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仓镇地图
三仓镇相关地区地图:
城镇建设
4.5平方公里的集镇区域,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正初步形成网络。市里的金融、财税、供电、邮政、电信、广电、环保、公安等部门在这里没有中心分局(所、办事处)。瓜果、农副产品、建材、小商品等10大市场集散辐射功能日益增强。学校、医院、剧场、宾馆、餐饮等文化娱乐服务设施日臻完善。农业发展
三仓镇10年前曾素有粮、棉、茧“三仓”之美称。如今,“大棚农业”、立体种植、特经、特禽、特水等种养业大发展,粮棉油、瓜果菜、猪羊兔、蚕茧、家禽、禽蛋、水产品等加工资源十分丰盛,佳蜜牌西瓜、佳维牌青椒、佳脆牌罗卜享誉大江南北,芦笋、甜叶菊、肉鸽、鳗鱼、文蛤、对虾、泥螺等特色地产品运销国内外大市场。工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三仓镇坚持“大改革、大投入、大发展”的方针,资产重组促成五家省级企业集团的组建;结构调整驱动纺织、食品、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等支柱行业的崛起;技术创新赢得“翔峰牌”丝绸、“东亭牌”弹簧、“众益牌”帆布、“久源牌”氧化聚乙烯、“佳灵牌”食品包装机等一批省级名牌产品称号。2000年,全镇工业总资产突破5亿元,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增加值1.5亿。特色种植
东台市三仓镇地处黄海之滨,下辖41个村(场)居委会,7.3万亩耕地,5.7万人口。从92年开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先导,致富农民为目标,积极指导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大棚西瓜为主体的特色农业,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大棚农业成为致富农民的支柱产业。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西瓜之乡”。1999年,全镇大棚西瓜已发展到2.5万亩以上。在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的情况下,亩平产值仍然获得2700多元,亩平纯收入近2000元,比常规作物增值5倍以上。在发展西瓜特色产业上,他们的做法是:抓规模种植,引导农民种:三仓素有“粮仓、棉仓、茧仓”之称。虽然粮棉油茧逐年增产,但增收的幅度不大。从92年开始,该镇以发展市场农业为契机,以致富农民为已任,多次组织有关村主任及科技示范户代表南去上海、南京,北去山东寿光、徐州铜山、淮阴丁集等地参观学习考察论证。根据该镇发展西瓜生产具有土壤适宜、交通便捷等自然条件和西瓜消费越来越多的实际,确立了发展西瓜产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制定了西瓜发展规划,明确了区域连片种,向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的思路。确定了陈李公路以东为西瓜主产区,以新五和官苴村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实行集中连片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和规模效益。在每年的西瓜上市结束后,都及时召开各种专业会议,分析来年西瓜市场走势,搞好种植面积的总体安排,向基地农户提出指导性种植计划,帮助瓜农落实种植面积。并鼓励专业大户跨村、跨镇乡租赁土地种植,帮助指导签订承租协议,全镇在琼港农场等地包田长瓜,每年都在万亩以上。
抓产品创优,指导农民长:三仓镇西瓜在苏南各大城市声誉较好的奥妙就在于内在品质好。三仓镇始终把推广应用西瓜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提高西瓜品质,创出名牌,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效益的突破口。在技术推广内容上,一是全面引进优良品种。先后与科研部门、育种单位、西瓜种子经营单位联系,多方引进西瓜品种,开展试验示范,省内外许多科研部门和种业集团也愿意把西瓜新品种放到三仓的示范基地上种植。三仓镇则根据示范和市场情况,选用市场走俏及具有苗头性的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推广抗病苏蜜等主体品种的基础上,1999年又引进成熟早、糖份高、果型适中的优质西瓜新品种特小凤、黑美人等,这些新品种市场热销,经济效益是常规品种的两倍以上。二是推广保护地栽培。全面推广应用了大棚“三膜”或“四膜”覆盖,普及电热线加温育苗。通过应用科学调温等配套技术,实现了早上市、高效益。
推广规范化管理。:优化种植密度,合理运筹肥水,搞好整枝压蔓,实行人工授粉。达到瓜蔓的走向、开花的时间、坐果的叶位、单瓜的重量、成熟期基本一致,保证了西瓜的品质。在技术推广形式上,一是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初,由农技站技术人员到村组,开展栽培适用技术培训,每年直接参加培训的农民上千人次。西瓜育苗、定植等关键时期,不仅政府举办专题培训班,还邀请科研院所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瓜农讲课,培训村组干部和30亩以上种植大户,每期人数都在100人以上。二是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在西瓜生长季节,邀请育种单位知名专家到基地进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传授,组织瓜农听课学习,更新普及新技术。三是开展科技咨询活动。经常组织科技人员送技术到田头,搞好指导服务,及时回答瓜农在生产上遇到的新问题。近两年来接待农民咨询340多人次,瓜农普遍反映农技站是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