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揭阳市地图 >
普宁市地图
普宁市相关地区地图:

语种人口

潮州话:口音三种:操流沙(中东部地区)、洪阳(普宁北部地区及梅塘、鲤湖一带)、潮阳(普宁东南部一带,潮普交界)三种口音,分属潮学语言学上的练江片(流沙口音与潮阳口音)与榕江片(洪阳口音),客家话(普宁西部山区),为半山客语音。
人口民族:现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最多,占全市99.35%。据官方公布数据,全市常住人口350万,其中户籍人口近230万人(中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级行政单位,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升格为新北市后亦成为中华人口第一县)。外来人口120万人,市区人口56万。普宁是著名侨乡,从远昔红头船漂洋过海的年代起,海外侨胞心系故园,热心家乡事业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传,不仅为家乡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物质支持,也为普宁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铺设了虹桥,现全市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83.5万人遍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涌现出方方、庄世平这样杰出的国家侨务工作领导者。旅外侨胞中大多业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坛人物以及名人学者,他们不仅为侨居之地繁荣做出贡献,爱国爱乡之情也源远流长。现在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姓氏结构:
普宁现有姓氏总数在260~320之间
其中人口10万以上姓氏有陈、黄、李三姓,普宁市为中国大陆陈姓及黄姓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县市:其陈姓总人数有近40万,约占全市人口17%,黄姓总人数17万,占全市总人口7%以上,李姓总人数约11万,约占全市人口4.8%
人口5~10万的姓氏有10个,分别是:林、张、杨、方、王、郑、赖、许、吴、罗;其中林、张、杨、方4姓人数在9~10万之间
人口在2~5万的姓氏有11个,分别是:蔡(约3.3万)、庄(约3万)、温(约3万)、杜(约2.9万)、苏(2.8万)、刘、谢、钟(2.5万)、周(2万多)、江、邱、詹
人口在1~2万的姓氏有13个,分别是:何(近2万)、颜(1.5万)、韦(约1.5万)、廖(1.5万)、洪(1.4万余)、余、叶、马、曾(1.2万)、卢、郭(1.2万)、官、肖、
这样全普宁人口上一万的姓氏共计37个,为中国大陆县域之最!
另有人口5000~10000姓氏20个,分别是:房(9200多)、秦(8800多)、田(8300多)、朱(8200多)、胡(近8000人)、辜(7000多)、古(6000多)连、冯、潘、高、傅、巫、梁(5300多)、沈、翁、章、朱、蓝(5200多)、纪(5000多)。
人口聚落:潮汕地区向来注重宗族关系,因而在全国户籍人口最稠密的潮汕平原,以同姓氏族为单位形成的大村落集聚也就成了很普遍的现象,在潮汕大地,一万人以上的氏族大错落犹若群星璀璨,在这当中也不乏两万甚至是三万人以上的大聚落,而放眼潮汕平原这种现象最为普遍的也就当属潮阳(曾经为中国人口第一县市)、普宁(时下中国人口最多的县市)、澄海(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县市)及一分为二的原揭阳县(即榕城区与揭东县)了,在普宁,有中国最大的陈姓同宗聚集地——桥柱地域、中国最大的方姓同宗聚集地域——洪阳(东、南、西门及水龙寨四管区)、中国人口最多的村庄——大长陇、中国十个人口最多的村落之一—石桥头及中国最大的庄姓村落——果陇村等等。姓氏大聚落往往会造成类似于潮汕地区常言的“陈林蔡,天下半”的现象,在普宁最有名的如“普宁陈半县”、“普宁客家四族:郑赖杨温”、“洪阳方半镇”等,其实在普宁,姓氏也有按地域分布的明显特点,比如陈姓在普宁沿广汕公路的练江平原一带大面积、高密度分布,而在东北部、西北部的榕江平原地区则分布较少,而在大西部的客家山区则是寥寥无几、再如赖姓,看似集中分布于普宁西部山区,但在普宁东部小北山一带也有出现大聚落的现象,再看郑、林二姓,郑姓似乎喜好集聚于普宁西部客家山区,林氏似乎喜好分布于普宁东部平原地区,两者都较平均的分别散落在西、东部地区(其实郑姓也不尽然喜好泽山而居,例如在平原广布的原潮阳县,郑姓便是潮阳的第二大姓氏了;而林姓也不一,定就只往平原挤,林姓在“山县”——揭西可是占了一个称号叫“林半县”,而潮汕古话:“日出沙陇郑,日落钱坑寨”则鲜明展现了林、郑二姓的照应关系<沙陇属原潮阳,钱坑