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揭阳市地图 > 普宁市地图 >
燎原镇地图
燎原镇相关地区地图:

建制沿革

燎原乡原名安顺乡。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安顺秘密活动,后以星火燎原之意改为燎原乡。1951年5月建立乡人民政府,1956年2月合并安顺、崇德两乡成立燎原乡。1962年1月燎原公社又分为安顺、崇德两个公社。1980年10月安顺公社复名燎原公社,1981设燎原乡。1992年10月与隆兴合并成立隆兴镇,设安顺办事处。1998年10月恢复燎原乡建制,辖原有区划。2004年9月与崇德乡合并成立燎原乡。

交通概况

交通方面有省道S236公路纵贯镇境;揭普高速从镇辖区西部穿越而过,在泥沟设有出入口,各村都有各自的村道相互相接,纵横交错整个镇辖区。

燎原地理的民间故事

古时候,练江上游是一块小平原,从平原往东远眺,没有高山,只见天边一片白茫茫,人们称为海白。这块小平原,因受海白带来的海潮浸渍,海风吹拍,五谷不丰,六畜不旺,白蚁、虫害严重,疾病流行,住在这里的人们,过着悲惨的生活。天上有—位善心仙人,叫赤脚大仙,云游路经这小平原,见状很表同情,就到远处挑了两座小山,准备挡住海口,为这里的人们解厄消灾。谁知,赤脚大仙挑山至这小平原,右脚踩在平脓西面的一座小山顶,左脚跨上东面的铁山头。这铁山,山头又尖又硬。脚踏上去很不好受,就把重心放在右脚。因受力过大,山顶被踏凹了,摇摆了。从此,这个山便叫做崎头山。赤脚大仙因此摔了一跤,屁股落在小平原上,西北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一一年长月久,积水成湖。手脚落处,印成了许多小河流。赤脚大仙这一跤摔得可不小,地面又湿又软,他所挑的两座小山,落在地上后,也拉不上来了。这样,在崎头山的东、西两侧,便出现了两个鸡笼山,东边的那个在燎原镇果陇村;西边的那个在梅塘镇大宅村。崎头山顶上,又印下了一个大脚迹,叫仙脚迹。崎头山下,大仙屁股坐出来的那个湖,便是白坑湖,也是练江的上源。

地理人口

燎原乡地处崇州市西南部,东接崇州市桤泉镇、大邑安仁镇,南与大邑苏家镇接壤,西接大邑县晋原镇,北接王场镇、王场工地和隆兴镇,属平原地区。全乡幅员面积27.9平方公里。原有行政、铧头、梓乐、涌泉、紫竹、双塔、歧江、石堰、治水、净泉、回龙、沙坝、壁山、极乐、七洞等15个行政村。2005年5月村组管理体制改革后,共成立2个社区(安顺社区——辖行政、歧江、石堰3个村;崇德社区——辖治水、净泉2个村)。新成立6个村:铧头村、梓乐村(辖原梓乐村、涌泉村)、紫竹村(辖原紫竹村、双塔村)、回龙村、壁山村(辖原沙坝村、壁山村)、七洞村(辖原极乐村、七洞村)共161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6646户,总人口248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4人,共有耕地面积21213.49亩。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境内菜花河(三合堰支渠)、千功堰支渠、前螺沟、觉皇堰支渠等贯穿全境。燎原乡地质属于再积黄泥平坝湖积物,地壤PH值6.8——7.5显中性。主产水稻、小麦、大麦、油菜。

教育文化

燎原镇是原普宁师范(已撤),普宁职校,兴建中的普宁第二职学,以及筹划中的普宁大学(2批本科)所在地;而在泥沟村与乌石村交界处也成立普宁市教育与科研规划区。燎原镇各学校名表:小学光南小学大员小学果陇陶薰小学果陇小学泥沟小学普师附属小学夏地小学渔老小学渔新小学中学果陇中学泥沟中学燎原中学(七中)普师高级中学(普宁实验中学原普宁师范学校)其他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普宁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普宁教师进修学校(原普宁师范学校)

