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河源市地图 > 紫金县地图 >
义容镇地图
义容镇相关地区地图: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方面,至1988年,有初中1所,小学20所,在校中学生770余人,小学生4800余人,教职工260人。设有镇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卫生院和卫星地面接收站。2004年,义容镇委、镇政府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实施“借外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亿元,农业总产值1.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75%、27%和7%;本级财政收入202.67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434元,比上年增长5.9%。

历史沿革

义容原称二榕,相传因圩头有两棵大榕树而得名,后谐音为义容。明代属宽得都安全社。清代分属宽得都桥田、月角岭约。民国18年(1929年)属第二区桥田、月角乡,民国30年设第二区义容乡,民国34年属四维乡。建国初属古柏区、第三区,1952年5月为第九区,1957年12月设义容乡,1958年10成立义容公社,1961年分出青溪公社,1963年3月青溪公社并入义容,1970年7月分设青溪公社,1983年9月撤社设区,1987年4月改设义容镇。

气候特点

义容镇以公历2--3月为春季,4--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11月—次年1月为冬季。春季—冷暖交替,气温较低,多为低温阴雨、持续少日照天气。历年全季降雨量195.2毫米(至2002年底统计,下同)。占全年11%;平均气温15.2℃。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历年全季降雨量1219.8毫米,占全年降雨70%。平均气温25.3℃。秋季—冷空气活动加强并逐渐影响紫金县,气温下降,降雨减少。历年全季降雨量240.0毫米,占全年13n:平均气温23.8℃。冬季—干燥寒冷少雨,间歇性出现霜冻、冰冻。历年全季降雨98.9毫米,仅占全年的6%。季均气温14.0℃,为全年最低。处于低纬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夏长冬短,四季分明。适宜种植各种亚热带作物,部分地区可种植南亚热带作物。年平均气温20.8℃,极端最高气温38.0℃,极端最低气温-4.8℃;年平均降水量1,739.1毫米,年最多降水量2,415.4毫米,年最少降水量931.8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95.7小时。年最多日照时数2,110.4小时,年最少日照时数1,492.3小时,年平均雷暴日为88.9天。

大事记

1月1日义容工商所办公楼落成,建筑面积170平方米,总投资40万元。8月义容学子黄锦腾紫金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11月26日杨陈银女大同希望小学落成,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33万元。12月义容镇为庆祝元旦举行篮球比赛,有8个球队参加比赛。12月义容镇档案室被省档案局授予“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

基层党组织建设

镇委确定以大同、宝山等两个村为示范点,积极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办好固本强基工程。2004年新发展党员49名。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宝山、下告2个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抓好村级办公楼建设,年内下青溪、青水、汀村、坪輋、均安等5个村办公楼落成使用,全镇2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均建有钢混结构办公楼。从3月份开始,对各村全面实行农村会计代理制。

经济建设

义容镇位于紫金县境西部,2004年全镇面积356.2平方公里(2003年8月青溪镇并入义容镇),其中,山林地面积29,766公顷,耕地面积34,013亩。下辖2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11,598户,53,169人。经济以农业为主,是本县粮、油、蚕茧主要产区。1988年,有水田2.1万亩,旱地2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2万亩,总产1.2万吨;小麦0.85万亩,总产0.14万吨;花生0.72万亩,总产600吨;产大豆104吨,蚕茧256吨,甘蔗1200吨。有林地11.9万亩,其中芳樟资源上千亩。1988年产木材485立方米,松脂280吨;各类水果面积0.96万亩,总产237吨;年出栏肥猪1.1万头。镇办工业,至1988年染料、炮竹、农械、铜矿场、硅铁厂及水电站等企业,其中硅铁厂生产的硅铁为省有色金属公司出口产品。紫埔、古凤公路通过境内,车辆通县内外,乡村通汽车或拖拉机。义容圩,建国前有大小店铺40余间。1988年圩镇面积扩至1.7平方公里,主街道铺上了水泥。用水自来水化。全镇有国营、集体商店34间,个体工工商户261户,年集市贸易额379万元。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年水稻播种面积42,453亩,总产量12,803吨。杂优种植面积90%以上;无公害蔬菜种植1,500多亩;引资营造速生丰产桉种植基地,计划种植5万亩,年内已在镇内安全、东平、大同、大新、黄洞、大坝、华星、南坑、石下、南洋、联光、田心等12个村种植2.7万亩,备耕打穴2.3万亩。镇内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金益瘦肉型猪场、温氏种鸡场企业效益提高,生猪、三黄鸡及水产养殖,荔枝、春甜桔、三华李种植稳步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结构。财税金融2004年,全镇完成农业税50.2万元,生猪税22.6万元,国税70.67万元,地税81.8万元;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8,9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