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界镇地图
北界镇相关地区地图:
浙江省遂昌县北界镇
基本概况:北界镇位于遂昌县城北部,是遂昌的北大门,距县城27公里,东南邻新路湾镇,西南毗应村乡,北与龙游县交界,东北与金华县交界,龙丽高速公路和50省道穿境而过,连通四方,地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圈和北部竹制品加工功能区中心。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辖行政村16个,自然村46个,生产队102个,总人口9354人,2855户。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5106元,其中汉族9146人,农业人口9095人,非农业人口423人。解放初称北界乡,1950年析置苏村乡。1956年苏村乡及白水乡之一部并入。1958年为管理区,1961年改为人民公社。1980年析原苏村乡辖区置苏村人民公社。1984年1月复为乡。1992年5月,浙江省境内实行“撤区、扩镇、并乡”,遂昌县设20个乡镇,北界乡改称北界镇。行政村:王宅桥村上坪村周村村大谷岭村坑里潘村大公殿村王坞村北界村岱根村玄头背村白水村苏村村下坪村登埠村淤弓村小官塘村。
经济收入:北界镇人均收入逐年攀升,1975年为81元,1985年为401元,1994年为1677元,2004年,人均收入达到3045元,跨入丽水市小康镇。2004年工业总产值5685万元,农业总产值3892元。农民人均收入3304元
基本设施:1991年北界镇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003年通过省级教育强镇评估验收,为遂昌县首批省级教育强镇之一。基础设施建设是北界镇的重点工作之一,历经几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北界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相继建设成北界振北路、振北横街、农贸市场、苏村香菇市场、北界中心敬老院、万向中学综合楼一期,占地面积7860平方米的县级移民小区,以及坐落在北界正在装机的应村电站大楼,装机2000kw的兰头铺电站蓄水发电,2004年又启动对沿街路1000米长,18米宽的路街改造工程;西岸排铺防洪路堤工程及连接两岸的北界大桥建设,构筑出了“北大门”城镇框架邹形。
人文遗址:苏村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后裔聚居地,北界镇苏村流域曾开满桃花,烂漫妖艳,芳香四溢,因此该流域得名“桃源”。宋代苏洵后裔迁居于此,因怀念自己祖先,曾将苏村取名“苏坡”,苏村村,目前保存有一幢总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苏姓大屋和一座苏氏家庙,苏姓大屋第一进(第一进连在一起读)大门额题“眉阳旧家”四个字,眉阳就是四川苏洵的老家,这四个字说明了苏村苏氏跟苏洵有一种渊源关系。在苏氏家庙里,二进匾题的“三贤世裔”更进一步证明了苏村苏氏跟苏洵的关系。苏氏家庙匾上写的“三贤世裔”,三贤是指苏洵、苏轼和苏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苏”,世裔就是他们的后裔,从这块匾充分证明苏村的苏姓跟苏洵、苏轼和苏辙的关系。《桃源苏氏家谱》明确记载“吾族之派,实系洵公之苗系也”,据记载,北宋时担任处州司录的苏永与苏洵同辈,他们的曾祖是亲兄弟,苏永的儿子苏允贞留赘当时叫遂昌桃源苏坡的苏村后肇始苏族。南宋时,苏允贞的曾孙苏常智没有儿子,苏辙的孙子苏范担任龙游县令,在亲访苏坡宗族时,因此将第三子苏谦过继给苏常智为嗣,使苏村苏姓家族延续下来,从苏永为遂昌苏姓第一世祖,苏村苏族至今衍脉30多世。苏村村现有人口700多人,姓苏的有500多人,他们都是苏洵的后裔,在苏村村的老人中,一直流传祖宗是“三苏”的说法。此外,还有白水毕氏宗祠、白水王氏宗祠、王坞王氏宗祠等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宗祠;周村村有县文物保护单位元代青瓷窑址。坑里潘村烟铺自然村有明代尚书应槚墓。1、苏姓大屋:苏氏太公(祖宗)从四川眉山迁居浙江遂昌北乡桃源苏村落根之后,初建香火堂于明朝(公元1465年前后),由于苏家人丁兴旺,苏樟明太公生有八个儿子、二个女儿,曾有八大家之称。所以继后陆续建造房屋群系列计13幢(其中牛栏屋一幢,水碓油车屋一幢),幢幢相通。房间约有百余间,占地面积三千五百多平方,建造用了20余年时间,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才全部建造完毕,仅天井就有36个之多。苏姓大屋第一进,大门上题有“眉阳旧家”四个大字,其意是:眉阳就是四川老家迁来。第二进有花窗、花台假山、厢房,大天井全用石条铺地,夏天有帐篷(铅板)、石床放置,供家族子孙欣赏。第三进正堂挂有“敦厚堂”牌匾,其意是苏家人和睦善良也。苏姓大屋建筑古老,工艺令人称奇,有欧式窗户、柱子,房门上装有球锁,地面是三合土,厢房墙壁上有精致的雕画,如八仙过海、松鹤同春等精美图案。苏姓大屋造有三个大府门,二个府门朝东,门庭上挂有“紫气东来”门匾。一个府门朝北,门庭上挂着“大府第”门匾。苏姓大屋这么大的房屋,还有水碓、油车、鱼塘,其规模之大堪称遂昌之最。2、苏氏家庙:苏氏家庙建于清代,三进五开间结构,雕刻装饰精细。明间前内柱间设木质大门,两侧设边门,原明间有戏台,后遭破坏,现为今年重修,上作藻井,有彩绘,后檐柱屋面翼角起翘,梁枋间有浮雕人物、花卉、几何图案。苏氏家庙大门上挂着“苏氏家庙”和“敦睦”两块牌匾,且“敦睦”牌匾挂的位置高。敦睦,意为亲善、和睦,这是苏村苏氏家族崇尚的品德。第二进的门额上挂着“三贤世裔”横匾。