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河源市地图 > 紫金县地图 >
紫城镇地图
紫城镇相关地区地图:

教育

镇办中学2所、小学4所,1989年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7年经省、市验收,成为“普九”达标镇、“燎原计划”示范达标镇。1989~1998年,全镇共投入资金1460万元,新建校舍12幢,总建筑面积13635平方米,比1989年前增长70%,改造装修校舍1080平方米,全面实现校舍楼房标准化,并增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中学有高标准实验楼,教学设备基本齐全,并设有音乐、图书阅览室。教师居住条件得以改善,1989~1998年全镇投入资金561万元,兴建教师宿舍楼22幢,总面积17145平方米。小学教师则给予建房补助,解决住房。全镇有中、小学教师249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2.5%、100%。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尔崧中学1990年起高考成绩连续9年居市普中第一。城镇中学学生陈严阵1997年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获一等奖,邝茂环1998年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三等奖。10年间,学生荣获全国竞赛一等奖9人次、二等奖18人次,获全省竞赛一等奖24人次。1994年镇二小陈新云的《异步扶放教学法》被省教育科学研究会评为科研成果三等奖。1998年尔崧中学钟保良撰写的《“兴趣导学教学法”实验报告》论文,被评为全国教育教学优秀论文。1993年尔崧中学钟保良被国家教委、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7年,城镇中学黄贤光被省评为南粤教书育人先进教师,镇二小范岁琼被省评为优秀班主任。1998年城镇中学被评为县一级学校。

农业

紫城镇人多地少,从1989年起镇府积极实施基本农田保护措施,保证粮食生产面积,充实农技队伍,健全农技推广指导网络,大力宣传农业科技,推广杂优稻等优良品种和采用直播及塑料软盘抛锚技术。1998年水稻平均1/15公顷产量1002公斤,比1989年增加314公斤,被河源市委、市政府授予“吨谷镇”称号。同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1997年起投入人力和资金,在城南教场创办近40公顷青榄示范场,在城东兴办苗圃场,清山、开带、打穴66.7公顷,规划建成133.3公顷的立体开发种养基地。此外,面向县城市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和蔬菜种植。1998年全镇有种养专业户10户,鱼塘面积12公顷,产鲜鱼288吨,饲养生猪12429头,种植蔬菜面积20.7公顷,产量2039吨,全镇农业总产值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0.5%。

财税金融

推行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加大征管力度,严格把好收支关,确保收支平衡。1990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万元大关,1998年全镇财政收入411.1万元,比1989年增长3.6倍。1994年税务体制改革,紫城镇税务所划分为国家税务所和地方税务所,建立申报纳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制度,开展了税源调查和税收等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偷漏税行为,积极做好清理逾期税款入库工作。1998年全镇工商税收349万元,比1989年增长2倍。镇内有5家金融机构,各自设立服务网点,努力提高服务质量。1998年城镇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5010.5万元,比1989年增长13倍,盈利60多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

镇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1989年以来,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卫生镇和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重点抓好遵纪守法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干部群众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文明新风进一步形成。1991~1996年紫城镇连续6年被河源市委、市政府评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1995年,城南教场村、西郊管理区、尔崧中学被市、县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西郊管理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称号。1998年,紫城镇中学被市授予“文明学校”称号。

人民生活

1989年紫城镇农村人均纯收入690元,1998年提高到2916元,增长3.2倍。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根据对教场、北门外3个自然村农民住户实地调查,10年来新建楼房户数占78.2%,1998年人均占有建筑面积21.9平方米,农民家庭普遍拥有电视、程控电话、摩托车、洗衣机、液化气、炉具等(详见附表)。特困户3户,经过多年扶持,现已达到脱贫。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47户,115人,均已得到政府每月人平20元的补助。

卫生保健

镇有卫生院1所,下设卫生站15个。1989年有医务人员64人,1998年增至88人。紫城镇卫生院,几年来投入资金79.5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建1幢3层医务楼710平方米,设置科室13个、病床12张,并添置了X光机、心电图、B超、尿液分析仪、激光治疗仪等设备,卫技人员由1990年33人增至1998年的57人,其中主治医师5人,医护质量有较大提高。同时,抓好改水改厕工作,1991年全镇饮用清洁卫生水居民36765人,1998年达到94573人,其中饮用自来水的89992人;居民卫生厕所,由1991年的6563间增至1998年21071间,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参加计划免疫的儿童由1990年348人增至1998年814人。1998年经省检查验收,初级卫生保健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