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义镇地图
上义镇相关地区地图:
人口姓氏
2000年,上义镇总人口4179户,21670人,其中,农业人口20490人,占人口总数的94.5%;非农业人口1180人,占总人口数的5.5%。从事第一产业5533人,第二产业2061人,第三产业人,外出打工3099人,外地流入本地务工人口101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侨及港、澳、台同胞278人。上义镇居民均为汉族,人数较多的姓氏有温、孙、张、黄、廖、钟、曾、赖、邹、陈、邱、刘、古、杨、郑等,均讲客家话。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方面,自1979年以来,上义镇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认真贯彻《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1979年人口出生率为19.2‰,计划生育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9.6‰;1989年人口出生率为12.1‰,计划生育率为76.6%。自然增长率为5.05‰。1998年10月投资25万元,建筑面积368平方米的上义镇计划生育服务大楼投入使用,并配备2名技术服务人员,配置有手术床、人流吸引机、显微镜、微波治疗仪、B超等设备,可进行常规计生技术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三为主”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到村一级,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常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镇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计划生育工作专业队伍,镇村两级建立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协会、计划生育服务所(室)、计划生育婚育学校等。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术后回访服务,抓好查环查孕,加强计生档案卡、册、表和“三栏、两室、一校、一会”的管理。2000年全镇育龄夫妇3781对,落实结扎105例,上环154例,人流18例,引产19例,药具6人,查环查孕3011人次。2000年人口出生率为11.65‰,计划生育率为85.71%,自然增长率为6.37‰。2000年叶西村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计划生育模范村;郊田村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卷蓬村、吉洞村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合格村。1991年上义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五好乡镇的称号。2000年上义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先进镇;上义镇计生办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办公室。
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上义镇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先进的思想和文化武装我们的头脑,加强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教育,崇高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蔚然成风,切实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公民道德规范等教育。开展群众性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区)、文明户活动。每年国庆节、元旦坚持开展文体活动,活跃全镇文体生活,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歌颂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1990年,上义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同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镇”称号。1996年全镇实行政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1998年各村创办党员活动室11个。至2000年,全镇各村、居委会党员活动室均配置了电视机、录像机、VCD机、音响等设备,定期组织党员进行电化教育,收看科技致富、反腐倡廉等有关内容的教育片。2000年,招元村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倡导文明新风尚,逢重大节日,积极组织镇、村干部、中小学生为民政对象送温暖活动。2000年,上义镇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镇,1999年至2000年连续两年获全县镇级综合考评先进单位称号。全镇评出文明单位11个,文明村4个,文明标兵户281户。
社会治安
上义镇设有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打击与防范相结合,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开展“二五”、“三五”普法工作,把法制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树立法治观念,营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真正使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实行治安联防制度,建立警务区,逐步形成群防群治防范网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型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从严打击“黄、赌、毒”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治安环境。2000年,全镇共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次,破获刑事案件1宗,治安案件2宗,调解民间纠纷17起。上义镇1999年至2000年连续两年被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目标先进单位,上义中学被县评为1996年至2000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地理环境
上义镇位于紫金县西南部,东经114°48′,北纬23°17′。面积173平方公里。东与紫金县蓝塘镇相邻,南与惠东县松坑镇相连,西与惠州市惠城区大岚镇接壤,北与好义镇、凤安镇连接。上义镇地处秋香江支流上义河上中游,地形沿上义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地势东西高,南北底,四面环山,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狭长地带,象船形。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均降雨量1744毫米,无霜期330天。境内建有布格小型水库,灌溉便利,宜于农业耕作。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品种多。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布格水电站、飞云寨一、二级水电站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重晶石、石灰石、红麻石等。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前,上义镇工业基础薄弱,镇内只有打铁铺、油榨、鞋业、木工等小作坊,以及老圩有衣车组1个,衣车工人15人。改革开放以后,上义镇有工商企业219家,其中国营5家,集体5家,个体209家。在工业和手工业方面,主要有竹器加工、木器加工、铁器加工、食品加工、粮油加工、水力发电、建筑、建材、制衣等行业。1987年,上义镇充分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发展竹木器加工业,建设竹器厂1个;木器加工厂1个,主要生产办公桌椅、休闲桌椅,出口产品有541折椅折桌等,远销香港、东南亚等地,年产值500多万元,有工人150多人。充分发挥水力资源的优势,70年代在上义村建设布格电站,装机容量125千瓦,年发电量40万千瓦时。1991年,在卷蓬村飞云寨建设一、二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720千瓦,年发电量180万千瓦时,有工人19人。在农业生产方面,已形成蔬菜基地1947亩,油茶基地1500亩,水果基地2850亩。1979年以来,投资19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7126亩,建设永久陂21座,开辟三面光渠道8公里,维修灌溉渠道35公里。全面推广良种良法种植技术。大力发展花生种植和水果种植。至2000年末,全镇花生种植面积3749亩,水果种植面积3175亩。2000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29417亩,粮食总产量11925吨,稻谷总产量9780吨,花生总产量923吨,蔬菜总产量2470吨,水果产量493吨。“三黄鸡”饲养量205731只,生猪饲养量12444头,出售和自宰三鸟97194万只。镇内有集市,逢农历二、五、八为圩日。2000年,全镇社会总产值716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32万元,农业产值7032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709万元,农贸集市成交额1900万元,财政收入55万元。200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037元,比1978年572元增长5倍。1979年至2000年,农民新建楼房1558幢,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全镇人均住房面积18.1平方米。
市政建设
建国初期,上义镇圩镇面积只有2万平方米,仅有条6米宽、200米长的低标准、小石铺就的街道。改革开放后,上义镇根据近期、远期的人口规模、居民区扩建以交通、能源、电讯、供水、供电、教育、卫生、商业、服务、文化、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按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构想,作出了科学规划。1998年对全圩镇作了总体规划。2000年,圩镇居民1100多人,上义镇圩镇规划区面积1.5平方公里,钢混结构楼房4万多平方米,圩镇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街道有2条,商业街道1条,市场1个,面积500平方米,1992年铺设圩镇街道长1公里。有日供水5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1个,供水网管总长8.5公里,与好义镇共用3.5万伏好义变电站,为上义镇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