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镇地图
保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
乡镇简介:资阳市辖镇。保和镇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城区北部,沱江东岸,距城区20公里,北与老君接壤,东与乐至县中天镇及中和镇相邻,南与宝台镇交界,西与临江镇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04?60ˊ,北纬30?19ˊ。距市府14公里。面积115.1平方公里,人口6.4万。资(阳)乐(至)公路过境,阳化河通航。辖清明、筒车坝、九岭、黄谷、永兴、钓鱼、山品、育才、代家沟、金星、文秀桥、晏安坝、永万村、九龙洞、文龙寺、红堰、金山寺、天鹅、团山、马蹄湾、黄岭沱、石坝子、六石包、四方碑、花溪、永协、天宫庙、洞子湾28个村委会和保和场居委会。有商贸、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花生、辣椒、棉花,盛产柑橘等。是市北部物资集散地。是东汉五官中郎将董钧的故乡。
行政辖区:辖46个村民委员会,469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有五个集镇(保和、东安、紫微、永太、吉祥)。下辖村:黄岭沱村花溪村石仓子村九老洞村四方碑村孝土地村永协村六石包村天宫庙村石庙子村石坝子村宾家坳村迎龙桥村火神沟村洞子湾村晏家坝村富家山村代家沟村文秀桥村永万村友爱村明星村金星村文龙村红堰村盘龙村金山村太音村天鹅村集龙村团山村马蹄村大石村桐车村花圃村九岭村永兴村山品村柏杨村育才村黄谷村黑滩村钓鱼村永久村清明村集乐村
辖区代码:512002104保和镇,512002104001保和场居委会,512002104200清明村,512002104201桐车坝村,512002104202九岭村,512002104203黄谷村,512002104204永兴村,512002104205钓鱼村,512002104206柏杨村,512002104207山品村,512002104208育才村,512002104209代家沟村,512002104210金星村,512002104211文秀桥村,512002104212集乐村,512002104213火神沟村,512002104214明星村,512002104215晏家坝村,512002104216永万村,512002104217九老洞村,512002104218文龙寺村,512002104219红堰村,512002104220黑滩村,512002104221迎龙桥村,512002104222友爱村,512002104223金山寺村,512002104224天鹅村,512002104225团山村,512002104226马蹄湾村,512002104227黄岭沱村,512002104228永久村,512002104229富家山村,512002104230盘龙村,512002104231石坝子村,512002104232六石包村,512002104233四方碑村,512002104234花溪村,512002104235永协村,512002104236石窗子村,512002104237太音村,512002104238集龙村,512002104239大石村,512002104240天宫庙村,512002104241洞子湾村,512002104242孝土地村,512002104243石庙子村,512002104244宾家坳村,512002104245花圃湾村
历史沿革:1909年置阳化乡,1940年改保和乡,1951年分置保和镇,1955年乡、镇合并设崇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5年复建镇。1958年10月1日资阳县以乡为单位成立“政社合一,农工商学兵五位一体”的农村人民公社,其中保和区为崇善人民公社。1965年4月14日至7月15日在崇善公社进行“四清试点”,崇善人民公社更名为保和人民公社。1984年4月农村行政机构实行政社分设。改人民公社为乡,恢复乡人民政府,乡以下设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以取代原公社及下属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保和人民公社改为保和区人民政府,辖黄岭沱、花溪、九老洞、永协、孝土地、四方碑、石仓子7个村。1985年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江、崇善、中和、丹山、小院、伍隍、南津、访弘、丰裕、保和、插花等12个乡,改置为乡级镇。除崇善改为保和、访弘改为忠义、插花改为侯家坪外,余依原名,保和区人民政府改为保和镇人民政府。1987年4月撤掉吉祥乡,与永太乡合并为永太乡。1987年6月高庙乡、紫微乡、东安乡、七里乡、老君乡、长乐乡、高龙乡、永太乡与保和镇合并为保和镇人民政府。1992年7月29日合乡并镇后,原七里乡、老君乡、长乐乡、高龙乡等乡成立老君镇。保和镇由东安乡、永太乡、紫微乡、保和镇组建成保和镇。1992年7月2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资阳县决定撤销所属9个区公所、44个乡和侯家坪镇,新建5个镇、扩并4个乡,13个镇的行政区域,将全县48个乡、14个镇调整为4个乡、18个镇。调整后原由东安乡、永太乡、紫微乡、小保和镇合并为现在的保和镇,保和镇街道居委会。1995年11月16日经资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在原28个村的基础上调整为47个村。
