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溪镇地图
芦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旅游资源
境内东南多山,主要为绵亘于罗霄山脉的武功山,海拔高度1918.3米,为江西省第一高峰。山上奇峰怪石,古木异草,飞瀑流泉,气象万千,是集黄山之松、华山之险、庐山之云、衡山之秀、泰山之峻、雁荡之瀑、石林之奇的江南第二名山(庐山为江南第一名山)。更兼人文景观丰富,有“乾坤胜境,神仙福地”之称。尤其是武功山的十万余亩高山草甸、红岩谷瀑布群、油箩潭瀑布群、金顶古祭坛群,更是堪称江南绝景。1998年起,武功山列为省、市两级政府的旅游重点开发项目。游览此山可领受峰之奇、岩之险、石之危、松之怪、草之袤、云之瑰、禽之珍、瀑之湍、潭之幽、洞之异,处处有美景,处处有乐趣。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有诗赞曰:“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间”。镇内还有明月湖景区、八洞碧湖景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烈士纪念碑(馆)、三国甘卓将军祠、千年黑牡荆(俗称荆柴王)、兴文塔、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旧址、九洲漂流、唐代吉州剌史欧阳琮墓等游览胜地。
社会事业
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进民生工程顺利实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进度要求。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7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06人,安置4050人员294人、培训城镇职工1418人、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5946人、跨省劳务输出24360人,分别占年任务的68%、92.5%、98%、78.8%、64.4%、101.5%。养老保障完成城镇职工养老保险12199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总额1177万元,分别占年任务的95.1%、65%。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低保救助6878人、城市低保救助9441人,分别占年任务的104.2%、106.3%。医疗保障完成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8417人、工伤保险11158人,分别占年任务的93.5%、97.8%;动员20.67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占年任务的102.1%;村卫生所达到建设标准35所,乡镇卫生院建设达到建设标准4个。义务教育免除义务教育阶段25928人学杂费,免费为贫困家庭学生5149人提供教科书、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1217人,为贫困家庭学生1217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助普通家庭高中贫困家庭学生690人。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完成了45亩土地征用和房屋建设图纸设计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85.5%,农村使用沼气新增885户,占年任务的63.2%。
自然资源
用材林资源:芦溪镇森林面积约500平方公里,由于有着温和的来热带季风性气候,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温带植被的树木。形成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主要林区在武功山北麓。武功山北麓植被垂直分布情况是:500米以下地带为松、杉、油茶林;500米至800米地带为常绿阔叶林;800米至1200米地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200米至1600米地带为落叶阔叶林;1600米以上地带为山地草甸。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资源是以松、杉、竹为主的用材林。内有玉女峰林场面积95平方公里;万龙山林场面积46.67平方公里;南坑林场面积16.67平方公里;大安林场面积13.3平方公里;萍矿林场(地跨张佳坊、新泉、麻田、华云、万龙山和上埠等乡镇)面积40平方公里。还有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张佳坊乡村民廖吉生自办林场面积1.33平方公里。
果林及经济林资源:我镇由于山地丘陵多,地域广柔,加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种植各种果木和经济林木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果木中,首先盛产柑桔,主要产于芦溪、宣风、银河、源南四个乡镇。其次,是出产着桃、梨、柚、李等水果,另外还有诸多的板栗、锥栗、苦槠、杨梅、山楂、栀子等人工种植和野生野长的有食用价值或药用价值和果木。在经济林中,以油茶和茶叶为主。全镇油茶产地主要分布在宣风、银河、源南等丘陵和长丰、南坑、张佳坊、新泉、麻田、华云等山区。每年油茶产量约五十万公斤。全镇的茶叶生产久负盛名。主要产区:宣风、银河、芦溪、源南、万龙山等地。每逢谷雨季节,茶场中采茶姑娘一片忙,把采摘的芽叶用特有的制作技术加工,做成上等名茶。万龙山的茶叶曾是献给明、清两朝皇帝的贡品,据史记载,它是从万龙山的悬岩陡壁上采摘野茶经精心制作而成,年例贡28斤。
充足的水利资源:我镇最大的河流是袁河。袁河主流发源于武功山金顶白鹤峰。它流径麻田、新泉、张佳坊、上埠、芦溪、宣风、银河、华云、万龙山等九个乡镇。加上渌水河的两大支流,总流量在5亿立方米以上。河陡流急,蕴藏着充足的水利资源,芦溪的水利资源约占萍乡市水力资源的三分之二。全镇已先后建成了万龙山千丈岩水电站,新泉红星水电站,张佳坊江下水电站,麻田立新水电站,宣风黄洲水电站,华云黄岗水电站,南坑油罗潭一级水电站,长丰胜利水电站,长丰青潭水电站和南坑油罗潭二级水电站。全镇现有水电装置机容量6545KW/22台,为我镇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必须+的电力资源。分期建设长丰锅底潭水电站,长福头水电站和碧湖水电站。华云黄岗二级水电站以及新泉西江口水电站。
