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镇地图
龙港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传统
龙港,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遍布革命先辈的遗踪遗迹。1925年,阳新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在龙港成立,相继领导了茶寮、朝阳、黄桥三乡农民大瀑动。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进驻龙港,开辟了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共鄂档南特委,鄂东南苏维埃政府,组建了军校、报社、银行、医院、兵工厂、纺织厂、军校厂等48个机关单位。龙港成为湘鄂赣边境鄂东南苏区21个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彭德怀故居、鄂东南特委机关、彭杨学校等40余处革命旧址尚保存完好,其中有36处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长埋着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吴致民和3011名红军将士的忠骨。1976年,湖北省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在龙港召开,龙港被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文博专家称为“天然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龙港,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课堂。地理优势
龙港,处阳新县城西南50公里,西南与通山县交界,南与江西省武宁县接壤,东与瑞昌市毗邻。106国道纵贯南北,南达浙赣,北能京汉。这里商贾云集,市面繁华,为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口子镇。龙港,山川秀丽,风景如画。四周群山环绕,峰恋叠翠。中部平畴万顷,凝碧聚绿。朝阳、桂花、龙港三河相互交汇,碧波荡漾。“龙潭红橘”、“步云塔影”、“朝阳晨曦”、“金竹云峰”、“岩泉飞瀑”、“陵园松涛”等风景名胜,引来八方游客络绎不绝。50简介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龙港镇是由原城关、杏峪、王寨三乡(镇)于2000年12月组建而成的。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侯月铁路、晋韩公路贯穿全境,全镇70%的村位于公路干线两侧。全镇辖28个村,9个社区居委会,4.4万口人,区域总面积392平方公里。龙燕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龙燕区第八级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洋港镇朱湾村,距龙港街10公里,为一进二重连三间砖木结构楼房,占地面积175.5平方米。此旧址保存完好,遗迹甚多,是全国罕见的历史价值很高的级级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门额上书有“苏维埃”三个醒目大字,墨迹清晰。前重党屋壁上书有“革故鼎新推翻豪绅地主国民党,命名取义建立工农兵“士苏维埃”;“杀尽豪绅锄奸除恶,瓜分田地劫富救贫”对联两副,为行书字体,书法造诣较高。后重右壁上有“反围剿”和“镇压土豪劣绅”壁画各1幅,构图新颖,色彩明艳,线条流畅,具有典型的民间壁画格调。后重左壁上有《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为行楷,笔力苍劲。后壁上有“蒋介石是帝国主义走狗”和“蒋冯阎军阀大战”组字画各一幅,颇具想象力和艺术性。该旧址已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源
龙港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金竹云雾、岩泉飞瀑、龙潭桔红、凤栖仙洞、宝莲禅寺、关帝庙、步云塔影、陵园松涛、泉山画屋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明清老街和16处革命旧址群,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烈士墓林等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这些构成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目前龙港已建成大棚蔬菜、柑改橙、油茶、药材、茶叶、网箱鳜鱼精养繁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等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农机具制造、轧钢、棉纺、饲料生产、木材加工、塑料制品和碳酸钙等七个新兴工业园区;已建成粮油、竹木、蔬菜、农贸、仔猪、水果等六个专业市场,其中鄂东南边贸市场占地14000平米,成为鄂赣边界两省四县16个乡镇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市场辐射半径达60多公里。龙港镇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口子镇”和黄石市小城镇改革试点镇。公用基础设施完备,城市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具有广阔的投资前景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文明建设
近年来,龙港镇以加快建设“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实现龙港第三跨越”为目标,深入实施“强镇扩权”改革,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镇和市四星级文明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一、抓机制,强化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高度重视开展以创建文明镇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是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书记担任第一组长、镇长担任组长的文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同时,形成镇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三套班子合力抓的工作格局,由每个三套班子领导牵头,镇机关部门负责人、办事处领导或驻村干部、村居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分别联系全镇17个文明片区,做到组织领导有力。二是明确责任目标。制定出台创建文明城镇工作责任制、龙港镇文明片区创建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出台考核办法,建立日常检查、季评、年评制度,落实交办、督办工作机制。三是加强监督检查。镇人大、镇政协联络组、镇纪委、镇文明办、镇本级新闻媒体经常性对各责任单位进行抽查、暗访和监督等。四是落实经费保障。镇财政有计划地拨出专项经费投入创建活动,随着财政的增收,专项经费也相应增加。采取帮扶结对、集资捐资等种种形式,多渠道解决创建活动投入。
二、抓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农业经济平稳增长。粮食生产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放镇级配套农机补助85万元。设施蔬菜发展迅猛,全镇设施蔬菜面积达2500亩,总产值达6000万元,设施蔬菜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工业经济增势明显。工业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今年1-8月份,全镇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45.1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规上工业产值89.2亿元,同比增长28.1%。重视企业帮扶工作,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今年1-8月份,全镇技改新备案项目15项,计划总投资2.9亿元。重点企业能耗呈现继续下降趋势,全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每万元0.22吨标准煤,同比下降9.3%。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8月份,全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15.7%。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今年1-8月份全镇进出口总值1.08亿美元,同比增长44%。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全镇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2.7亿元和1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25.5%。