属揭西>),而如张、王、李、刘、杨、黄、吴、林这类国家级大姓则在全市较为散乱的分布着,在这其中人口分布较平均的当属杨姓,其在平原山地都平开分布,这有点类似于其在全国的分部情况,另外,其在普宁东、西、北部均有一个万人以上的大村落,分布如此严整有如军队把守要地,而李姓分布似乎有偏北倾向,且一般不分布则已,一聚便是万人大村落,黄、张、王的情况也类似于此,最后再看一些地方大姓如:方、罗、许、江、马、苏、庄、周、谢、秦、韦、何、颜等则是在某一两个大镇集中抱成一团,然后在其它乡镇便难得一见了!,这种以宗族为单位形成的聚落有一个特点:地方势力往往压在地方政府上头,因而也常常造成两个极端:一、在有德又能且有一定背景的村委的影响下往往是一派盛世和谐景象:新时代的中小学校舍、医院门诊、小公园广场、养老院、紧跟时代的购物中心、集贸市场、图书楼等一应俱全、家家户户安居乐业、商业繁荣、治安良好、空气清新、街道宽敞干净、河流清澈可鉴等;反之则是一片混乱景象,在中国大村落的成功典范有如华西村、南岭村、大寨村、南山村等,而在普宁市:桥柱、新坛、鸣岗、泥沟、宝镜院、占陈等也是成功范例,当然,在潮汕地区也不乏村干部、地方恶霸卖村、毁村等案例,这当中最为典型且集中的贵屿镇便已见诸国际报端,而在普宁,因各种原因濒于这种危险处境的有如石桥头、月屿、赤水等。普宁不乏诸如石桥头、大长陇、桥柱、赤水等具有镇级影响力的数万人人口大村(其往往由昔日的乡、镇改制而来)以及钟堂、南婆城、宝镜院、白沙陇等遐迩闻名的侨乡、文化之乡!具体可参考词条:普宁乡村

行政区划

全市现乡镇级区划27个,共有街道办事处7个(流沙北、流沙西、流沙南、流沙东、池尾、侨新、侨东;其中侨新、侨东由普宁华侨管理区实际统辖,但正式统计时仍计入母市)、镇19个、乡1个、乡镇级国营农场3个。
流沙:LiushaDivision即市城区,位于普宁市中南部。古时此地河溪泥沙淤积,西来的练江水于此折向东北流,在练江起源寒妈水及主要支流三坑水汇合处形成冲积沙滩,因沙滩的沙属于流动性的,因地貌特征得名。为普宁市政府驻地,驻流沙北街道流沙大道106号。关键词:红色故里·商贸之都·名满天下
流沙北街道因位于流沙大道以北,新河西岸,大流沙北部而得名。
流沙南街道因位于流沙大道以南,大南山北麓,大流沙南部而得名。
流沙西街道位于流沙大道以南的大流沙西南部而得名。
流沙东街道因位于流沙大道以北,新河东岸的大流沙东北部而得名。
池尾街道位于市城区西部,因明末始建于一大池塘末端,故名池尾,2000年12月撤镇,原主体辖区设池尾街道办事处。
燎原镇位于本区西北部,国家中心侨乡之一;英歌发源地,普宁豆干发祥地。大南山镇位于本区南部,以镇西大南山为名,有“市区后花园”之美称。云落镇位于本区西南部,镇以驻地名。因山谷白云缭绕而得名,又传说有仙鹤栖密林中,故名。
洪阳:HongyangDivision普宁市北部区域名,相传“宋末闽莆邑名士方瑶,遍游名山胜迹,至洪山之南,见山,明水秀,遂于此定居。因地处洪山之南,山之南曰阳”,故名。中心镇驻洪阳镇商贸城1街28号。关键词:普邑滥觞·山环水绕·人文荟萃
洪阳镇古、近代时旧普宁县城,古称厚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后,至,万历三年(1575),普宁县治从贵屿迁此,知县刘钝于此建县城。明·万历十四年(1586)建城池。县治历明、清和民国时期,共374年。由于三面环山,四水归汇,素有“盘底珠”之称。大坝镇位于洪阳、流沙两区交界处,铁山西侧。清中叶建村于大沙坝上得名,后形成大坝圩,镇因圩名。
赤岗镇位于本区西部,西邻棉湖镇。镇人民政府驻赤岗山村。明代建村,左侧有呈赤色山岗,故名。南溪镇位于本区北部,隔江与揭东县为邻。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建村,因临榕江南河,故名。广太镇位于本区东部,邻接揭阳市榕城区。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广太圩,据碑记“承广之首,取平之义,曰广太圩”。
练秀:LianxiuDivision即“东五镇”,有练江自西向东流经本区,江流迂回如白练,史料有道:“练江成其秀”,故名。中心镇政府驻占陇镇翠南路1号。关键词:工业基地·强村林立·性情豪爽
占陇镇位于本区西部。1940年在东占陇与西占陇之间形成集市,称占陇圩。
军埠镇位于本区东部。东邻汕头市潮南区。原为荒埔,相传北宋杨文广平南时曾驻军此地,名军埔后改名军埠。
下架山镇位于本区西南部。镇因驻地名,地处小丘,与3公里外之笔架山相比为低,故名下架山。麒麟镇位于本区北部。东倚老鼠尖山、大尖山,镇因驻地处麒麟山东麓得名。
南径镇位于本区东部,练江之北,镇以驻地名,东邻汕头市潮南区。因处狮山和小园山径口,青洋村之南,故名南径。1963年成立南径公社,1983年改南径区,1986年建南径镇。20个行政村:圩脚村、田南村、南径村、东岗寮村、平洋山村、白石村、神山村、四睦村、大埔寮村、磨坑村、青洋村、陇华村、碧屿村、车厝围村、青洋山村、大陇村、林内村、龙门村、横山头村、横山尾村。
普宁西:WesternDivision即里湖—普侨区域,位于普宁市西北部。榕江自本区北部流过,因西门溪、火烧溪汇入榕江处明代洪涝成湖建有龙门桥,取“鲤跃龙门”而得名。中心镇驻里湖镇引榕南路36号。关键词:百载商埠·茶果基地·生态西部
