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镇地图
城东镇相关地区地图:
区域介绍
城东镇总耕地4304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97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76公顷总产44870吨,油料播种面积401公顷总产1497吨。桑园面积1412公顷,养蚕77009张,总产2654吨。实有银杏74687株,挂果18529株,产白果186332公斤。年末存栏家禽192.7万羽,生猪4.35万头,羊3.83万头;全年出栏家禽186万羽,生猪4.76万头,羊2.96万头。年水产口总产961吨。2006城东镇地区生产总值29.5亿元,财政收入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15元。城东镇是江苏省文明镇,海安县明星镇。2006年是南通市外向型农业“十佳”乡镇,绿化造林“十佳”乡镇,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行乡镇。海安开发区与城东镇实行生产两块牌子对外,一个核心领导。2007年围绕“百名强镇、工业强区、宜居新城、和谐典范”的城东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打造新城东,开拓新园区,建设新农村”的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
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持续开展创建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全镇有县二级文明村5个,三级文明村6个,文明单位标兵3个,文明单位6个,文明户3629户,占全镇农户的98%。同时,镇文化站被评为省特级文化站,镇级档案室管理也被为省特级。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2003年完成计划生育“四术”264例,人口出生率9.8‰,自然增长率4.43‰,计划生育率94.42‰.通过市、县考核,列为一类镇管理范畴。
农业
镇委、镇府坚持“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的方针,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2003年,粮经比例为5:5.全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17万亩,粮食总产8954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5万亩,稻谷总产6897吨,亩产457公斤。水果种植面积2万亩,其中金柚6936亩,水果总产2.05万吨,产值5950万元,人均水果收入3045元。全年生猪饲养量2.6成,出栏1.6万头。“三鸟”饲养量174万只。水产养殖面积2020亩,水产品产量1222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00亩,速生丰产林面积达2万亩。
地理位置
城东镇位于梅城东北部,镇人民政府设黄竹洋,距梅城8公里,因地处梅城之东,故名。东邻丙村,西连石扇、城北,南与东郊、西阳交界,北与白渡和蕉岭县新铺接壤。清代为东厢堡。民国20年(1931)为第一区和第十区的一部分。民国30年为第一区东厢乡。建国初期属城北区。1956年由城北分出,成立城东乡。1958年属卫星人民公社(后改梅城人民公社)。1959年冬,由梅城公社、白渡公社分出部分地区成立竹洋人民公社。1963年将悦来公社所辖的葵岭、玉水、莲塘、上坑并入竹洋,改称城东人民公社。1983年冬改设区。1987年改设镇。镇内设行政村12个,圩镇居委1个,村民小组159个。行政村名是:玉水、莲塘、葵上、葵下、上坑、竹洋、汾水、谢田、石月、石下、书坑、潮塘。全镇总户数4220户,总人口19322人,其中侨眷占60%,是县内重点侨乡之一。全镇总面积79.3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84667亩,耕地面积12434亩,鱼塘2021亩。总户数4220户,境内丘陵山地与狭长盆谷交错,地势北高南低。有锰、铜、银、铅锌、煤、石灰石和建筑石等资源。源自象村的竹洋水,集雨面积55平方公里;石书水,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均汇入梅江。
民主与法制建设
全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着力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推进“依法治镇”过程。村、镇两级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坚持“四长”接访日制度;全面落实衬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活动,全镇共建立安全文明小区29个,达标29个,其中10个达县级创建标准。2003年共发生刑事案件37宗,破获20宗,立治安案件35宗,查处35宗,调解民事纠纷71件,调处率达100%,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区域经济
1989年前该镇的经济结构偏重于农业。自1990年后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创造和改善投资环境,经济结构已向工业和商品农业方面倾斜。近年来开发创办了东山、石塘两个工业开发区和狮山、宫地山两个综合开发区。全镇有工业企业1340家,其中:三资企业6家,“三来一补”企业13家,集体26家,联合体40家,个体1255家。在工业方面有五金机械、宝石制品、电脑刺绣、食品加工、塑料、纺织、海棉、建材等行业,还有与广州珠江啤酒厂联营的珠江啤酒分装厂。在农业方面已形成水果、蔬菜、甘蔗、“三鸟”、水产等商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