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茂名市地图 > 信宜市地图 >
水口镇地图
水口镇相关地区地图:

简介

安徽省来安县水口镇是安徽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滁州市的东窗口,来安县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185.9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2万人,辖36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个水稻良种场,22家企业,36家镇直单位,城镇建城区4.8平方公里,城镇化人口2.28万人,城镇化率36.8%,流动人口5000余人。蚌宁高速公路、104国道贯穿而过。交通便捷,集贸繁荣,经济发展迅猛。

三、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情况

水口镇南部为山区,中、北部为丘陵地带,境内有浈江河及浈江河支流宝江河纵横贯穿,水力发电资源非常丰富,除原有宝江电站、水口电站外,2002年已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泷头电站、和平一级电站、和平二级电站,其中泷头电站已建成发电,和平一级电站、和平二级电站正在紧张施工建设,预计2003年底可完工投产发电

工业

招商引资再结硕果。已引进工业企业3家落户铜梁金龙工业园区,重庆金驰皮鞋厂征地5.5亩,投资850万元;重庆新艺印务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印刷企业将于今年10月建成投产,成为铜梁第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印刷包装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的重庆市天星寨葛粉有限公司落户该镇,现产品已投放市场。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全镇有小学1所,集贸市场1个,镇级中心医院1所,文化站1所,广播电视站1所。农村群众文化体活动日益丰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提高,全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水口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2年7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央红军入粤作战史上历时最久,歼敌最多,影响最大的战役──水口战役就在此发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口镇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1、行政、企事业机构设置较为完善。水口镇是南雄南山片区域中心镇,法院、工商、税务、邮政、电信、供电、保险、信用等部门都在此设立了中心办事机构;烟草公司也在此设立了水口烟站、河坪烟站,负责烟叶生产与收购工作。2、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境内有二级水泥县道342线,338线纵横贯穿,客运、贷运十分便利,通往周边地区的道路全面实现水泥硬底化,所有行政村都通了公路,其中80%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全镇固定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建有全球通、联通移动电话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国内外通讯畅通无阻。3、文教、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设施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全镇现有完全小学11所、初级中学1所,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完成了95%;建有文化中心大楼,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拥有卫生院1所,乡村医疗站13个,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全面普及。4、农、林生产。水口镇主产黄烟、水稻、花生、大豆、西瓜以及木材、毛竹、丛生竹、松香等,其中优质烟为支柱产业,优质稻、花生、丛生竹为南雄市的重要生产基地。

经济指数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5573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7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8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118万元。财政收入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38元。全镇现拥有木器加工厂6家,石英矿厂2家。在建的小水电站10家,装机容量达到l0500千瓦。公路经水口通往贺州、梧州,镇内公路贯通6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有4个行政村实行了农网改造,解决生产生活用电农户1830户,占全镇总户数的72%,全镇6个行政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通讯便利。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7所,在职教职工135人,在校学生2117人:现有镇级图书馆1个,藏书达5000多册。

第三产业

随着水口街道办事处工业妁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园区的日益壮大,在水口街道办事处居住的人口将越来越多、人们生活需要娱乐、休闲和购物、这就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水口距离惠州中心城区仅4公里左右,往来惠州极其方便;自驾车经惠澳大道十分钟以内即可到达惠州市中心,属于惠城区15分钟居家半径之内,可以很好地依托惠州城区完善的配套;水口距大亚湾区仅20分钟车程,在大亚湾工作的人群进出惠城区必须经过水口街道办事处大湖溪地带,水口将成为大亚湾重要的后勤居住中心,同时也将成为惠澳大道沿线经济区的重要居住基地。水口街道办事处第三座业蓬勃发展,随着“蓝波湾花园洋房”、“东江明珠生态园林高尚社区”等一批打造居住经典的房地产项目落户,及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商贸城的规划建设,未来水口将形成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商贸、旅游、休闲娱乐为依托,以环境培育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综合概况

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全镇辖20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170个村民小组,10个居民小组;面积199.7平方公里。2005年末有耕地面积12686亩(其中水田11493亩,旱土1193亩);山林面积25.3万亩(其中林地2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1%,木材蓄积量50.5万立方米;河溪干流40余公里;年末总人口15762人(其中农业人口3935户,14484人,非农业人口1278人),男性人口8267人,女性人口7395人,农村劳动力838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9‰;死亡率7.5‰,自然增长率3.4‰;初步建成新农村示范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