“三贤”即是苏洵、苏轼、苏辙。从“三贤世裔”四个大字上,进一步说明苏村苏氏与苏洵的关系。第三进门上挂着“进士”横匾,匾上的小字告诉我们,乾隆年间太子太傅陈世倌为进士出身的苏遇龙所题,苏遇龙据有关资料显示他曾任过龙泉知县。3、白水毕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二进五开间,整体结构具有典型的明代特色,用料粗大,一进明次间前内柱间大楣上署明万历年间知县汤显祖。雍正年间知县向牧和乾隆年间知县路觐等名的题匾。4、白水王氏宗祠: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二进五开间。5、王坞王氏宗祠:明成化始建,历次修葺,现为清代建筑。6、周村窑址:位于北界村摇风亭,建于元代。7、应槚古墓:位于烟铺坡地,按尚书墓制建筑。墓主人应槚,字子材,号敬菴,明遂昌应村人。生于宏治癸丑六年,明嘉靖五年(1526)丙戌进士。任刑部主事时,审理惠安张某贪赃案,其下属贿金七百,槚拒贿,严惩张某。奉命去苏州清理狱囚,按律平反数百人。任常州知府时,改革赋役,丁据黄册,粮据实征,减轻民负。嘉靖二十九年(1550)八月,北方部族俺答攻入长城古北口,槚率兵会同各路勤王之师,击退敌寇,使京城转危为安。任都御史督理淮上大运河漕政时,引泗水入淮。后任兵部左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嘉靖癸丑三十五年,病卒于广西苍梧军中,由于节制有方,死后赠兵部尚书。墓旁有二位石卒,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狮一对。著有《大明律释义》三十卷、《谳狱稿》等。
特色产业:1、红提:“北界红提”生长在遂昌县北界镇桃源流域两岸。由于这里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红提的生长,因而瓜果丰茂,又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山泉清澈甘甜,水贮量丰富,所以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其以“自然红、原生态”的品质荣获“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丽水市绿色农产品”称号。“北界红提”果到熟时“自然红”,俗话说“花到艳时自然红”,北界红提种植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优美、独特地理位置独特的北界桃源两岸。这里昼夜温差大,达到12摄氏度,刚好符合红提自然红的条件,使北界红提自然成红,而不需要任何催红剂。也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生产的红提具有果穗大、颗粒饱满、整齐均匀、色泽鲜艳、果型优美、药用价值高等特点。且吃起来果肉硬脆,味甜可口,风味纯正。这里的果农依仗着本地天时地利,喜欢一切顺其自然。“北界红提”水到渠成“原生态”,“北界红提”是一种“原生态”的产品。它远离技术性和远离操纵性,其凸显的特征应该是天然之美、自然之美和原始之美,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它的存在保证了世界万物的和谐共荣;但也不是只追求原始而放弃创新,而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呈现事物本身的纯洁。北界红提“喝”的水,自然是天上的雨水和山里的清泉;北界红提“吃”的肥,自然是不会污染环境的有机肥;而防治病虫害主要依靠的是轮作、稀植和放养青蛙、杀虫螨、七星瓢虫等害虫天敌,决不会施用化学农药。2、毛竹:全镇林业用地7606.9公顷。其中,竹林581.3公顷。毛竹林面积发展到767公顷,以岱根、周村、淤弓、小官塘、坑里潘、王坞等村竹林占优势。近年来,政府鼓励林农对毛竹高效经营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促进了毛竹精深加工。2毛竹加工户已达家。3、小竹笋:有野生小竹笋资源4000多亩,大约每年5月上市,小竹品种以实心木竹为主,竹笋品质好,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自然生长环境人为干扰少,是一种天然食品,加工成的小竹笋罐头更是绿色珍品,是非常符合现代人们口味的“无公害、“原生态”的“绿色食品”。4、辣椒酱:采用高山地区辣椒加工而成,选料讲究,工艺独特,具有色泽黄、粗细均匀、鲜辣醇香、咸淡适口的特点。营养丰富,富含钙、铁、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纤维素、蛋白质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是佐餐调味之佳品!可帮助消化、增进食欲,还有壮胃健脾、助于减肥、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1]),总人口8382,男4374,女4008,家庭户户数2767,家庭户总人口(总)8370,家庭户男4364,家庭户女4006,0-14岁(总)1671,0-14岁男840,0-14岁女831,15-64岁(总)5751,15-64岁男3012,15-64岁女2739,65岁及以上(总)960,65岁及以上男522,65岁及以上女43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923
行政辖村:[4],大谷岭村北界村坑里潘村周村村,岱根村淤弓村下坪村上坪村,小官塘村白水村王宅桥村玄头背村,苏村村登埠村大公殿村王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