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丽江市地图 > 华坪县地图 >
中心镇地图
中心镇相关地区地图: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32年张诚一在范朝濮乡师入党,回村在张庄发展党员,1934年秋建立了该镇第一个村党支部--中共张庄党支部,支书张诚一。1934年冬建立徐庄党支部,支书徐宾。1935年春,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和徐洪扬建立了古云集第三完小党支部,支书王振生。1935年秋王鹏程建立了孙堤口党支部,支书王鹏程。1935年,古云已有8个党支部,几十名党员。在黎玉指导下,正式建立了莘县第一个区委--中共古云区委,书记由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兼任。1942年10月,古云集区委改称中共濮县第六区委,书记先后为李泽、李瑞琪、徐玉峰、李静民、金景然。1964年划归莘县,书记先后为李先源、孙文炳、朱同乐、王新法、张云吉。1980年后书记依次为张志显、常家荣、史新贺、宋景润、石汝强。2000年底,党支部共有56个,党员1567人。
基层政权建设:1940年2月,濮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古云集建立了濮县第四区抗日区公所。1942年10月改称濮县六区抗日区公所。1945年12月,濮县调整区划,区公所先后驻徐庄、古云一带农村,隶属濮县抗日民主政府。1958年归范县马陵区管辖。1958年建人民公社。1960年建古云区。1964年划归莘县。1971年撤区复社。1984年改为古云乡。1987年撤乡划镇。2000年批为中心镇。
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1935年冬,中共河北省委代表、冀鲁豫边区特委书记黎玉及特委巡视员刘宴春,深入徐庄指导工作,帮助建立了莘县第一支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徐庄游击队,队长徐光泗。黎玉、刘宴春依靠徐庄游击队和其他武装,带领广大党员和贫苦群众,开展了分粮吃大户和镇压“地头蛇”的斗争,一时震动了鲁西。党的外围组织穷人救国会得以发展壮大。农民团体在土地革命时期有古云农民协会,抗日战争时期救国会简称农会。1964年成立古云贫下中农协会。妇女团体在抗日时期有古云妇女抗日救国会,新中国成立后称古云民主妇女联合会。1958年改称古云妇女联合会。青年团体在抗日战争时期称古云青年救国会。1949年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7年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古云区委员会。1952年成立古云工商联合会。1982年成立古云镇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1983年成立古云个体劳动者协会。90年代后成立了古云计划生育协会。现任镇党委书记、镇长:石汝强

河南省鲁山县尧山中心镇

尧山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全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州名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有尧山(石人山)、六羊山通天河、十八垛、画眉谷、好运谷、水帘山、神牛大峡谷、森海湾水上世界乐园、蝴蝶泉、龙潭峡、仙境山、明石崖、想马河生态区、尧山大峡谷漂流等。目前已启动尧山国家“A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画眉谷、龙潭峡、好运谷等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创建工作。

山东省莘县古云中心镇(古云镇)