里湖镇位于本区西部,北濒榕江,邻接揭西。于万历年间建圩,因西门溪、火烧溪与榕江交汇处洪涝成湖,又相传湖上龙门桥下常有鲤鱼游跃得名鲤湖,亦简作里湖。梅塘镇位于本区东部,北临榕江,隔江邻揭西县。镇驻地池塘边多梅树得名梅塘。
(普侨)侨新街道因原安置来自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老挝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现为西部新区所在地而得名。(普侨)侨东街道因自侨新街道析出,位于普侨区东部而得名。
南阳:NanyangDivision即南阳山区,位于普宁市西南部的南阳山地。因明朝正德二年(1507年)早期居民迁至此地时以故籍河南南阳命名而得名。古属惠州府,上世纪划入普宁。中心镇驻梅林镇梅光路。关键词:资源丰富·秀美山川·潮客风韵:梅林镇位于本区东北部。明嘉靖年间始建,因多梅树而得名。清代形成梅林圩,镇因圩名。高埔镇位于本区南部。清初始建于高坡地上,故名高埔。
船埔镇位于本区中部。相传建于明中叶,初称船埠头,成集市后改名船埔。
大坪镇位于本区西南部,相传清乾隆年间成集市,因圩地宽阔平坦而得名。
鮜溪乡位于本区西南部市界上,普宁唯一建制乡。因处于龙江干流上游的鮜溪滨州而得名。后溪乡(下辖村居委会):矿坑村、埔楼村、坑楼村、半径村、圆明村、平洋村
各镇街道邮政编码:流沙东街道:515300流沙南街道:515300流沙西街道:515300流沙北街道:515300,池尾街道:515343占陇镇:515321军埠镇:515322下架山镇:515323,大南山镇:515325云落镇:515326高埔镇:515332大坪镇:515333,船埔镇:515334麒麟镇:515352梅林镇:515337里湖镇:515341,梅塘镇:515342燎原镇:515344大坝镇:515345南径镇:515354,赤岗镇:515346洪阳镇:515347南溪镇:515348广太镇:515350

教育方面

普宁教育起步较晚,至明万历三年始办县学,并在之后先后兴办了昆冈书院、三都书院、上社书院、黄都书院、麟书书院、广文书院、登瀛书院,其中昆冈书院、三都书院、上社书院并成为普邑三大书院。抗战期间,除了官方兴办的普宁一中、普宁二中以及私立的兴文、梅峰、爱群、南光等中学,还有内迁的汕头一中和海滨中学等集聚普宁,客观上形成了普宁教育在民国年间的繁荣期。20世纪中叶以后,普宁开始大量兴建学校,如1958年仅一年就兴办了第十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二中学、第十三中学和大南山中学五所中学以及普宁卫生学校、普宁农业学校、普宁体育学校三所专业学校。改革开放以后,普宁在加速经济建设的同时,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全市教育总投入在12.25亿元以上,其中投入校舍建设资金4.16亿元,新建、改建校舍263所/次,总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在普宁,“最漂亮的建筑物是学校”已成现实。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734所,教职员工1.89万人,在校中小学生40.72万人还有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广播电视大学、潮汕学院各一所,教育结构合理,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一座(普宁市第二中学),普通高等学校一座(潮汕学院)。私有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兴办了普宁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私立潮汕学院,以及新世界中英文学校、华美实验学校等九年一贯制学校。主要学校,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广东省首批骨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学校、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揭阳市绿色学校。地址:普宁市燎原镇乌石教育与科研规划区。普宁二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揭阳地级辖区内唯一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在潮汕四大名校中仅次于汕头市金山中学。地址: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广南路17号。普宁一中,普宁一中创办于1920年,是普宁历史上第一所中学。学校位于文化古城洪阳镇。地址:普宁市池尾街道流沙大道西。普宁华侨中学,全国养成教育重点实验学校、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创建单位、广东省一级学校。地址:普宁市池尾街道流沙大道西。潮汕学院,揭阳地级辖区内第一座高等学府,也是目前揭阳地级辖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地址:普宁市池尾街道大学路1号。其他主要高中:普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普宁市燎原镇乌石教育与科研规划区,英才华侨中学普宁市流沙西街道环市南路石英段1号,新世界中英文学校普宁市流沙西街道环市南路石英段2号城东中学普宁市流沙南街道大德南路,普宁第三中学普宁市流沙西街道河滨北路,华美实验中学普宁市池尾街道环城南路

