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揭阳市地图 > 普宁市地图 >
云落镇地图
云落镇相关地区地图:

行政区划

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共有18个管理区51个自然村,人口约6万,主要为客家方言。18个管理区51个自然村简介:1、五斗(五斗黄杨詹)2、榕树埔(榕树埔黄泥塘南屋寮七仔洋中屋寨上洞深湖塘铜盘寨径仔头麻竹坑),,3、湖寨(湖寨圆山仔龙井围圩背头),4、云落村(老圩坂上埔下岭山都就),5、九岭6、下埔寮,7、石示坑(石示坑神前坑)8、云楼9、中央寨,10、大池(大池新圩下新圩东湖南湖)11新星、(下新埔岭头)12、后陂13、田心14、洋角(洋角乌石洋大九岭)15、古安,16、红光(厚枫树长江仔蛇地坝小洋排榜岭)17、崩坎(崩坎万安上圩仔丰滩)18、红饶[上寮塘下寮塘吉(隔)水

基础设施

云落镇交通便利,国道324线、普惠高速穿镇而过;有里云公路、崩坪公路、梅云公路在云落境内与广汕公路交汇,镇内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面,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全面发展,现有镇级医院一座,市属驾驶学校1座,中学3座,小学20座,天主教堂一座,程控电话全面普及,移动信号实现全覆盖。

历史沿革

镇名因大南山北麓山谷中常年白云缭绕而得名,镇政府驻老圩村324国道旁。1957年设云落乡,1961年成立云落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经济发展

云落镇是普宁市最不发达中心镇。而且,是全普宁市唯一的一个没有一级公路连接市区的地方,驱车到市区需要1个多小时。2003年云落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4052万,比2002年增长9.2%。其中农业总产值2375万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总产值17129万元,同比增长11.5%,其中要业总产值16821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4548万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4130元,同比增长9.3%。2006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434万元,工业总产值2345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360元,经济总量不如全市一家规模企业产值。2007年,云落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98亿元,同比增长13.6%。农业总产值2824万元,第二产业总产值3.05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6823万元;人均纯收入5906元,均同比增长10.1%。荣获普宁市教育强镇、“中国工艺品生产基地”、普宁市一星级文明镇、普宁市最佳学习型村镇等称号。云落是普宁市黄牛之镇。云落牛排在普宁地区小有名气,慕名而来品尝;牛肉培片占据杭州、上海、江苏一带市场;年交易黄牛2.2万头,交易额7000万元。云落是普宁市工艺品之镇。全镇现有5家规模企业生产工艺品,远销欧洲,产值占工业总产值90%以上。并且,带动千家万户农户在家加工工艺品,解决了群众就业,维持百姓生计。云落是普宁西部发展潜力很大的地方。新瑞枫公路的通车,拉近了发展空间,驱车25分钟可直达市区,将成为云落的致富之路、发展之路,并且,400多亩的废弃地等待开发,发展企业,拉动工业,解决就业。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改建拓宽长1200米,宽13米的黄泥塘大街,街两侧新建一批3-5层楼房;综合市场设有农副产品、水产品、小百货、棉布、日用小五金、山货等各类摊位300个;1988年新建1000吨/日自来水厂;敷设供水管道7公里;电影院、中小学教学楼。云落镇有中小学15所,在校学生3158,教师148人;镇医院l座。道路总长5.1公里,桥梁1座,路灯35盏,防洪堤0.6公里。云落镇背山面水,历来为腾蚊、水头等地的货物中转站,码头装卸繁忙,商贸云集,有普宁西部门户之称。56省道通车后,继续为浙西南腹地货物水、陆运中转中心,80年代后因大宗货运和部分客运转为车运,水运中转量大减。1996年江北(上)上京(马)屿公路乎坑段贯通,云落镇江北交通更加便捷。云落镇有大小客车,中小型拖拉机60多辆从事客货运输,日客运量约5000人次。2007年,云落镇大力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314万元,其中村民自筹57万元。道路新增绿化面积约7000平方米,村环境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大池、新圩、下新圩、东湖、南湖5个村2007年整治完成率达100%,并顺利通过验收。东湖村村庄整治共投入资金130余万元,拆除露天粪坑30余座、猪舍近40个、垃圾堆放点共2000多平方米。除修建长1.2公里、宽8米的康庄道路和长0.5公里、宽4.5米的村间道路外,还在村口约3亩的废弃地上建起了休闲公园,并建设环保型公厕2座。东源村对原来拆除的垃圾点及村民屋边、路边空地等处进行了绿化,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并配置了20只垃圾箱,确保环境卫生清洁。

交通旅游

云落镇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国道324线、普惠高速穿镇而过。近年来,云落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山区特色旅游项目,盘龙湾温泉度假村与盘龙阁等知名胜地,吸引了粤东地区、海外华侨等旅客前往观光度假,制药、食品等企业亦先后在云落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