民族人口:2005年底该镇19312户,人口59404人,(其中非农人口2419人,彝族55人,藏族45人),党支部59个,党员数2163人。政府机关在职人员45人,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3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57190,男————————29719,女————————27471,家庭户户数————18156,家庭户总人口(总)—56702,家庭户男—————29429,家庭户女—————27273,0-14岁(总)————12202,0-14岁男—————6325,0-14岁女—————5877,15-64岁(总)———39821,15-64岁男————20980,15-64岁女————18841,65岁及以上(总)——5167,65岁及以上男———2414,65岁及以上女———275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56174
自然资源:保和镇地貌为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地貌形态有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海拔在300——550米之间,镇域幅员面积115.21平方公里。镇域内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北面相对落差较大,南面相对落差较小。沱江由北向西南沿镇界流过,沱江在镇域内的最大支流—阳化河从东向北再南继西南方向注入沱江,蜿蜓曲折的阳化河及支流在镇域内的河岸线长约31公里。沱江及阳化河流经全镇35个村,占全镇村社数的78%以上,此外尚有东安、崇善水库两座,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为70780亩,计税面积60999亩,其中田23671亩。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水量950mm左右;年日照1250小时左右;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6.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5.4℃。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油菜、稻谷、玉米、红苕、花生、西瓜、海椒等。林果有柏树、慈竹、柑桔、桃子、梨子、枇杷等。家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兔。生猪、养鱼、蔬菜、水果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条石、砂石等建材资源也十分丰富。
基础设施: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省道106线(资乐路)从南向北贯穿保和镇全境,途经12个村,与乐至县相连,板永路经过镇政府向北通往老君镇,向东通往中和镇、丹山镇,和保龙路、永清路构成了全镇公路骨干网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141公里。客运交通便利,陆路上有广佛场过渡至资阳、广佛场经保和往成都、吉祥场经保和至资阳往成都、资阳至永万的客运班车,水路有保和场通往上游二郎滩和下游石板滩的客船共六艘。近几年来四方碑文明新村、火神沟、文秀桥养猪家园、四方碑工业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是投资开发的理想选择。境内有四方碑工业园区,场镇有文化区、商贸区。水、电、路、电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30多个部门设置齐备,35KV变站电站一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机站4座,程控电话35000余门,电灌站72处,83台。2006年保和镇引资近400万元,新建房屋18000m2,新建街道0.5公里,发展自来水站3个。
经济发展:1992年-2005年,该镇人民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坚持稳定发展农业,重点发展工业,突破发展第三产业,建设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走依法治镇、科教兴镇、工业强镇的路子,经济建设得以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保和镇是雁江区的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苕等,农经作物有油菜、海椒、花生、西瓜、蔬菜、水果等。现已建成8000吨水果生产基地,万只羊生产基地,十万头生猪基地,5000吨水产品生产基地,10000亩海椒生产基地,10000亩花生生产基地,5000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骨干企业有保和花溪运输公司、保和黑熊养殖场、四方碑村严映环的万只鸡养殖场、沱江木业、竹子加工厂、预制构件厂9个、砖瓦厂11户,个体工商户300户。据调查、统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3858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38166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266万元,农业总产值22449万元。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4933万元,林业产值550万元,牧业产值8681万元,渔业产值5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90元。
特色产品:天鹅、马蹄、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辣椒、棉花、柑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