历史沿革

普宁历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汉时隶属南海郡揭阳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隶属潮阳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3都,取“普遍安宁”之意首建置普安县,初始县治设于戎水都(今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境内)。至万历十年(1582年),将普安县改称普宁县,又将普宁县洋乌、戎水2都划归潮阳县管辖,万历十四年(1586年)县治迁于厚屿(今洪阳镇)。清雍正十年(1732年)广东巡抚杨文乾奉旨批文将潮阳县戎水都170个村、贵山都西半部93个村以及洋乌都尾段45个村划归普宁县管辖,在明、清两代普宁县隶属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潮循道、东江行政委员公署、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在流沙镇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普宁县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区专员公署、汕头地区行政公署、汕头市,1950年3月1日将惠来县的南阳山区505个村、陆丰县的大坪乡以及揭阳的九斗、乌石村划归普宁县,1952年普宁县驻地由洪阳迁至流沙镇,1958年12月惠来县并入,1961年3月惠来县析出。1993年4月6日,民政部(民行批[1993]71号文)批准普宁撤销县建市(县级),由揭阳市代管。2000年12月撤流沙镇,整合周边设流沙东、流沙西、流沙南、流沙北四个街道办事处,2002年池尾撤镇设街道办,五街办共同作为流沙中心城区,并将大南山北麓及燎原、云落北、梅塘东纳入规划控制区。
普宁历史大事记(明清):
嘉靖四十二年(1563)(始设):正月丁未(1563年2月20日),朝廷批准析潮阳县西境洋乌、戎水、黄坑三个都的地域置普宁县。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三月,总兵俞大猷统官兵6万,与入侵的2万名倭寇于戎水神山沟(今军埠)展开血战。此役杀死和俘倭1100多名。
嘉靖四十四年(1565):普宁首任知县赵钺到任,县衙暂寄于潮阳县贵屿民舍。
万历三年(1575):知县刘钝于厚屿(今洪阳)营建城垣。
万历十年(1582):苦宁县洋乌、戎水两都划归潮阳县辖。
万历三十八年(1610):冬,知县阮以临主修《普宁县志略》,无刻印,今存抄本。是年,阮以临在县城东郊筑新堰,堤上植柳,后人称为阮堤。
崇祯十六年(1643):十二月,朱晚、张十一等数百人占领普宁城郊村寨,知县朱统鎙率兵出战,朱统鎙战死,官兵退入城固守。
顺治五年(1648):黄鼎集结贵山都后山村李芳等众夜袭普宁城,清首任知县周一元逃跑。黄鼎等占据普宁城3年。
顺治十二年(1655):九月九日,郑成功部将苏茂、林文灿串兵抵普宁,将城垣拆除,并拆卸官署、学宫的瓦木运往揭阳城固防。
顺治十四年(1657):泗竹埔村塾师吕东阳倡建陂沟水陂,办13乡引水工程。
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二十二日,潮州镇总兵刘进忠反清,派部将刘斌占据普宁城。先后委颜国祥、穆登醴为普宁知县,至康熙十六年六月,刘进忠降清,普宁城复归清廷统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八月,东华屿寨总陈振仙、陈振玉在洪山顶古寺聚众举事,知县汪溶日请潮州府兵镇压,寺被毁。是年,知县汪镕日主修《普宁县志》,出木刻本,今佚。
雍正十年(1732):六月,广东巡抚杨文乾奉旨批文,将潮阳县戎水都170村、贵山都西半部93村、洋乌都尾段45村划归普宁县辖。
乾隆七年(1742):知县萧麟趾倡建培风塔。
乾隆十年(1745):知县萧麟趾重修《普宁县志》,分10卷,84目。今存1934年再版铅印本。
嘉庆十七年(1812):七月十六日,窖尾村庄阿亲以白莲教名义于铁山聚众举事,白布大旗书“顺天王”三字,后庄阿亲为清军所杀。