三、抓根本,提高市民素质。全面实施“居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因类施教,开展主题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为龙头,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深入开展“迎讲树”活动;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浙江省公民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二是提升层次,深化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小型群众文体活动,极组织创作文艺精品,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三是立足宣传,提升居民素质。在电视台、网站开设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为主题的《文明课堂》、《文明辞典》两专栏,同步增设“文明曝光台”、“打造文明龙港大家谈”等网络、电视直播访谈节目,长期引导教育督促市民改变陋习,营造“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
四、抓基础,健全基层文明网络。继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评选、申报和复评工作,进一步改进创建方法,完善创建机制,抓管理、上水平,努力使创建活动从数量型增加变为质量型提高。一是着眼基层,强化文明创建。深化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服务示范点、文明行业的创建工作,注重工业园区和非公有制企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开展“转作风优环境”、“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活动为载体,以“三优一满意”(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群众满意)为目标,抓好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示范商场和“百村放心店工程”,全镇建成农村放心店97家,农村连锁便利店25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3家。二是实现双赢,结对共建文明。扎实开展“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文明单位在帮助结对村发展经济、树立文明新风、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23个共建对子共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50余次,举办群众文化等公益30余次,结对村帮助结对单位开展业务宣传25次。
五、抓整治,优化城市环境。深入开展“以四化一通,保平安促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创文明片区,建清洁家园”活动。一是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确保城市“净化”。加强城区建筑垃圾管理,加强河道清理保洁,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扩大一级保洁范围,落实居民“门前三包”责任制。二是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确保城市“美化”。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主街道“穿衣戴帽”、广告标牌、空中垃圾、城市“牛皮癣”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对有碍观瞻的简易棚、违章构建物进行拆除。抓好街头绿地合理布局及园林小品、绿化带、行道树的维护建设,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实施城市“亮丽工程”。三是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确保城市“畅通”。推进城区交通秩序大整治,确定了“严管区”、“单项行驶街道”,设立标志牌,完善交通标识,加大交设施投入,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四是开展平安龙港建设,确保城市“和谐”。着力抓好信访维稳。加强矛盾纠纷排处。深入开展“周二民情”接待、领导信访包案等系列活动。着力抓好打击整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突出整治黑恶势力和“两抢一盗”,深入开展校园安保工作,大力整治安乱点和“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现象,建立快速出巡警工作机制,“全球眼”监控系统全方位覆盖。着力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重剑行动”消防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的整治力度,使安全生产工作有了长足进步。着力抓好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继续强化非法褪染色污染、“十小行”行业整规及印刷业专项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推进生态龙港建设,09年启动生态村建设9个,建成市生态村2个、县级生态村3个。
六、抓工程,推进城市化进程。一是抓城市规划修编。该镇按照“温州南部城镇圈”的规划建设要求,邀请中编制龙港城镇总体规划,并同时抓好“十二五”规划编制。二是抓重点工程推进。印刷礼品标准工业园园区厂房基本结顶、龙港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进展顺利,龙港体育馆已完成工程填方,第二水厂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龙港经济适用房工程、龙港高级中学迁建、龙港天然气工程、龙港客运中心站迁建工程、白沙子220KV变电所工程等正有条不紊的推进。三是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路网改造”工程,通港路与中央大道已经打通,完成人民南路、沿江路(龙港大校长至西三街)、新渡街、上厂街、池浦路、蔡家街、龙江路等道路改造,站港路、海港路、沿江路(西三街至江湾路)及龙港大道飞龙桥等改造工程正在施工。此外,人民南路道路绿化、宫后路电网地埋及外滩广场、龙翔广场设破损设施、绿化带修复工程正在进行。
七、抓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以“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和“双整治、双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活动,突出抓好垃圾处理、村庄绿化、河道整治等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有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09年通过省级整治村验收3个,市级2个。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城乡住房保障不断加强。三是全面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强化计生综合治理,认真落实“两免”政策,继续实行驻村干部“月清月洁”奖励制度,强化长效节育措施的落实。突出计生重难点整治,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四是深入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拓展延伸农村文化阵地,09年至今建成农村文化中心5个,在建4个,建成农家书屋7个,在建5个,建成省级文化示范村1个,市级文化示范村2个,新建全民健身苑点96个,新型科普文化点17个,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艺24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高考成绩均名列全县前茅。继续推进卫生设施建设,龙港中心卫生院建成投入使用,完善各办事处卫生院配套设施。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参合人数达190650人,报销金额累计达649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