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镇地图
三元镇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状况
据历史记载,龙里县中部古驿道从三元镇新安入境,经龙里进入贵阳市乌当区黄泥哨,全长约40公里,亦是境内主要通道,军队过往频繁,马帮络绎不绝,乃为过去历史中运输、通商、邮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35年4月8日,红军分三路进军龙里。左路由贵定县新巴乡进入龙里县三元桥、平地堡,佯攻龙里县城。三元镇地处河谷,地形以石林和山地为主,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107009`,北纬26028`—26032`,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5.1℃,全年降雨量为1177毫米。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0个村民组49个自然村寨1707户6850人,居住着布、苗、汉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39%,耕地面积4840.68亩,其中田3387.68亩,土1453亩,森林覆盖率38%。三元河,发源于民主乡国翁,由三元镇黄土坎注入贵定县的翁城河,纵贯全镇,河长50.8公里,是全县最长的河流,以源头到出境处汇水面积697.2平方公里,流经县境的汇水面积为693.7平方公里,占总汇水面积99.5%。平均经流深550mm,平均经流量381亿m3。河道蜿蜒曲折,沿河两岸喀斯特溶岩突出,青山苍翠,山水相依,民风民俗古朴、浓厚,自然景观多姿多彩。屹立于镇政府所在地的三元桥,史记“道光十二年(1832年)乡民徐廷扬倡建三元桥一座,桥身跨径50余米,高11米,为五孔建筑,是通往新添(今贵定)的主要桥梁之一。十九年(1839年),将余资建塔一座,八月十四建成,名‘封火塔’”。“封火塔”位于三元镇场坝西北角田坝中,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十四日。封火塔为六角形砖塔,分3层,底层为青条石砌筑。其余各层为火砖砌筑,各层间出檐,盖以小青瓦。塔高10.5米,底层直径2米,塔身东西面各著有“敬惜字纸”、“连中三元”八个大字。底层北面嵌刻石碑1块,碑文大意:从上古结绳为记至仓颉创造文字以来,人们对于文字视为神圣之物。然今人却不以为然,随便将废置文字纸用来糊窗,擦试或乱丢,表现了对圣人的不敬。为了不亵渎圣人,特募集资金建此封为塔,专供人们焚化字纸炎之用。1989年龙里县人民政府正式列为县给文物保护单位。
概况
重庆市丰都县辖镇。1931年建三元乡,建国后仍置,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乐家乡并入建三元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52公里。面积72.3平方公里,人口2.2万。滩山坝至梯子河公路与丰(都)垫(江)公路相连。辖滩山坝、庙坝、黑龙湾、梯子河、幺滩子、草冲子、麻柳、春天坪、罗家场、大成寨、凡家山、邓家坪、豹子石、前湾、石灰坝、青岗桠、石岩、何家坝、太平庙19个村委会。
特产
以酿酒、榨菜、复合肥、建筑、建材、粮油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青菜头。养殖业以生猪、蚕桑为主。特产三元红心柚。?
特产
镇内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果树主要有李子、桃子、板栗、柑桔、柿子、刺梨、猕猴桃等;名贵树种有楠、樟、榉木等,有杜种、天麻、何首乌等多种药材,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大鲵等。主要矿藏有煤、硫铁、褐铁、高岭土、石灰石、大理石等。
民风民俗
居住在三元明山秀水间的苗族、布依族同胞,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纯朴善良,热情好客。民族民间文化,民风民俗深厚浓郁,建筑古典,民族服饰、民族节日多姿多彩。只要走进三元,你就会欣赏到山乡秀色、田园风光,体味到布依山歌的神迷,品尝到香醇的农家米酒,享受到“高坪酥李甲贵州”的美味,观赏到极县地方特色的花灯戏,民族民间绘画艺术,古香古色的布依村寨和苗族同胞的“跳园舞”、“芦笙舞”。五月的三元更是金银花香飘满园,满山杜鹃焰红如火,风光旖旎,情韵别致。位于镇西北面的渔洞村境内,脚下是溶洞溪水,头顶营屯古营盘,古村深远,神秘莫测,景致独特。千年古藤依树而伸,蜿蜒虹蟠,缠绵相绕,相依相偎,树藤盘屈如虬龙花纹,已天然融为一体。
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属高山狭谷,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居住分散,境内有亚洲最大的原始竹林,旅游景点有巴山林风景旅游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石膏矿,且储量丰富。
行政规划
各村基本情况:太坪村有6个村民小组,216户854人,有旱地2360.4亩、林地面积35070亩,人均收入1752元,狮儿坝村5个村民小组,301户1121人,有水田80亩、旱地2334.2亩、林地17085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柳坝村3个村民小组,134户580人,有水田75亩、旱地2334.2亩、林地17085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凉桥村3个村民小组,106户496人,有水田15亩、旱地962.4亩、林地10290亩,人均年收入1721元,宁家营村4个村民小组,219户976人,有水田90亩、旱地1495.3亩、林地951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后湾村2个村民小组,121户502人,有旱地1204.3亩、林地7250亩,人均年收入1738元,茶和村9个村民小组,318户1326人,有水田245亩、旱地1968.1亩、林地22425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白家营村4个村民小组,136户628人,有水田145亩、旱地644.9亩、林地5370亩,人均年收入1765元,三元坝村7个村民小组,440户1633人,有水田830亩、旱地1491亩、林地16200亩,人均年收入1792元,龙门村3个村民小组,101户478人,有水田65亩、旱地651.3亩、林地1875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伍家垭村3个村民小组,136户506人,有水田152亩、旱地569.5亩、林地951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刘家沟村4个村民小组,268户1092人,有水田565亩、旱地755亩、林地15630亩,人均年收入1792元,红星村7个村民小组,337户1529人,有水田615亩、旱地1334亩、林地19290亩,人均年收入1779元,有页岩砖厂一个,该村万山寺小组为原伍家乡政府驻地,是川陕边贸集镇,柏坪村4个村民小组,193户731人,有水田51亩、旱地949.4亩、林地1860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红鱼村5个村民小组,292户958人,有水田92亩、旱地2441.5亩、林地19680亩,人均年收入1738元,白果坝村6个村民小组,234户888人,有水田30亩、旱地2204.4亩、林地18255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双河村4个村民小组,240户1005人,有旱地2502.9亩、林地6600亩,人均年收入1752元,该村为巴山林风景旅游区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