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十九日.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林则徐抱病奉旨往广西赴任,行次普宁,二十二日在普宁城文昌阁病逝。
咸丰四年(1854):三月,大长陇村陈娘康于石港山聚集农民万余人起事。二十二日农军攻潮阳县城西门,四月二日攻城西南。十四日于潮阳县大布乡同清兵开战,杀死惠州协副将膺保、舵浦巡检司巡检章坤,潮州知府吴均败入潮阳城。五月十二日,农军攻克惠来县城,杀知县汤廷英、游击辛鼎甲。六月,协助许阿梅农军围攻普宁县城。五月,北山村许阿梅为首聚集农民万余人起事。农军于六月十六日和二十二日至七月十五日两次围攻普宁县城,十一月在大坝圩打败潮州知府蒋立言官军,蒋立言败后自劾解任。
同治九年(1870):潮州镇总兵方耀奉檄清办积案,追究陈娘康农军杀官陷城事,大长陇村被毁。
同治十年(1871):潮州镇总兵方耀烧毁马院桥村,驱散村民,夺地为自已建府第“德安里”。
光绪十五年(1889):赖焕辰纂《普宁县志》续稿,未印行,今存抄本。
光绪三十一年(1905):县学改办高等小学堂。县设立学务公所,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六日学务公所改为劝学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县人方瑞鳞、黄绪虞、方次石、方念祖等赴日本留学。
宣统三年(1911):九月二十一日(阳历11月11日),辛亥革命后,革命军光复潮汕,任赵绦云为普宁县民政长。
普宁当代:改革开放之初,普宁曾经是广东最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区之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生产布局的调整都比较早。1986年以前,水产养殖,特别是果蔬种植已有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青梅,蕉柑,生榄等一批农业生产基地,享有"果县"之称。由于当时政策环境比较宽松,国家对广东实行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普宁人历史上又有经商的传统习惯。大批农民洗脚上田,进入了从事农产品的销售和其他流通领域,商贸队伍不断扩大。他们借助政策优势,借助闽南,粤东通往广州唯一的一条公路主干线324国道穿越县城的地利,借助海外华侨众多,对外经济联系密切的人和,大力发展商贸业。之后,普宁经济一直保持了商贸繁荣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布料,服装,纺织品,药材等十大专业市场的形成,给普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点。1986年到1996年10年间,十大专业市场万商云集,货如轮转,蜚声海内外,成为普宁经济发展史上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时期。普宁成为当时粤东重要的商埠和经济信息中心。1997年,普宁集贸交易额突破100亿大关,全市建立了直达全国除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130个城市的货运专线,普宁成为粤东最大的货运调度中心。既没有海岸线,又不产药材的普宁创造了"海鱼回流,海水回流"的奇特"专业市场模式"。然而,1995年,强地弱县政策开始推行,普宁在行政地位上遭受重挫。同年深汕高速建成通车,1996年汕头海湾大桥通车,1997年汕汾高速通车,三者联通开拓了珠三角不经普宁可到厦漳泉的快速干道,河源高速改道,普宁交通枢纽地位急剧弱化,商贸受重创。而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政策逐步"普惠"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商贸的萎缩,不少商户无法经营,转办实业又缺乏政策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又被进一步扭曲。普宁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了混乱的严峻局面,社会治安状况不好,当地经济严重倒退。普宁成了粤东重典治乱的重点地区之一。经过中央、广东省以及当地政府一年多的铁碗整治,普宁逐渐由大乱到大治,社会趋于稳定,普宁经济也在艰难处境中起步。

旅游资源

