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坝彝族傣族乡地图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地理环境
石龙坝乡属滇西北中山山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1245米,最高点为临江行政村西部的冒水孔,海拔2321.7米,最低点为民主行政村的塘坝河口,海拔1015米,相对高差1306.7米。乡政府所在地海拔1080米。主要山脉有显灵山,冒水孔,席草地后山等。主要河流有新庄河,金沙江沿临江,龙井、民主三行政村顺流直下,沿江线约22千米。由于境内地质构造的时海时陆,特别是中生代燕山运动晚期褶皱运动形成众多的褶皱和断层,以及全乡水系的长期切割,从而形成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山原地形,全乡大体分为金沙江河谷、河流宽谷、低山山地、中山山地四个地貌单元。基础设施
石龙坝彝族傣族乡党委、政府积极协调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条件,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扶贫取得明显成效、水利设施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环境不断改善,集镇建设规划有序,办公条件有所改善。目前,投资7000多万元的石观二级公路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预计年底就可将基本路面形成,在明年雨季之前可投入使用;投资2100万元的工业园区引水工程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工业园区和乡集镇的饮水困难得到解决;全长17.5公里,总投资360万元的德茂上岩口至民主大村三面光工程已经投入使用;建设了2000多口沼气池,促进农村能源建设;投资16万元的德茂尾巴村机耕路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80万元的龙泉弹石路改造工程竣工;投资160余万元,市政广场和乡政府综合办公楼;引资78.6万元,新建华睿光彩希望小学和龙泉完小教学楼;临江村大竹林整村推进项目通过上级验收;龙井村整村推进项目、民主村高稳产农田建设项目、芒果品种改良正在进行;羊堡箐水库补漏工程和龙泉村人畜引水工程即将开工,各村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基左二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实施。民情风俗
每到火把节,夜幕降临时,火把散布于山乡田野,似无数星星闪烁。撒着撒着,村与村相聚,寨与寨串通,有时火把汇成一片,有时形成一条火龙。最后汇集到宽阔的广场上,燃起熊熊篝火,照得黑夜如同白昼一样。人们弹起三弦,吹响芦笙,唱起歌,跳起舞,尽情欢庆丰收,欢庆节日,欢庆幸福。火光下,井井有条的商品摊点前,人们可以选购自己需要的东西;饮食店铺里,气味芳香,生意兴隆。离火光远处,电影、录像连续放映,直到天亮。泼水节,是使用傣历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年节。傣族的泼水节最热闹,影响最大。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公历4月11号左右,为期三至四天,头两天为送旧,后两天为迎新。开始泼水时,彬彬有礼,姑娘们提着一小桶掺有香水的凉水,用树枝蘸水向长者、来宾脖后轻轻泼洒,以表示祝福,这是礼节性的泼水。泼水进入高潮时,男女青年互相追逐泼水,满瓢、满盆的水,在追逐中泼向对方。“水花放,傣家狂”,泼水节成了狂欢的节日,平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少女,顿时活跃起来,不甘示弱的与小伙子展开对泼。水花在空中飞舞,传递着吉祥与祝福。火把节、泼水节是彝族、傣族风情的集中展示的节日,是一个狂欢的节日,是参与性很强的节日。如果你想充分了解彝族、傣族的民俗风情,不妨亲自来石龙坝感受一下这狂欢的节日。除此以外,历史悠久的“腊渣酒”(用糯米酿制的一种米酒)、“八大块”(将整鸡砍做八份进行炖煮)、油茶、烧洋芋等民族饮食也是值得一尝的哦。新农村建设
石龙坝党委、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于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即小康目标;加强“两个保障”即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着力“三个建设”既优势经济支柱建设、基本农田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搞好“四个整活”既整活资金,集中投入,整活技术,标准生产,整活劳力,合理输转、整合辖区资源,保障与开发并重;落实“五个改造”既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一池五改”(改水、改厨、改灶、改厕、改厩);达到“六个提高”既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和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最终真正使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农村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的和谐农村。2006年6月6日启动了基左麻栗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点建设,该村有31户133人,耕地面积406亩,有运输车辆13辆,到工业园区务工40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抽派了2名副乡长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经过县、乡、村、组及农户的共同努力,即已完成320亩的芒果造,350米的机耕路、17.5公里的三面光工程和集镇场地平整工程,小康房、文化活动室正在修建,投入资金已达528.22万元。通过一年的建设,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8.4万元,比建设前增加82.7万元,户均收入达到6.4万元,比建设前户均增加收入2.7万元,使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廉政建设
2009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的一年,要结合石龙坝乡实际,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为开创石龙坝科学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一是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党委领导,坚决维护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要坚持不懈地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工作中。三是要扎实有效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基层反腐倡廉工作。四是要求真务实地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五是要态度坚决地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六是要继续加强自身建设,为开创石龙坝乡科学发展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特色产业
石龙坝乡具有丰富的热区资源,素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科技兴乡、经济富乡、芒果大乡”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布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增加效益”的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和出发点,充分利用热区资源优势,切实改变“以粮为主”的传统观念,抓紧制定和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生产布局向生态适宜区集中的原则,使优势农产品种植从不适宜向适宜区转移,从分散种植向集中规模种植转变,本着什么市场前景好就种(养)什么,什么经济效益高就种(养)什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减少低效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思路,明确一个市场目标,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优质农业,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特别是发展芒果、棉花、西瓜、畜产品转变。芒果产业:全乡共种植芒果43533.5亩,占全县(68400亩)总面积的64%,其中改良面积30741.8亩,占总面积的71%,挂果面积15290亩。全乡有芒果种植户1778户,占全乡总户数的60.5%,平均每户种植22.5亩。种植面积100亩以上的有89户,50—100亩的有61户,10—50亩的有487户,全乡建成千亩芒果示范园3个。2007年芒果产量3850吨,比去年增产20%,产值达693万元,比去年增长73%,芒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乡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长效支柱产业。
棉花制种业:2008年棉花制种种植面积98亩,最高亩产值达4056.3元,最低亩产收入1206.94元,平均亩产值2300元,2007年种植面积达278.71亩,种植户数201户。
种草养畜及乌骨鸡养殖:推广大田种草356亩,已建成民主干箐科学养牛示范区和羊出栏2万只的德茂金华乌骨鸡养殖示范场,积极建设龙井肉牛养殖示范。
膏桐种植: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乡发展种植膏桐7050亩,通过建设,该产业必将成增加山区农民收入的一大绿色产业。乡党委、政府将认真实施特色经济战略,充分用好资源,热区和区位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科学合理地搞好布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