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屿乡地图
猴屿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基建
1988年兴建一座幼儿园。1989年10月,猴屿郑村华侨集资110万元兴建1座四层小学教学楼及1座三层教师宿舍楼,建有多功能礼堂1座,校园遍植草木,环境优美。猴屿张村华侨集资筹建1座六层教学楼和1座教师宿舍楼及配套设施。乡有1所中学,有线电视网覆盖全乡。建有公共厕所10座,设置环卫机械车2辆。1994年筹资200多万元,改造8公里长的西泽线公路,铺设柏油路面5.5公里,水泥路面2.6公里,整改猴屿车站。各村主干道实现水泥化和石板化路面。乡建有自来水厂1座,日供水能力500吨,供水管道长4公里,年供水总量18.25万吨,受益人口4480人,用水普及率100%。村自来水厂2座,受益人口4375人。全乡实现供电照明。有邮电大楼1座,成立程控电话模块局,1994年扩容至1000门,普及率100%,建有液化气储存站,建防洪堤长3.2公里。乡年植树2万株,绿化覆盖面积7公顷,园林绿地面积0.2公顷,公共绿地面积0.6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2平方米。1994年竣工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实有建筑面积18.8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32.5平方米。社会事业
2008年5月8日,市长林文芳带领有关部门领导,赴猴屿乡调研工作,现场察看了闽山水森林人家等项目进展情况,并听取了猴屿乡今年以来工作情况汇报。林文芳市长充分肯定了猴屿乡各项工作。他指出,猴屿是著名的侨乡,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景色秀美,具备了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下阶段,猴屿乡要明晰定位、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将人文特色融入生态建设,把侨资侨力转为发展合力,努力把猴屿乡建设成为生态良好、文脉突出、社会和谐的长乐前庭院。一要高起点规划谋篇。凸现山水优势、突出生态文明,高水平、高档次做好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结合“生态村庄”建设,推进旧屋改造盘整,合理布局公园绿化,打造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的精品乡村。二要高品位发展生态旅游。拓宽思路,突出“侨乡人文景观、自然生态美景”两大特色,以闽山水森林人家、猴屿洞天岩、闽江河口湿地等旅游资源为载体,全力打造自然休闲旅游线路,发展生态旅游业。三是高水平做好侨乡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优质的服务、温情的环境凝聚侨心、引导侨力、回归侨资,汇成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滚滚潮流。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猴屿乡认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加大改革步伐,找准适合乡情的发展路子。结合本乡的资源、区位优势和人少、地少、侨多的特点。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侨势,努力将猴屿发展成为滨海旅游和商住发达的闽江口南岸繁荣带。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我乡的主导产业,充分利用我乡名胜古迹多、环境优美、依山面海的地理优势,大力搞好旅游开发。利用蝙蝠洲、浮岐洲开发观光农业,做好“假日农场”、“假日经济”文章。积极引进外资,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乡镇企业和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走产业化道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继续营造发展经济宽松环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以增加经济的总量和效益为目标,促进两洲农业综合开发、猴屿岩旅游开发、象屿码头开发及石材开发等项目的快速发展。以商住开发进行总体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征地、统一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积极鼓励多元建设,营造投资热点。增强猴屿乡经济发展后劲,增加经济增长点。2001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1414万元:工业总产值280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028万元,基本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全年共投资1250多万元,落实了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党政建设
猴屿乡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六个好”的目标要求,以争创省级先进乡镇党委活动为载体,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加大创新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乡镇、国家卫生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及长乐市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主要做好一下两方面:(一)抓班子、强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社会基层诸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如何用好干部、管好干部。为此,我们主要抓好两支力量的建设。1、切实加强党委班子的自身建设。首先讲团结。镇党政主要领导经常交心谈心,班子成员相互尊重,有意见当面提,不在背后议论,不利于班子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班子团结的事不做,自觉维护班子的形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组织生活会,交换工作意见,增进相互了解,使班子成员既在工作职责上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在执行中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其次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能力。把民主集中制教育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不断加强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健全了《猴屿乡三套班子成员议事制度》、《例会制度》等,采取党委会和每月党政联席会议等形式对重大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决定。党政一把手带头遵守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一言堂”和“家长制”,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规范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每年都从省、市委党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辅导授课,把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结合起来,积极撰写论文,提升工作水平,促进工作。2、切实加强机关干部和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上,我们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认真贯彻党管干部的要求,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公正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选优汰劣的选人用人公正机制,建立并实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等制度,提高群众对干部选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加强机关效能建设,通过推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站式办公等便民利民措施,使“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得到及时帮助解决,深受群众好评。
(二)建机制,抓载体,促进党建工作上档次、创特色。制度作保证,载体为平台,是确保党建工作整体推进的有效措施。为此,我镇在创建“六好”乡镇党委活动中,以“三级联创”工作为载体着重抓好1个方面工作。1、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格局。镇党委坚持党要管党原则和从严治党方针。每年年初的党委工作会议上,镇党委与各支部(党委、总支)分别签订了年度岗位责任制,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层层建立、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了各基层组织抓党建的基本要求,纳入全年工作总目标,形成了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书记负全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委员分头抓、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党建工作大格局。坚持镇党委研究党建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及每月一次基层组织工作例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村居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党支部不抓党组织建设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成为一种共识,各支部抓党建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大大提高,形成全镇上下齐抓基层党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