普宁市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境内分布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遗址,经发掘管理,现查明全市有:古文化遗址13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11处、名胜古迹7处、古碑刻18处、革命遗址39处、革命纪念建筑物5处、革命烈士墓6处、馆藏革命文献遗物200多件。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回归线在此经过,并受海洋暖温气流调节,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和景点丰富,以山水风光、天然温泉、潮人文化、革命迹地、宗教寺庙等名胜古迹为特色,构成了普宁特有的自然、人文游景观。2006年,因城市自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而独具生态特色魅力和生活特色魅力入选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
普宁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甘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洪寺幽探、南岩远眺、云石樵径“普宁八景”,这些胜迹都在故称洪阳的周围,八景中现只有灵汇甘泉、培风塔、南岩、云石岩尚存,培风塔在洪阳镇乌犁村西,俗称乌犁塔,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七层平面八角形,塔身高36米,为砖石框架贝灰三合土结构,塔内有内转石阶120级,建筑甚有特色。境内盘龙阁、西林古寺、七星洞天、马嘶岩、南岩古寺、云石岩、白水岩、浴龙岩、樟岗岩、圆通庵等古刹名寺,无不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洪阳(普宁故城)占地面积四万平方米,是国家城乡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确认的广东东部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核心区的普邑城隍庙和清代抗英禁毒、虎门销烟钦差大臣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文昌阁,以及全国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德安里——提督府是目前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筑组群等建筑处处透着古雅庄重的古城氛围。另外,还有周恩来同志在流沙主持召开的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八一”纪念馆,彭湃烈士夫妇居住的“白马仔石屋”,徐向前元帅早年住过院的大南山红军野战医院旧址,大诗人郭沫若题字“流沙人民公园”内的“红宫”,都是游人留连忘返的名胜地。此外,雅飘的铁山兰,烟雾飘渺的云石樵径,水天相连的大南山秀色,市区新河两岸景点,多处天然温泉,令游客心旷神怡。

自然地理

交通介绍: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毗汕头市潮南、潮阳2区,南邻惠来县,西南连汕尾市陆丰、陆河2县(市),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揭阳市榕城区,地处东经115°43′10″——116°21′02″,北纬23°05′40″——23°31′48″,市境东西最长距离50公里,南北最长距离38公里,市界线周长约206公里,全市区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折243万亩,其中耕地38.4万亩,占15.8%,山地144.7万亩(指林业用地,不含侨场),占59.6%,市区规划控制区220平方公里,建成区26平方公里。普宁市境内公路以市区为中心,道路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县道为基干;公路里程1168.3公里,国道45.1公里,高速公路56.7公里,省道102.9公里,县道201.1公里,乡镇道路762.5公里,密度达66.2%;市区距广州市400公里、深圳市300公里、汕头市60公里、揭阳市40公里。汽车牌照:粤V
厦深铁路:在普宁市区流沙南街道马栅村设普宁站,目前在建设。
普惠高速:从惠来县进入普宁境内,与揭普高速相接,在高埔镇、池尾街道设有出口处。揭普高速:从揭东县进入普宁境内,与普惠高速相接,在赤岗镇、燎原镇设有出口处。
汕普高速:从潮阳区进入普宁境内,与揭普高速相接,在大坝镇、流沙东街道北山村、南径镇设有出口处,目前在建设。登洪高速:是揭东登岗至洪阳高速公路,目前在建设。
国道G324福昆公路:从惠来进入普宁西南高埔镇境内,经过云落镇进入普宁市区,在池尾大圆与省道S236,S238相接,穿过普宁市区之后,经过占陇镇,军埠镇进入潮阳,是普宁与汕头潮阳交通的主要道路。
省道S236揭神公路:南段从惠来进入普宁大南山镇,与市区环城南路相接。北段(即池揭公路)从池尾大圆向北方向,穿过燎原镇镇区,大坝镇,洪阳镇与省道S237相交后从广太镇进入揭阳市,是普宁南北的主要交通道路。
省道S237灰田公路:从潮阳进入普宁麒麟镇,经过洪阳镇与省道S237相交,向西穿过赤岗镇进入揭西县。这段路是普宁北部的主要道路。
