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舒城县地图 >
河棚镇地图
河棚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气候

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7.8%以上;河棚河是杭埠河支流,属季节性山河流,汇集流域姜冲河、占冲河、岚冲河、项冲河、石冲河和龙骨河等6条支流山水入万佛湖;小型水库17座,其中小Ⅱ型水库4座,当家塘324个,堰、坝24条,防洪堤12.5公里,总蓄水量170.5万立方,有效灌溉面积6310亩。全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小气候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雨量在1000-1700毫米,无霜期205天,平均气温14-16℃。境内主要山峰有花岩山,主峰大徽尖,海拔1058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低海拔70米,平均海拔450米;土壤为黄岩砾分化成黄棕壤麻谷沙泥土,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PH值在5.2-6.4之间,微酸性土壤。

气候条件

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4.3-17.9℃,年最高气温40.2℃,年最低气温-5.5℃,无霜期223天,年均降水量1033.5-1596.5mm。土地承载力17-24吨/m2。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4.3-17.9℃,年最高气温40.2℃,年最低气温-5.5℃,无霜期223天,年均降水量1033.5-1596.5mm。土地承载力17-24吨/m2。

名优特产

茶油:该镇茶油是在毛油生产的基础上,经脱色,脱臭、脱苦等多重工艺精炼而成,整修生长和生产过程达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精制茶油功效很多,据《中药大辞典》、《纲目拾遗》、《天工开物》、《随息句现食谱》等书及有关资料记载,茶油的营养价值极高,其主要成份为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B、钙、铁、锌等,其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动脉硬化、另有消热化湿、杀虫解毒、清胃润肠、降低胆固醇及天然护肤护发等独特效果。未来的食用油市场,茶油和橄榄油将各领风骚,占领国内外高级食用油市场。河棚镇境内3.26万亩油茶林,占山场面积8.66万亩的30%。年产油茶籽1200吨,优质茶油460吨,“舒花”牌茶油享誉江淮。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之一,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营养学家称之为“天赐中国”。属山茶科,四季常青,观赏价值高,主要分布于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油茶果熟花开,俗称“抱子怀胎”,即当年9月开花,翌年9月果熟,生殖生长时间长。油茶籽充分沐浴了山川之精华、大自然之灵气。经提炼制作的精制茶油为纯天然绿色保健食用油,极具营养价值,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4%,富含微生素A、B、C、E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长期食用,能有效的预防和理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河棚镇党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生态抓发展,注重科技搞开发,扩大规模兴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油茶产业化”发展之路。香鼠湾万亩油茶生态示范区已成为优质油茶林示范区,舒城德昌良种苗木有限公司已成为油茶品种研发繁育基地,夏凡茶油厂和六安邦恒茶油厂(生产基地在河棚),生产的“舒花”茶油和“邦恒”茶油,畅销省内外。
“舒花”茶油:夏凡茶油厂精制茶油年产量达1500吨,其注册商标为“舒花”牌享誉江淮。精制茶油是在毛油生产的基础上,经脱色,脱臭、脱苦等多重工艺精炼而成,整修生长和生产过程达无公害、无污染、纯天然。精制茶油功效很多,据《中药大辞典》、《纲目拾遗》、《天工开物》、《随息句现食谱》等书及有关资料记载,茶油的营养价值极高,其主要成份为油酸和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B、钙、铁、锌等,其作用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脑血栓、动脉硬化、另有消热化湿、杀虫解毒、清胃润肠、降低胆固醇及天然护肤护发等独特效果。未来的食用油市场,茶油和橄榄油将各领风骚,占领国内外高级食用油市场。
茶叶:舒城是兰花茶发源地,早在唐朝,舒城“小兰花”茶叶即被列为贡品,后历代不衰。河棚是兰花茶发源地之一。2005年5月8日在合肥召开的第二届“小兰花”系列名优茶评比会上,安农大教授段建真教授引用陈椽教授在《安徽名茶》一收中的介绍:“河棚是兰花茶发源地之一”,对河棚的小兰花茶叶给以较高的评价。河棚镇现有茶园3000亩,年产优质兰花茶叶50吨。制茶工艺由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制茶。茶叶采制考究,大小均匀,色泽鲜活,不留隔夜茶,制作讲究,色、香、味、形,保持色翠匀润,毫锋显露,条细卷有弯钩,芽叶成朵,泡后似兰花开放,雾气结顶,兰花香味,醇爽甘甜,汤色嫩绿、清爽、明净。舒城是兰花茶发源地,早在唐朝,舒城“小兰花”茶叶即被列为贡品,后历代不衰。河棚是兰花茶发源地之一。2005年5月8日在合肥召开的第二届“小兰花”系列名优茶评比会上,安农大教授段建真教授引用陈椽教授在《安徽名茶》一收中的介绍:“河棚是兰花茶发源地之一”,并对河棚的小兰花茶叶给以较高的评价。在此次评比中,河棚选送的参评茶样“长岭(华龙尖)兰花”茶获得金奖,“云安兰花”茶获得银奖,“龙安兰花”茶获得铜奖。河棚镇现有茶园3000亩,年产优质兰花茶叶50吨。制茶工艺由机械化制茶逐步取代手工操作。
板栗:主要优质品种有蜜蜂球、叶里藏、粘底板、大红袍、二水早等。据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板栗生产实用技术》(1992年10月第一版)介绍,蜜蜂球、叶里藏、粘底板的产地均为舒城县河棚区。全镇现有栗园近3万亩,年产优质板栗600吨。河棚镇现有板栗林园2.2万亩,年产板栗3250吨。河棚镇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孕育了粘底板、蜜蜂球、浅水二水早、油栗等22个地方各特优品种。河棚板栗因品质优良,口感好、耐储运,是外贸出口的热销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等地区及出口日本。河棚板栗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其价位较周边地区所产板栗高出约2元/公斤,但仍十分抢手。
花卉:2000年以来河棚花卉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花卉精品在国内评比中接连获奖,其中河棚村农民潘世云选送的杜鹃花盆景,2003年4月18日在江苏无锡举办的中国第四届杜鹃花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特色资源

