又有700多年历史。现老观场镇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古镇面积1.5平方公里。老观名胜古迹完好,遗存众多。有4公顷的历史街区,古建筑群;有长1000余米独具特色的古街;有错落有致的古民居;有独具匠心的庙宇;有雄伟壮观的魁阁、牌坊;有标炳史册的红色文化。它们在历史的尘烟之中,年代久远的建筑,许多虽遭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但遗留下来的便成为携带着远古气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珍奇。她们古朴而精致的辉煌和这里保持着历史原貌的街道民居、革命遗址一起,构成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人类遗产,是研究古建筑及巴蜀文化不可缺少的现存文物,也是发展老观旅游的重要资源。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先念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此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和中共苍溪县苏维埃政府,红三十军军部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等重要机关设置老观,发动了老观农民暴动、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等著名战役,一大批红色标语和革命遗址至今闪烁着红色的光芒。

历史人物

老观同样是中国西汉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乡。落下闳(前156年—前87年)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中国古代西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太初历的主要创立者。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2004年0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在北京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以此纪念在西汉年间创造出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太初历》的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

自然地理

老观镇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市城区45公里,东通仪陇、巴中,南至阆中、南充,西接苍溪,北上旺苍、广元。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个社,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0610人,暂住人口1.2万余人,城镇人口4700余人,幅员面积66.7平方公里。有城镇1个,集镇2个,老观场辐射四周十多个乡镇近20万人,素有旱码头之称,是阆中唯一隔日逢场的场镇。老观镇于1995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2004年2月被列为省重点镇;2003年7月被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特产小吃

奉国大米因产自阆中市老观山区(古代奉国县)而得名。该区山清水秀,生态条件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的稻米以粒大、饱满、色泽好、口感佳而成为历代宫廷贡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解放后曾出口欧美及东南亚,近年又获得多项殊荣,如西博会"金奖"、"南充知名品牌"、"民为天放心食品"、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等等,产品呈供不应求之势。老观的米豆腐;取奉国大米浸泡发胀后,磨成米浆,用温火搅煮成糊团。起锅后,手沾碱水拍成小圆柱或切成方块,上笼蒸熟即可上市。奉国米豆腐必须细心切成薄片,贴在锅面上,加清油炕至微黄,再将盐、葱、辣、花椒等香料下锅炒匀,就是一份香脆可口、甜咸麻辣俱全的炒“豆腐”。油勺,小笼包子,酸菜稀饭,薄脆子,片肉饼,面疙瘩,韭菜醋汤等等;

网站(网络媒体)

老观古镇,老观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