省道S238长池公路:从揭西县进入普市西部的大池农场,经过里湖镇,普侨区,梅塘镇后进入普宁市区,在池尾大圆与国道G324,省道S236相接,是普宁与揭西的主要道路。县道有X107,X110,X109,X096,X097,X092,X108,X101,普宁市地处粤、闽、赣陆路交通枢纽,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揭普高速、普惠高速、国道324线,省道236线、238线在市区交汇,市区西距省会广州市400公里,东距汕头市60公里,北距揭阳市区40公里。

经济概况

普宁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纺织服装是该市的主导产业,另外一个支柱产业是医药。2010年普宁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99.06亿元。
2008年普宁新增注册商标4112件,全市有效商标达11041件,总量跃居全省县级第1名,全国第15名。新增省著名商标4件,全市现有省著名商标22件。
三大产业总况:
:全市有工商登记的各类市场35个,总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有服装、中药材、纺织品、茶叶、蔬菜、水果等专业市场。流沙是闻名国内外的商贸名城,流沙服装专业市场是全国文明市场和全国百强集贸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是国家批准的全国首批8个中药材定点市场之一,是一个以生产基地为依托的传统中药材集散地,是南药走向全国、全向世界的最大窗口,是全国中药材市场一颗明星。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广东烟草粤东(普宁)物流配送中心投入运转,普宁药品城、中国·普宁国际服装城等一批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加紧建设中。证券、运输市场比较活跃。市区有1家证券营业部。市区流沙是粤东有名汽车货运中心,汽车货运专线直达全国除台湾、西藏外的各省、市、自治区。
纺织基地:在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普宁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改革开放以来,普宁利用侨乡和市场优势,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衬衣、内衣、T恤、睡衣生产企业异军突起,迅速形成强大的产销能力。目前,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产值150多亿元,具备年产化纤5万吨、针织布100万吨、梭织布550万米、印染布3亿米、聚丙织带1000吨、服装15亿件的强大产业规模,其中主导产品衬衣年产量达3.5亿件。已形成集短纤、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辅料、成衣、设计、生产、销售、出口于一体的系统产业集群,呈现企业集聚、门类集聚、人才集聚、品牌集聚、市场集聚“五大特点”。全市共有服装注册商标近3000件,其中“雷伊”、“群豪”、“伊莱王”、“名马”、“古?比伦”、“凯东顿”、“雅爵”等10多个商标已在意大利、法国注册;“群豪”、“名鼠”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雷伊”、“乐士”、“雅爵”、“仙宜岱”、“古?比伦”、“HOK”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商标;“雷伊”、“群豪”、“雅爵”衬衣和“HOK”拉链被广东省评为优质产品。一批品牌企业还以特许经营、连锁专卖的模式,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庞大的营销、信息网络和物流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业内在全国建立的连锁店、专卖店近5000家。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会展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改造,普宁纺织服装集群迅速发展壮大,呈现出产业链条两头延伸、集聚地纵向拓展、生产门类综合发展的特点,以衬衣、T恤、内衣、毛织、睡衣为代表的系列服装走在国内同行前列。从2001年开始,连续举办了多届国际衬衣节,主导了广东衬衣流行趋势发布,使普宁赢得了“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衬衣第一市”、“时尚衬衣的王国”、“衬衫制造专家”等多项美誉,成为在国内享有盛誉的衬衣生产基地和光彩夺目的“经济名片”。建设中的集贸易、咨询、表演于一体,具产业博览、产品贸易、行业信息、仓储配送等功能的普宁国际服装城:总投资约2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停车位2000余个,商铺、写字楼上万间。配套设施有高级商务住宅、会展中心、商务酒店、客运总站、物流配送中心、餐饮娱乐休闲区域等等。建成后,它将成为“立足普宁,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全国大型、粤东最大、现代化的一站式服装商贸物流平台。