河棚镇被誉为安徽的“油茶之乡”。境内3.26万亩油茶林占山场面积8.66万亩的30%。年产油茶籽1200吨,优质茶油460吨,“舒花”牌茶油享誉江淮。油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之一,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营养学家称之为“天赐中国”。属山茶科,四季常青,观赏价值高,主要分布于北纬18°21′-34°34′,东经98°40′-121°4′,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丘陵地区。油茶果熟花开,俗称“抱子怀胎”,即当年9月开花,翌年9月果熟,生殖生长时间长,油茶籽充分沐浴了山川之精华、大自然之灵气。经提炼制作的精制茶油为纯天然绿色保健食用油,极具营养价值,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4%,富含微生素A、B、C、E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长期食用,能有效的预防和理疗心血管系统疾病。2000年以来,河棚镇党委、政府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生态抓发展,注重科技搞开发,扩大规模兴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油茶产业化”发展之路。

旅游景点

河棚镇境内的高峰山是舒城县四大名山之一,历史悠久,始有法雨寺,庙签为戴名世所书,庙宇砖墙瓦顶,飞檐花碉,古色古香,佛殿内菩萨齐全,常年香火不绝,山门外千年银杏,叹为罕见。1958年大跃进时,法雨寺毁于一旦,为呼应万佛湖旅游,有关部门正准备增其旧制,复其原貌,建成新的旅游景点。境内法华山上的法华寺为舒城县四大名寺之一,主峰海拔600米,素有皖西“小九华”之美誉。法华为佛教名山之道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康熙、嘉庆年间重修,属佛教临济宗。其风格和规模如九华再造,有大小庙宇建筑99间,其建筑为典型的徽派风格。现存的碑文记载仍依稀可风当时之辉煌。流传甚广的传说有“十八罗汉护室刹”、“五龙拱卫护莲荷”等。法华现有禅房15间,占地20亩,主要景点有:观音洞、老虎洞、鸡冠石,牯牛岗、法师座椅、蟾蜍望月,仙人对奕,同时新建了映日亭,观湖亭,莲花桥等新景点。登临法华寺,寻幽探古,伫立观湖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是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境内的“军工故地”是原“三线”企业安徽先锋机械厂所在地,林木繁茂,环境清幽,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有战备山洞有300平方米,是休闲的好去处。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451男9986女9465家庭户户数5637家庭户总人口(总)19432家庭户男9967家庭户女94650-14岁(总)46570-14岁男24870-14岁女217015-64岁(总)1317715-64岁男675215-64岁女642565岁及以上(总)161765岁及以上男74765岁及以上女87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