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港镇地图
后港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完善的基础设施。2008年先后新建硬化17条路(街),全长11.36千米,自来水厂扩建后日供水量达12000吨,改建了110千伏安变电站,开通万门数字程控电话,改善医疗、服务等设施,新建停车场,加强庭院花草树木布局建设,铺设彩色步砖400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3000余棵,架设路灯321盏,修建公厕10座,桥梁2座,防洪堤3067米,排渍泵站1座,绿化覆盖面积19公顷,房屋建筑面积53.98万平方米,城区道路、环境、通讯、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等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小集镇建设进展迅速,截止到2008年,城镇建成区面积5.26平方公里,集镇人口达到3.4万,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实现村村通晴雨路、电话、自来水,电视覆盖率100%,城镇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人,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镇辐射功能日渐增强,城镇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后港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开发试点镇后,完成了5000亩水产良繁基地、9000平方米的鲜活水产品农贸市场及自来水厂源水改造工程,城镇经济集聚功能逐步增强。供水供电充足,市场功能齐全,通讯网络连接全球,信息产业初具规模,教育、科研、医疗、娱乐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后港集镇依路傍水,既有都市气息,又含田园风光,民风淳朴,商贾活跃,是理想的生产、居住和投资场所。
简介
苏北综合经济实力“五十优”乡镇之一的后港镇,在东台镇西南19公里,先胜河东、南官河北,接海安县界。明初张姓迁此,初名张家舍。成化年间以村后有港,改名为后港。据史书记载,清道光年间,沿串场河、运盐河、泰东河、梁垛河的部分河岸,筑起了一座大圩堤,名叫大兴圩。后港镇除两个村有几百亩田在运盐河河南外,其余均在大堤内。历史上,这座古堤为防止洪水泛滥和卤水倒灌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后港人在利用运盐河、大兴圩为民造福的同时,发挥古堤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在堤脚下办起了工业。在2010年4月19日,后港镇和时堰镇被撤销,组成新时堰镇。
历史文化
黄歇冢:黄歇,(前314年--前238年),姓黄名歇,战国末期楚国贵族,为楚考烈王熊元令尹,号称春申君,与当时以养士闻名海内的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齐名,是战国四大君子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春申君者林愉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但是对于其生平、身世无所记载。相传黄歇博学多闻,能言善辩,门下有食客三千,曾在楚顷襄王做秦国人质时帮楚顷襄王逃离秦国、救赵攻秦灭鲁、复兴楚国。后楚考烈王死,幽王立,遭门客李园刺杀,唐代诗人胡曾曾经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来咏叹此事,诗为:“烈士思酬国土恩,春申谁与吊幽魂。三千宾客总珠履,欲使何人杀李园。”黄歇死后相传葬于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黄歇村。如今,在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黄歇村有一座直径70米,高3米的大土封,民间传说这是黄歇冢。《荆门州志》有记载为证,说这个大土封是战国末期黄歇墓冢,并描述说“当晴空时,西山烟岚缕缕如云,后有楚人祭祀台。”黄歇墓前原来尚存祠宇、碑刻、祭台等。抗日战争时期黄歇墓被日军炸毁,唯墓冢尚存。如今,黄歇冢已经被荆门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明建设
后港电力管理站多年来坚持用电标准化管理,连续6年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全市乡镇一流的住院楼已经落成,医疗初级保健达到一级标准;程控电话可以直接通往国内外,镇内设有中小学校20所,在校学生3500人,入学率99.8%,通过省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验收,近10年,仅有2000人口的振中村有100多人升入了高等专业学校,有“人才村”之誉;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名列全市前茅,1991年获国家计生委表彰;殡改火化率连续7年保持100%;兴建了盐城市级标准敬老院;10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福利厂安居乐业。长期以来后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习俗和风貌。每年四月十日是传统的物资交流会(古称庙会),届时万人云集,热闹非凡,成交额达百万元以上。
工业发展
强劲的工业发展势头。后港现有各类企业11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湖北荆玻集团年产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玻璃瓶罐8000万个,铝材5000吨,8大系列68个品种的玻璃、瓶罐、建材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生产的加厚玻璃和超薄玻璃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2002年,荆玻集团核心企业产值达到1.6亿元,营业收入1.58亿元,实现利税1800万元。荆玻集团与深圳赛格三星公司合资新上的预熔玻璃项目,产品用于电子显示屏原料,年产预熔玻璃14000吨,新增年产值4000万元。“蛟龙”皮蛋、咸蛋以其独特的风味一举荣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产品免检打入香港超市后,倍受香港市民青眯。明显的市场优势。集镇建有两大农贸市场,形成了年吞吐量2万吨的水产品运销批发市场,并与小商品市场、服装鞋帽市场、美食娱乐、休闲服务等四大专业市场以及3家日用品、服装超市共同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后港商贸体系,成为周边地区的人流、物流中心。荆玻、荆乔两大集团的专业营销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市场信息灵通,市场渠道畅通。高效的办事机构。镇政府综合设置六大办公室,对工商、财税、金融、政法、水电等部门加强跟踪管理,做到车行后港无红灯、市场经营无“三乱”、生产生活无担忧、遇到困难无推诿。全镇3900户个体经营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镇外经营户,外来私营、合资企业达10余家。发展目标明确,后港镇将围绕“建新型建材城,创绿色食品镇”这个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兴工强镇”战略,以建设新兴工业园区为起点,加快企业二次创业步伐,使荆楚大地上这颗明珠更加璀璨。
农业资源
丰富的农业资源。地下矿藏共四大类十二种,其中白煤储量较多。境内百里长湖、水库水域面积10万亩,以湖北荆乔水产集团为龙头,形成了集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水产产业,盛产龟、鳖、蟹、鳜鱼、银鱼、珍珠等名贵水产品,年产量达到316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建成了1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8万亩“双低油”生产基地,10万头优质三元猪繁育基地,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万亩速生林基地和万亩蔬菜基地,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水乡生态种养格局。
经济发展
后港镇农业资源丰富。后港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该镇实施水产富镇战略,发挥10万亩水面的资源优势,以湖北荆乔水产集团为龙头,网络农户5000户,形成了集种养加、经科教、贸工农一体化的水产产业,盛产龟、鳖、鳜鱼、银鱼等名贵淡水鱼,2007年产量达到28800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7年,全镇水产业年产值达2.4亿元,13.38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年产粮食86000吨,“双低油”11000吨,万亩林果基地年产优质砂梨5900吨,6万头优质三元猪更是以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倍受广东、香港等地客商的青睐。后港镇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集团中南有荆乔、北有荆玻,一工一农,优势互补。湖北荆玻集团年产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玻璃瓶罐8000万个,铝材5000吨,8大系列68个品种的玻璃、瓶罐、建材产品远销全国各大中城市,已成为中南五省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基地。2007年,核心企业产值达到12亿元。全镇3500户个体经营者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镇外经营户,外来私营、合资企业达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