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坪镇地图
大坪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教育
大坪镇2006年末共有农村初级中学1所,完小11所,初小1所,教学点16个,幼儿园1所。1-6年级2107人,7-9年级690人。有文化站1个,职工5人。大坪镇共有村文艺队4支,分布在大石洞、梁水井、分水岭、大坪等4个自然村,参加人员48人。
农业状况
总面积7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860亩,山地面积8.44万亩,鱼塘35亩。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万人,农村劳动力8000多人。主要作物为水稻、番薯、花生、玉米、黄豆、木薯等,南方常见作物均有种植。
特色产业
大坪镇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一、二、三产业调整上,始终坚持把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摆在突出的位置,着力在产业特色、产业规模、产业档次上做文章,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烤烟生产在我镇处于突出位置,是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镇党委、政府一直将烤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紧抓好。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省、州、县烟叶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烟草形势,坚持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依靠科技、提高质量的原则,以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强化奖惩激励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全面提升文山烟叶品牌形象为指导思想,通过全镇干部职工及广大烟农的共同努力,今年大坪、马达、上凉水井、大石洞四个种烟村委会共有1424户农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17424亩。今年各项烤烟科技措施的落实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高,共改造智能化烤房480座,目前烤烟生产各项工作运行正常。按照“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草食畜,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上半年,实现生猪存栏17053头(其中能繁母猪1586头),占计划21400头的79.7%;肥猪出栏11722头,占计划22400头的52.3%;大牲畜存栏9270头(匹),占计划9000头(匹)的103%;家禽存栏64075只,占计划73800只的62.5%;肉类总产量1166.2吨,占计划2090吨的55.8%;禽蛋产量331.4百公斤,占计划560百公斤的59.2%。
自然资源
大坪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上官塘水库为梅县境内容量最大的水库;风光如画的梅江支流程江河贯穿守台、三台及平中村,下游通达南口镇、程江镇等。已探明的资源主要有:优质石灰石(储量2亿吨、可开采1亿吨)、煤炭(广东省已禁止开采)、温泉(水温高达42℃、含多种微量元素)、民用石材等。旅游资源有:洞天湖度假村、尖石笔山、汤湖温泉、上村赤岌上老师坑、下村虾子坑复兴庵、薯田高灵寺、上官塘普渡庵、梅州市最新围龙屋(育豪村丘姓“河南堂”)。大坪水质独特,所产石膏豆腐全县闻名。三台村高山所产三台山茶曾获乾隆钦点名茶。上官塘农场“梅占香茶”是客家茶的代表之一。
现代人物
卢伟良,卢伟良(1910──1988),广东梅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至1936年,先后任共青团梅县县委书记、共青团东江特委常委、中共广东省委交通员、梅县大埔交通站站长等职。1932年3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后,任红军总部二局参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保卫局总队部参谋长。长征期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红军总司令部一局参谋。红军到达陕北后,任延安至上海的交通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政治指导员、分党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东南局交通站站长、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政训员、增(城)从(化)番(禺)独立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五大队及东江纵队第五大队政治委员、东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东江纵队江南指挥部指挥员、东江纵队东进指挥部指挥员等职。在东莞活动时,曾参与开辟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领导东江纵队第一支队在路西地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渤海军区参谋处长,后参加中央党校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兴梅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地委常委,华南国防公路修建总指挥部干部部副部长兼处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三届政协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等职。1988年逝世。古远清,古远清,广东梅县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学研究所所长。武汉市文联第六、七、八届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曾获湖北省第二届文艺明星奖。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港澳文坛风景线》、《诗歌修辞学》、《诗歌分类学》、《海峡两岸诗论新潮》、《诗词的魅力》、《与青少年谈诗》、《恨君不似江楼月》、《看你名字的繁卉——蓉子诗赏析》、《隔海说书》、《诗的写作与欣赏》、《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台港朦胧诗赏析》、《台港现代诗赏析》、《中国当代诗论五十家》、《文艺新学科手册》、《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赏析》、《〈呐喊〉〈彷徨〉探微》等。还著有《诗词的魅力--留得枯荷听雨声》,张炎元,张炎元(1904~2005.8.13)字炳华,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毕业,后庐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官班、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建国后逃到台湾。张炎元在1925年秋任国民革命军海军安北舰党代表,1927年任第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副团长。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组织关系。1927年春被保送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冬离开苏联,避居港澳。1928年夏赴印尼爪哇,先后在林氏店铺当店员,华侨补习学校教员,1929年任加拉汉中华学校教员。1930年回国,往黄埔同学会登记,参与复兴社的早期组创活动,1932年4月为复兴社骨干之一,任华南区情报站长,华北办事处行动组长、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宪兵司令部政训处长。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稽查组长,中美合作运输处长,运输统制局监察处处长,1943年2月授陆军少将,1945年任公路总局副局长,1946年10月任国防部第二厅副厅长,1947年返粤任广东保安副司令,兼保密局广州站长。1949年到香港,1952年到台湾,任“国防部”情报局中将局长,1956年10月授陆军中将。1971年当选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足球协会主任委员,1976年后续选为国民党第十一至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1992年委托侄孙女张伶返故乡,参加大坪镇程风中学建校45周年纪念活动,并捐款建教学楼,亲函同意受聘任程风中学名誉董事长。著有《天涯流浪歌》、《爪哇三年》等。
区位概况
大坪镇位于县西北边陲,距县城110公里,东与神坝镇接壤,南与丘垭乡相连,西与桐坪乡毗邻,北与太霞乡相接。全镇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海拔高度540米。耕地面积9763亩,总人口12750人,其中农业人口9802人,辖上游、七一、天台、青春、天马、五一、红光、红星、八一9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主要民族汉族。镇内有高完中1所,教师60人,教学班23个,其中获得中级以上职称的45人,向上级学校输送新生85人,全镇小学7所,教师75人,获得中级职称29人,全镇在校学生共3865人,入学率100%,已普级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大坪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9个,村级医疗点15个,共有医务工作者105人。有“五保”老人37人,本年支出瞻养费24568元。民政救济35户,110人,发放救济金5500元,发放救济物资折合人民币2850元。镇有宣传文化中心1个,村级文化室9个,综合性娱乐场所6家,农业服务中心1个,计生服务中心1个,村建环卫中心1个。
政府机构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练胜红,党委副书记、镇长:曾巨文,专职副书记:余伟胜,常务副镇长:周小勇,副镇长:杨伟连,副镇长:余彬朋,副镇长:巫远清,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朱碧锋,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黄卫东,党委委员:钟在明、王玉芳,党委委员:罗国晶、罗远辉,党委委员:黄爱中、朱文彬,党委委员:杨伟区,党校校长:罗志雄,妇联主席:黄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