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镇地图
大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社会事业
大坪镇有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9个,有高完中一所、乡完小1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开通光缆电信,安通程控电话2989门,闭路电视用户2858余户,建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基站三座,手机用户6000余人。场镇建设面积2。5平方公里,居民2300余人,集市贸易十分活活跃。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有16个党支部,2007年底有党员人数340人。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步。进一步巩固“普九”教育成果,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在校巩固率100%,小学、初中普级100%,小学毕业升学率达100%。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投资78万元,修建了镇小学生公寓,2003年投资85万元修建了综合办公大楼,2000年投资115万元修建了教学楼。全镇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人口出生率均在控制范围内,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完成率达100%,对8户符合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农户实行了奖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开通光缆电视,安通程控电话2050门,闭路电视用户1500余户,建电信、移动、联通通讯基站三座,手机用户4560余人。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镇政府采取“一路一筹”、“一事一议”的办法破土动工了盐(亭)剑(阁)公路大坪段改造工程,整治村道公路38公里,治理病害水库3座,完善红星村集雨节灌工程收尾工作。镇政府组建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组,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和场镇秩序进行定期检查和规范,切实杜绝重大事故隐患和治安案件发生,2004年被县委、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镇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对场镇环境卫生的整治,搞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被县委、政府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镇政府还向农民兑现了降低农业税率、发放粮食直补金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基础设施
济(南)广(州)高速、天(津)汕(头)高速、梅(州)河(源)高速近在咫尺,206国道(烟台---汕头)途径镇内,县道X020线贯穿全境,经广梅汕铁路可通达广州、武汉、厦门、汕头、深圳等大中城市;梅县机场开通有每日往返广州、香港等地的航班。全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电力供应充足;通讯覆盖率和传输质量高;市场街道宽畅整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治安秩序良好。梅县地税局大坪分局统管大坪、梅西、石坑三镇的地税征收。
基础设施
2006年全镇通水、通电、通路的村民小组155个,达95%;71个村民小组实施了村内道路硬化,占43.6%;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及娱乐为一体的公共设施11个,占8.9%;有公厕的村民小组12个,占9.1%;建有沼气池2701口,普及率达46.4%;建有小水窖2501口;建有综合批发市场1个,占地面积1087平方米;建有停车场1个,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全镇水利化程度达46%;建有村组地面卫星接收站127座,电视差转台2530座,调频广播差转台1230座,电视普及率达92%,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60门,电话机用户2687户,城镇电话普及率达98%,移动电话通讯覆盖率达95%,年末有移动电话13752部。
经济状况
大坪镇一、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工农业产值比例达到59:41。工业围绕“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促发展”的方针,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地资源,以石灰石、水泥、电力开发为主的一批建材、能源企业构筑了大坪坚实的工业基础;农业产业化迅速,形成了以脐橙、金柚为主导水果产品的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经济布局,目前为梅县生态农业重点发展区域。
人口卫生
2006年末总人口23587人,农户数5783户,农业人口23387人,少数民族8393人,其中少数民族以壮民族居多。通过广泛宣传,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农村合作医疗等党在农村的政策宣传到户,经动员到2006年底,全镇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38人,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90人,享受低保人数31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共计20325人,参合率达86.91%。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从筹资到补偿坚持规范运行,做到台帐完善,收支明晰,截至9月20日止,大坪镇参合人员就诊累计9713人次,合计发生医疗总费768684.30元,补偿了218489.99元,其中门诊补偿9212人次,住院补偿501人次。(大坪卫生院门诊补偿3897人次,住院补偿420人次,各村卫生室补偿5315人次,县外住院补偿81人次),镇卫生院累计参合农民就诊总费用378280.59元,卫生院现场减免129081.45元;村卫生室累计参合农民就诊总费用137027.14元,卫生室现场减免了43520.79元。住院补偿最高金额为3365.42元,最低金额为2.68元,门诊补偿最低金额为0.60元。大坪镇所在地共有1所医院,即大坪卫生院。各村委会建有9家乡村卫生室,可以解决村委会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农村科技
大坪镇科技部门主要有农技站、畜牧兽医站,共有科技人员12人。农技站的主要职责:全镇农作物新品种、新农药、新化肥试验、示范及推广,全镇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指导防治。负责农业、渔业、农村能源等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工作。负责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利政策法规宣传等工作;承担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负责农业机械的发展和更新工作。负责农业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的鉴证、纠纷调解、仲裁、合同管理。指导村(组)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负责培训和审计监督工作。畜牧兽医站的主要职责:负责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做好畜牧业生产技术的指导、培训和统计工作;负责本辖区畜禽疫病的防治、计划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半年来,我镇始终将农业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狠抓落实,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67515亩,占任务数108000亩的62.5%。其中:粮豆作物23790亩;经济作物29025亩,瓜菜9700亩,青饲料及其他作物5000亩。完成玉米种植面积7436亩,占计划数7000亩的106.2%;完成杂交玉米种植面积7013亩,占计划数7000亩的100.2%;完成杂交玉米高产样板1086亩,占计划数1000亩的108.6%。完成水稻种植面积11364亩,占计划数11300亩的100.6%;完成杂交水稻良种推广10863亩,占计划数10900的99.7%;完成水稻旱育稀植10530亩,占计划数10500亩的100.3%;完成大春瓜菜种植面积9700亩,占计划数9700亩的100%;完成大春青饲料及其他作物5000亩,占计划数5000亩的100%。按照“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上半年,实现生猪存栏17053头(其中能繁母猪1586头),占计划21400头的79.7%;肥猪出栏11722头,占计划22400头的52.3%;大牲畜存栏9270头(匹),占计划9000头(匹)的103%;家禽存栏64075只,占计划73800只的62.5%;肉类总产量1166.2吨,占计划2090吨的55.8%;禽蛋产量331.4百公斤,占计划560百公斤的59.2%。2005年以来,积极开展农函大技术科技培训,培训16期,16班次,参训人员480人,通过培训达到了科技兴农、科学养殖的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