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绵阳市地图 > 三台县地图 >
建平镇地图
建平镇相关地区地图:

建平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7456男14124女13332家庭户户数8872家庭户总人口(总)27341家庭户男14039家庭户女133020-14岁(总)66640-14岁男34970-14岁女316715-64岁(总)1858715-64岁男962315-64岁女896465岁及以上(总)220565岁及以上男100465岁及以上女120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363

经济发展

该镇企业以建材业为主,有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针对2007年田间湿度大,不利于小春作物栽播的情况,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突出“五抓”,小春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小春作物栽播进度快、质量好。目前,开沟排湿面积1万亩,占应开沟排湿面积的87.2%,已移栽油菜0.3万亩,占下达任务的70%;已播小麦0.3万亩,占下达任务的16.5%。该镇措施如下:一、抓宣传动员。充分利用镇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小春旱地改制的好处和小春开沟排湿的技术要点,发动群众做好两季田开沟排湿工作,做到深沟高厢,在排湿的基础上,搞好化学除草,再播栽小春作物。二、抓技术培训。2007年9月24日该镇党委、政府召开了小春生产动员会。2007年9月26日,请县农业局的农技、植保、土肥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培训;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科技人员于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24日,对该镇19个村进行了小春生产技术培训,培训人员1.1万人。三、抓目标考核。该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考核办法,将小春生产面积和旱地改制任务完成情况、各项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等,纳入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建平镇政府拿出3000元作为驻村干部和村社干部年度考核奖励。四、抓典型示范。镇党委、政府在红星办事处7村4、5、8社,进行了以小春抗湿播种的现场会。发动群众做好两季田开沟排湿工作,做到深沟高厢,210亩两季田全部进行了开沟排湿。要求社抓10亩,村抓50亩示范,安排专人进行核查验收。五、抓新技术推广。该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不仅在粮食作物上使用,今年在经济作物大面积应用。全镇配方施肥用量将突破700余吨,较去年增加40%。

区域概况

建平镇原为玉皇乡,因驻地有一玉皇庙而得名。建平镇位于三台县城以西,距县城22公里,绵阳53公里,成都131公里,省道唐巴公路纵贯全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0°15′,东经103°35′,海拔高度400—520米。全镇总面积49.06平方公里,场镇面积1.6平方公里。辖2个办事处、19个村(玉皇、八角、龙王塘、银家湾、四季、凉水、黄瓦、温江河、唐桥、沙坝、大湾、老营、长征、袁家沟、芋荷、栖凤、姚家沟、芝麻)2个居委会、182个社,总人口30438人,幅员面积49.06平方公里.1990年被县委县府命名为文明镇,1995年被绵阳市委、市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连续两年被县委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党委。

特色产业

建平镇地处建平县中部,辽河支流蹦河流经本镇,原县政府所在地,锦赤公路、叶敖公路交汇处。建平镇土地总面积43.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7万亩,平均海拔700米以上,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春季干旱少雨,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无霜期在120-130天,土壤为沙性土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一致,生态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建平镇有9万亩耕地适宜马铃薯生长。每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都在5万亩左右,平均单产在1500公斤左右,与周边乡镇构成辽西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全镇有马铃薯鲜贮窖5000多个,鲜贮能力6万吨。2000年被中国地区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生产基地。2003年被县政府命名为马铃薯专业镇。现已成为我镇至关重要的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和镇级财政收入的新的增长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建平镇运用新型工业化理念重新谋划了全镇的经济发展思路,确立了“以薯立镇”的发展战略,全力培植和接长马铃薯产业链条,努力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黄金产业”,把建平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马铃薯之乡。依托辽宁金昌矿业、建平马铃薯批发销售市场两大个龙头企业,加快马铃薯加工销售园区的建设,巩固提升马铃薯产业。为广大种植农户提供优质高产的马铃薯良种,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要发展到5万亩,其中大西洋、渭薯、春薯四号等高淀粉马铃薯种植面积要达到3万亩。全力保障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投产达产,加工能力力争达到8万吨。建平镇马铃薯产业形成“四大基地”:即鲜食薯生产基地,种薯繁育基地,原料薯生产基地,薯产品深加工基地。培育成两个市场:即以马铃薯经纪人营销为主的鲜食薯批发市场;以马铃薯淀粉、粉条、粉丝、薯条、薯片等深加工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两种模式:即以马铃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订单农业模式;以马铃薯产、贮、加、销于一体的农、工、贸相集合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建平的马铃薯产业步入稳步、持续发展的轨道。

基本介绍

建平镇地处辽宁省建平县,建镇百年,史称新邱。镇内对外交通主要有四条公路通过(锦赤线、叶敖线、小新线、建土线)。有八个乡镇的公路在此交汇,素有历史重镇,八乡通衢之称。是原县政府所在地,是建平县中部最大的乡镇,总面积43.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7万亩,有9万亩耕地适宜马铃薯生长。建平镇有马铃薯鲜贮窖5000多个,鲜贮能力12万吨。2000年被中国地区发展促进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生产基地。2003年被建平县政府命名为马铃薯专业镇。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2282男21693女20589家庭户户数13352家庭户总人口(总)41449家庭户男21108家庭户女203410-14岁(总)88970-14岁男46620-14岁女423515-64岁(总)3021215-64岁男1547315-64岁女1473965岁及以上(总)317365岁及以上男155865岁及以上女161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8820-

资源环境

该镇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玉皇沟溪、温江河、长沟河环绕全镇,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年降雨量850余毫米,无霜期为27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