富饶的地下资源:本镇地下矿藏十分丰富。以煤炭、瓷土、石灰石、石英砂为主。此外,还有铁、钨、金等金属矿藏。煤炭全镇煤炭,主要分布在南坑、上埠、源南、银河一线,呈狭长带状分布,属于二迭系统的乐平煤系。以无烟煤为主,含硫量较高。不仅是全镇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燃料,而且由于煤质较硬,适于作化肥原料。全镇煤炭储量十分丰富,在区境区,不仅有国营煤矿,还有区办、乡镇办、村办等各种小型煤矿。瓷土瓷土又称高岭土。分布在长丰、南坑、上埠一带,矿体由花冈斑岩、石英斑岩、岩株风化而成,呈灰白色或白色,储量十分丰富,不仅供应本镇本市的各类瓷业厂家,而且销售到了湖南等外地省市。石灰石全镇石灰石储量超过煤炭的储量,分布在南坑、上埠、芦溪、宣风、银河广阔地带。质地较纯,是生产水泥和石灰的原料。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境内也可以看到石灰岩溶洞的自然景观。石英砂本镇又一个储量大的矿藏是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宣风、万龙山带,品位之高,也为全国所罕见,是一个很有开采价值的矿产。除了上述主要矿藏之外,其它小型矿藏还有:南坑的铁矿,属磁铁矿,尚未开采。万龙山、华云的钨矿,虽品位较高,但储量一般,属安福钨矿的支脉。还有华云牛宕的砂金,南坑妙泉和上埠钟家源的铅矿,长丰的滑石矿等等。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小农水等专项资金1973.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水利工程585处,完成标准化渠道建设82公里,完成标准化山塘38座,改造中低产田8600亩,建成农村沼气池910口。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24座,增加蓄水量510.7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22万亩。完成银河、南坑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1400亩。完成竹林改造11000亩、退耕还林补植面积20300亩,新增封山育林20万亩。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760万元,新建农村公路92公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得到加强,养护里程达到264公里。聂家店至新泉进山公路、320国道拓宽改道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启动了杨村渡改桥工程及新泉至万龙山二级公路改造、芦溪至万龙山旅游公路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城镇开发建设深入推进。镇城总规修编完成了修编资料的收集和初步方案的设计,完成了生态休闲走廊和生态旅游新城的意向性粗线条的规划方案设计。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组织完成21个村的村庄规划评审。古城公园、袁河西大道、蔗棚蔬菜批发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站前路、郑公桥已完成规划建设图纸设计。市政基础设施投入资金297万元,城区道路、绿化、下水道、路灯等市政设施得到修缮。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建设已完成征地拆迁、相关勘探及图纸设计工作,基础工程已全面动工建设。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286万元,金鹰小区、现代城、凯璟花园等一批有品位的住宅小区展露新姿。全面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
福建省-芦溪镇
芦溪镇地处平和县北部山区,与南靖县书洋镇和永定县湖坑镇交界。现辖18个村委会,分别是:东溪居委会、东槐村、村坑村、新村村、蕉路村、芦丰村、树林村、连益村、连新村、连城村、双峰村、梨坑村、华峰村、秀芦村、西新村、漳汀村、九曲村、山岗村。236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小组,9287户,40883人。方圆311平方公里,山地38.4万亩,耕地32545亩。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薯;经济作物主要有晒烟、水果、蔬菜;镇办企业主要有柑桔场、水电厂、柿子场等。芦溪是革命老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29年,芦溪人民就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地下党组织和游击战争,在30多年的革命战争中,先后有64名烈士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的生命,还有546名“五老”支持、掩护和参加红军游击队组织。1958年开通了通往县城的公路,改善了交通条件。已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且与相邻的南靖县和永定县也开通了县际公路。丰富的山地资源是芦溪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晒烟是主要经济作物,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其品质优良,色味俱佳,畅销闽南一带,远销河北省等地。芦溪咸菜,酸甘嫩香,风味独特,是有名的拳头产品,以芥菜为原料点腌制而成。1993年成立了股份制的兴隆食品厂,将咸菜精制加工成软包装产品,供不应求,在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最畅销产品。芦溪有丰富的叶腊石资源和青石板材资源,现已着手组织开采。
气候条件
在气候上,以日平均气温的高低来划分四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摄氏十度为春季始日,稳定通过摄氏二十二度为夏季始日,摄氏二十二度终日后一天为秋季始日,摄氏十度终日后一天为冬季始日。从季节来看,芦溪镇冬季夏季时间长,春季秋季时间短。河谷平原四季开始的时间是:春季从三月中旬开始,时间为70天左右;夏季从五月下旬开始,时间为110天左右;秋季从九月中旬开始,时间为80天左右;冬季从十一月底开始到第二年三月上旬,时间为100天左右。春季气温回升快,由于受冷空气影响,天气时冷时热,甚至暴寒暴热,还有较长的阴雨天气出现。由于空气潮湿,物品容易发霉,这段时间叫“梅雨季节”。春天是大地复苏的季节,所谓“春风又绿江南岸”树木开始发芽、开叶、由鹅黄到淡绿,最后翠绿一片。各种花朵竞相开放,五彩缤纷,大地就象一幅绚丽多彩的织锦。这时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的辛勤耕耘,但是早春的“春寒”天气又容易造成早稻烂种烂秧,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入夏季,太平洋上的高温高压气流吹进了大陆,气温逐渐上升,晴天多,日照时间也开始增长,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但是暴雨天气多,容易出现洪涝灾害,给当地的农作物构成威胁。