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梅州市地图 > 梅县地图 >
石坑镇地图
石坑镇相关地区地图:

乡镇企业

矿厂、酒类,塑料制品等。石坑米酒以其醇香浓郁获深圳举办的“99年世界客家文化节”唯一指定饮用酒,石坑酒厂兼营生猪良种场,97年以来分别引进国外优良种猪,其杂交组合瘦肉型猪远销海南、香港基地,年上市生猪6000多头。

邮编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石坑镇澄坑村514798区号0753

农产品

该镇山地约有10万亩,耕地1.17万亩,经济作物主要有沙田柚、脐橙、柰李、天草、烤烟及传统的高山油茶、绿茶、柿花、木署、姜等,其中柰李历史悠久,产品果大、色美、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两茶一柿”为传统特产;石坑单丛茶1996年荣获“广东省名茶”称号,1997年又获北京博览会金奖。在企业方面,该镇企业主要以资源型为主,主要的企业有铁山嶂实泰公司铁矿场,龙塘村铜矿,龙径乌胶塘诚泰公司选矿场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客乡酿酒有限公司及其种猪场;着力破解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环境瓶颈,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载体,建立健全引导、扶持、服务措施。一是积极扶持客乡酿酒有限公司、石坑种猪场,推进“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现已被省农业厅考核合格。二是帮扶实泰公司,龙塘铜矿等资源型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今年税收达到1600万元以上。

石坑镇油茶种植情况

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特有的优良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它的特点是根系发达、易结果、管理粗放、收益期可达百年,比较适宜石坑种植。目前,在我镇有一定规模及比较集中种植的基地有:澄上梨树塘150亩,有四五十年的种植历史;澄中黄泥埂100亩,2004年又新种植一批,其中较有规模的有澄上下畲温珍明150亩、岭村洪焕新100亩、长布卢竹塘邓运祥50亩,各村农户都有一定种植,全镇总共约700亩。管理比较到位,目前长势良好,已挂果,有收益。石坑镇具有油茶种植的良好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种植经验,具体的优势条件是:①良好的地理环境:石坑镇位于梅县西北部,海拔500以下,离县城仅有46公里,全镇山地面积8.7万亩,35度以下的占1/2,以红土壤为主,土地肥沃,植被丰富,植被覆盖率达80%,土壤及地理条件适合山油茶树生长。②适宜的气候条件:石坑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不严寒,雨量充沛,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9.6℃,全年积温4700℃,相对湿度74-85%,年降雨量1500mm,年日照时间1800-2200小时,无霜期310天以上,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山油茶大规模种植。③丰富的种植经验:石坑镇有传统种植习惯,种植山油茶历史悠久,管理技术到位,农户热情高,易接受集约经营,成片开发种植。石坑镇素有“两茶一柿”闻名于海内外(即油茶、食茶、柿花)。种植油茶的历史据《梅县志》记载已有250多年之久。另据资料记载,石坑油茶种植面积最多时曾经达到0.8万亩,是解放前石坑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也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产队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由于“文革”期间只顾抓粮食生产,忽视油茶的种植和管理,造成了大片油茶基地失管,最后被其他植被蚕食致残,甚至大面积枯死。改革开放后,几任政府领导均想恢复该传统产品的种植生产,但因诸多因素未能实现。几年来,油茶价格飙升,市场前景看好。据市场调查,种植1亩油茶年可获利润1300多元。乘着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6月在丙村、雁洋召开的油茶种植现场会的东风,我镇将广泛发动有种植积极性的群众发展油茶种植和扩大再生产。在原有700亩的基础上,明年在礤梅村再发展种植200亩,以发展老区经济,恢复传统产品,增加我镇农民收入。

旅游景点

主要旅游景点有洪秀全祖居“梅魁第”,李氏祖居“盘龙围”,梅西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东阜公祠”,“葛藤窝”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四个景点。

领导机构

管纪城党委书记、人大主席,钟国煌党委副书记、镇长,张骞闻党委副书记,黎国生党委委员、副镇长,凌淼冲副镇长,张伟副镇长,李绍伟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李明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梁冬生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罗汉文党委宣传委员,李新泉党委组织委员,黄伟强党委委员,郑宏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黄伟雄党校校长,温芳云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