行改区划

燎原镇现辖村10个(有4个1万人以上的村)、燎原社区1个。:燎原社区,居委会片区,1986年成立居委会。在燎原镇果陇村、光南村、乌石村、泥沟村中心位置,距离普宁市区西北5公里处。人口4000人左右,居民主要分布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部分务工经商。光南村(潮音:沟南),位于燎原东南部平原地区,省道S236燎原路段东侧的一个行政村,连接市区西北部,交通方便;明宣德年间,陈氏一支从福建省泉州迁此创村,因地处练江一支流南岸,初称江南,为别于长江流域的“江南”,改为沟南村;又因王厝自然村并入,后改为光南,由光南门、下尾、沟尾、上宅、王厝、老寨6个自然村组成,人口超过10000人。姓氏为陈90%、王10%。果陇村(潮音:可陇),位于燎原东北部,省道S236燎原路段东侧的一个行政村,与北部大坝镇相邻,交通方便;是辖区内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华侨最多的行政村;旧时,有卓、王、马、洪等姓居民在此定居,明初,庄姓人从潮安县庄陇迁入,后卓、王、马、洪等姓居民陆续迁出,庄姓独居。村域为一片洼地,水退曰“可”,初名可陇,后改称今名,由乌堆洋、鸡笼山、坛头、杭溪、军田等5个自然村组成。村内溪流纵横交错,是中国最大的庄姓村落,是普宁重点侨乡之一,人口超过20000人,姓氏为庄姓。泥沟村(潮音:涂沟)位于燎原西部,省道S236燎原路段西侧,是燎原镇行政中心,燎原镇政府所在地;普惠高速公路在该村设有出入口,交通方便;元末明初,便有孙、郑、张、许等姓居民在此居住。地势西高东低,原有一条沟,村沿沟旁而建,故名泥沟;是普宁重点侨乡之一,侨属占总户数80%以上,现人口超过20000人,姓氏主要有张92%,许8%,其他的姓氏有陈氏,孙氏,周氏。泥沟村有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宁英歌,是英歌之乡、英歌发源地。泥沟村自然资源丰富,乡北有秀美的白坑湖水系及名贵鱼类“敕瓦丝”鱼;桃园荔枝,甘甜无渣;石母甘泉,经普宁市防疫站化验为标准甘泉;还有夕阳虎山、仙罗鼓山等著名风景区。乌石村(潮音:乌石)位于燎原西南部,处位于省道S236贯穿南北,连接普宁市区池尾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明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杨氏一支最先从福建省迁此,后何、洪、庄、王、张等姓居民相继迁入。村西山上皆乌黑石头,故名乌石,由东门、南门、北门、山仔头、坛仔尾、下晋、洪厝乡七个自然组成。是普宁侨乡之一,人口超过10000人,姓氏有张、陈、王、庄、方等姓。大员村(潮音:大员),在普宁市区西北8公里处,燎原镇西北部,东临白坑湖,以丘陵山地为主;明末,李氏一支从福建省迁此创村。因以贩卖泥塑“大皇神”为业,村称大皇,后因潮语“皇”与“员”谐音改为今名,由大员、松柏山、黄厝3个自然村组成,交通不方便,人口在3000人左右。夏地村(潮音:下地),在普宁市区西北7.1公里处,燎原镇西北部;由新村、老寨、大林口、文和里、口寨、涂田、浮山前、顶新厝、下沙坝、坑美10个自然村组成,三面环山,是革命老区,人口在7000左右,姓氏以李姓为主。渔新村(潮音:溪畔),在普宁市区东北4.9公里处,燎原镇东部;有八德大道连接省道236线。地处铁山脚下,是革命老区,人口在1800人左右。渔老村(潮音:牛清湖),在普宁市区东北8.5公里处,燎原镇东部;1984年从渔新乡析出,自成行政村。属革命老区,地处铁山脚下,人口在1500人左右。埔上寮村(潮音:埔上寮),在普宁市区东北6公里处,燎原镇东北部;明末,福建移民迁此创村。此间原是一片荒埔,搭寮于埔上居住,故名。属革命老区,地处铁山脚下,人口在1300左右。四岭头村(潮音:四岭头),在普宁市区东北5.8公里处,燎原镇东北部;1986年从渔新乡析出,自成行政村。地处铁山脚下,革命老区,是燎原镇最小的行政村,人口800左右。

经过燎原镇的城乡公交线路

2路,侨联宾馆-侨北一路-服装市场-市邮政局-市公安局-市政府-华侨医院-市公路局-市政府-市电力局-市信用合作社-电信广场-池尾大圆-科技工业园-池尾街道办-池尾大道北-职业技术学校-燎原-大坝–洪阳大圆–宝镜院–洪阳镇政府(共22站)
10路,湖东工业区-秀陇开发区-引榕东路-新坛-文竹北路-人民医院-中华新城-河东路-河西路-南华路-南园-怡熏园-水上乐园-纺织品市场-赤华北路-体育东广场-长春路-药材市场-市交警-西站-市法院-市监察院-科技工业园-池尾街道办-池尾大道北-乌石-职业技术学校-果陇-泥沟(共28站)
14路:下架山-白马路口-碧辉园-东埔信佳美-新坛公园-人民医院-新光路-南园-西陇-光南村:-果陇娘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