九月中旬进入秋季。这时,暖气流渐减弱,冷空气开始活跃起来。由于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迅速下降,常常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九月中下旬会出现“寒露风”天气。这种天气来得过早,将对晚稻产生很大影响。九月和十月受高压气流控制,碧空如洗、天高气爽,但雨量稀少,空气干燥,秋旱容易发生。个别年份冷暖空气常在长江流域交汇,造成秋雨绵绵,也会出现“烂秋”天气。十一月中旬以后,强大的冷高压气体开始控制地面,受它的影响,冬季降临。冬天天气寒冷,雨雪纷飞,霜和冰冻常有出现,有时由于降雪量大,山地被厚厚的大雪覆盖着,白皑皑一片。树木和毛竹冰凌倒挂,银装素裹。因此,往往成片竹林被压断,造成损失。芦溪镇的气候总的说是温和宜人。山地气温较低,平原气温较高。历年平均气温是17℃。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是5℃;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是28.8℃。夏季最高气温达39℃。冬季最低气温摄氏-4℃。芦溪地区雨量充沛,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621.8毫米左右。降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雨量分布趋势大致是:南面多于北面,东面多于西面,山区多于平原。总的说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麻田、万龙山、张佳坊等地是多雨区。麻田历年平均降雨量是1832.6毫米,与高坑交界一带的芦溪、源南、上埠的部份村历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455.9毫米,两地相差376.7毫米,比麻田几乎少21%的雨量。我镇雨量五月份最多,九月份最少,上半年降雨量1184.0毫米,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3%,下半年降雨量437.8毫米,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7%。四、五、六月是雨量最多的月份,三个月降雨总量约706.35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3.5%,俗称雨季。由于降雨较集中,大雨暴雨相继出现,易出现山洪暴发,造成水灾。秋冬两季由于降雨少,也容易出现秋旱,少数年份也出现伏旱。降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受地形影响。武功山横于东南部,山岭相连组成一道天然屏障。天气系统向南移时,气流被迫抬升,遇冷致雨。且夏季又多地方性雷雨,从而使东南部雨量比其他地区雨量偏多。雨量受海拔高程影响不明显。海拔544米的长丰反而比海拔355米的麻田雨量少。由于森林大量砍伐,致使土壤蓄水能力变差,水土大量流失。如果当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下或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下时最容易出现秋旱。太阳照射地面的时间长短叫做日照。日照以小时为单位。芦溪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开阔,日照充足,年均日照为1581小时左右。由于境内多丘陵,边境有高山,地面屏障作用和摩擦作用大,风力较小。西北部地势低平,地形开阔,有较大的河谷盆地。受地形影响和季风影响,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全区无霜期较长,一般为270天左右。初霜一般在十一月下旬,终霜日一般在二月中旬。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充足的日照,较长的无霜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一般说,日平均气温在5℃以下,冬季作物就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气温稳定在5℃以上,是冬作物停止休眼,恢复生长的温度指标;10℃以上是喜温作物开始播种,生长的温度指标:15℃以上是喜温作物迅速生长,早稻进行移栽的温度指标;20℃以上是水稻抽穗、扬花、授粉的适宜温度指标。全镇的平均年积温为4570℃~5300℃,为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海拔3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和丘陵地带的农田有利于发展双季稻以及“稻、稻、油”,“稻、稻、红花草”的三熟制。丘陵地带,由于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偏酸的地质,为柑桔、茶叶、油茶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冈和低山,由于土地湿润,宜种植以针叶林为主的用材林。以武功山为主的用材林场,沿着东南边境,由东北向西南蜿蜒起伏。经过试验,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宜黄山松、湿地松的生长。
农村经济
实现农业产值3.1亿元,同比增长7%。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左右,总产达11.8万吨左右。水稻种植面积预计在16万亩左右,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61万亩,同比增长1.6%,中稻面积10万亩左右,晚稻预计面积3万亩左右。新增优质稻、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生产基地27个,面积23500亩,新发展规模养殖户9户。畜牧业产值15470万元,同比增长44%。水产总量4650吨,同比增长5%。全镇累计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6家,比上年增加5家,龙头企业上半年实现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8.6%,共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3200余人,带动3.6万余户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个,新增3个,其中规范化专业协会9个,发展各类农产品流通人员5000余人,上半年共销售农产品3.5万余吨,交易总额达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