中药材基地:普宁种植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清年代,普宁人民就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特别是南阳山区的船埔、后溪、梅林等乡镇,药材的种植很早就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据统计,普宁盛产药材达400多种,其中陈皮、乌梅、碎骨补、山药、山枝子、泽泻、佛手、枳壳、青皮、葛根等味正气纯,是当地名优特产。中药材贸易随产而生,普宁中药材市场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在解放前已是非常鼎盛。民国时期的《汕头日报》便刊登了普宁梅林药市是药材“小国际市场”的信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鼓励、培植和引导下,普宁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培育药材产业,使普宁医药产业发展成为种植、加工、生产、流通、科研、销售的完成产业链,并逐渐呈现出深厚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产业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普宁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产业优势,加大培植扶持力度,不断配套完善产业链条,医药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该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支柱产业。该市的“普宁中药材市场”是全国首批八个国家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是广东省内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的两个专业中药材市场之一。市场于1997年7月被国家首批批准为八个全国定点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1998年9月建成并交付使用。该市是粤东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市场日均上市品种1000多个,年贸易成交额20亿元以上。中药销售已辐射到全国18个省市,且远销日本、南韩、东南亚、港澳、北美等国家和地区。为此2007年,中国中药协会把普宁市定为全国首个“中国中药名城”试点城市。目前,普宁市共有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家,药品批发企业85家,零售企业626家。其中上市公司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起点最高的中药饮片生产基地。现在按占地3000亩以上、15万个档位,涵盖物流、商贸、娱乐、文化、休闲等功能规划建设的世界级药品城和由康美药业投资建设的集中药代理、仓储、配送、第三方物流于一体的华南地区最大型的现代化中药物流港将在广东普宁市建成,普宁的医药产业呈现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果之乡: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土地肥沃,具有发展水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普宁是著名“水果之乡”,全市已有高值优质水果基地3.53万公顷,水果生产名列全国水果总产值百强县(市)。水果栽培历史悠久,果农栽培经验丰富,水果品种资源特别是优稀名贵品种繁多(共有30科64类286个品种)。全市水果种植总面积3.51万公顷,年产量15.8万吨,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青梅之乡”、“中国蕉柑之乡”、“中国青榄之乡”和“中国青梅种植资源基地”,2006年3月经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批准,普宁市被认定为“南亚热带青榄名优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