概况:沿革相传明初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村前有云兴寺,村后有座古城,故取名古云。该镇曾属平原省濮县管辖。1956年归范县马陵区管辖。1958年建古云人民公社。1960年建古云区。1964年划归莘县。1971年撤区复社。1984年改为古云乡。1987年撤乡建镇。2000年被省批为中心镇。
地理位置:古云镇位于莘县县城西南65公里,西、南分别与河南省清丰县、濮阳县接界;北与大张家镇为邻;南、东南分别与范县的王楼乡、白衣阁乡隔金堤河相望。地处金塔河之北,聊(城)古(云)公路的终点,徒骇河之源头。
自然状况:该镇地处鲁西平原最西南角,地势平坦,地质系黄河冲积平原,南屏金堤,西障徒骇(河),中有新建的国家工程彭楼引黄工程的沉沙池,另有东池干渠南北纵贯。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座落在该镇西部同智营、阎庄、潘庄三村中央,占地213.33公顷。镇东西最大距离1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6公里,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574.4公顷。三条水流长均在5公里之上,流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大豆等,果林、桑林也有发展前途。全镇植被面积2497.2公顷,覆盖率97%。全镇辖44个行政村,总人口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人口16人。全镇有李、张、王、刘等100多个姓氏,其中张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20万元,1978年为205.6万元,2000年为6534.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为5∶13∶l。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53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1亿元。该镇以中原采油三厂为依托,工业发展很快。全镇民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30万元以上)已达46家,固定资产达到1.5亿元,其中工业园区内企业38家,固定资产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6家。主要行业为石油化工、保温材料、玻璃制品、电器仪表、纸制餐具、建筑建材、粮油加工等。2000年度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完成税收553.23万元。个体经济在全县年终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
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9家:华阳实业有限公司、傅氏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四强化工有限公司、蓝盾化工有限公司、汇丰绿色纸制品有限公司、海峡实业有限公司、华夏超细玻璃棉厂、义和诚实业有限公司、华祥石化有限公司。以上工业企业刺激促进了古云镇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经济的全面发展。
强镇由来:全镇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县第一名。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全国基层农经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土地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农村财物管理示范镇、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乡镇、县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市发展私营企业先进乡镇、县2000年度水利工作先进乡镇、县2000年度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县2000年度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县个体私营经济明星乡镇、县200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县重点目标综合考核第一名、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市城市建设先进镇、市2000年度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市1999年度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乡镇、市发展私营企业先进乡镇、市十佳乡镇团委、市文明乡镇等。
大事记:公元前16世纪,大禹曾疏通“九河”之一的徒骇河源于境内,今尚存“徒骇河”三字碑。春秋末期,镇北1公里处曾构筑一座古城--铁庙古城,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五代十国时,后周郭威曾屯积粮草于此。1972年至1975年出土文物有宋代或宋代以前的陶器、铜钱、青砖等。春秋时期,滋水南建有一古寺,叫薪台寺,《诗经》“薪台有古滋”即此,古寺位于境内大李楼村东北。东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齐军师孙膑用减灶之计在黑迷寨(今境内文明寨村)迷惑魏军庞涓,后在马陵、道口设伏大败魏军,庞涓自刎。东周时,卫懿公曾在该镇境内,修“饲鹤池”东西各一,在东者为“东池”,在西者为“西池”。现为东池村和西池村。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秦始皇曾“南修金堤挡洪水”于该镇境内。金堤自高堤口村入境,向东北蜿蜒10公里,于王堤口村出境。1932年,张诚一在范朝濮乡师入党,成为古云镇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1934年秋,张诚一在张庄建立该镇第一个中共村支部。1935年春夏,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古云村人,后任山东省商业厅厅长)和在徐庄入党的徐洪扬建立了中共古云集第三完小支部。是年,古云地区已有张庄、徐庄、孙堤口等几个党支部,几十名党员。是年冬,在黎玉帮助下,正式建立了古云地区区委。区委书记由濮县县委书记王士希兼任。是年冬,中共直南特委书记黎玉在徐庄指导建立穷人救国会,并建立秘密武装,先后搞了三次分粮吃大户斗争,一时震动鲁西。是年冬,中共山东省工委代理书记赵健民在徐庄见到河北省委代表、边区特委书记黎玉,他表示将山东情况报告北方局。从此山东党组织终于和上级党组织取得了联系。1939年,杨勇率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进入鲁西,指挥部曾设在该镇同智营村。是年,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政委肖华,曾在该镇弓庄住半年之久。1940年,国民党顽军孟昭进暂编第一师,突袭被誉为“八路村”的徐庄,中共党员徐洪俊、徐开先落入敌手,宁死不屈,均被活埋。是年12月8日,八路军“一战古云”战斗打响,至11日结束,共歼敌2000人,俘敌800余人。1941年4月中旬,国民党顽军高树勋、石友三主力一八一师再次进攻古云集,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南进支队、新三旅、新四旅进行反击,将敌击退,歼敌400余人。1942年春,国民党顽军向古云集合击,被主力部队击退。八路军二十一团进驻古云集。1946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全区开展了土地改革。1950年,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活动,很多青年踊跃报名入朝参战,全区捐款3.6万元。1958年,孙堤口砖瓦厂、古云农机厂建立。1960年,东池干渠完工,从根本上改变了守着水用不上水的落后局面。1973年,闫庄砖瓦厂建立。1979年,山东省莘县炼油厂在该镇建立。2000年8月改名为山东省莘县华洋石化有限公司。是年,华阳实业有限公司建厂。1992年2月,莘县义和诚实业有限公司在该镇兴建,固定资产1300万元。有高、中碱玻璃棉生产炉26台,其中白金锅17台,AGM蓄电池隔板生产线一套。2000年产值900万元,利税135万元。1999年,莘县华夏超细玻璃棉厂在该镇建立。是年8月,莘县蓝盾化工有限公司在该镇成立,固定资产400万元。当年完成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2000年9月,莘县四强化工有限公司在该镇成立,固定资产投入3700万元,设计年生产量1万吨,主导产品为癸二酸,年出口创汇600~700万美元。

镇村建设

古云镇发展民营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五大优势条件:一是背靠中原油田,电、气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二是南靠濮台、东临莘范两条超二级公路,贯穿境内南北的朝葛路被省军区定为二级战备路,交通便利;三是水资源丰富;四是通讯便利;五是境内有县级工业园区,电、气、水、路、通讯已具备“五通”标准。经过10年艰苦奋斗,创业已初见成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中心镇。1988年建成全县第一座三层45间的镇办公楼,搞好镇村建设,己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2000年,该镇以争创中心镇为契机,实现了小城镇开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该镇城区规划区面积10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至同智营村、古西至三厂为两条中心街。2000年底,共完成城镇开发建设项目6项:一是拓宽了城镇东西中心街,全长5575米、宽34米,投资650万元;二是拓宽了城镇南北大街,全长1500米、宽26米,投资150万元;三是在城区北街新建石桥一座,长26米、宽20米,投资50万元;四是三厂--古西一街长4400米、宽34米,修柏油路14公里,投资200多万元;五是城区通讯工程扩容改造工程总投资700万元;六是城镇电力配套工程,投资50万立元;七是按规划新建商业、居民楼25座,投资350万元。以上七项工程共拆迁房屋2000余间,动土石方50多万立方,完成镇开发建设投资1950万元,使城镇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服务带动功能明显增强。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中心镇

中心镇是华坪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全镇地势分布有坝区、半山区、山区。全镇土地面积158平方千米,下辖5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和17个镇直双管单位。到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33013人,其中:农业人口16055人,占总人口49%,城镇人口16958人,占总人口51%。辖区内共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纳西、瑶、藏、布朗、普米、蒙古、满、布依等25种民族4337人,占总人口13.5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2004年末,全镇拥有耕地面积16377亩,农村人均耕地1.02亩。全镇主要有芒果、石榴、花椒等经济林果4200亩,牲畜以牛、羊、猪、乌骨鸡为主,2004年末,牛出栏473头,猪出栏19353头,家禽出栏55389只。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目标,开拓创新,狠抓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现行价)1818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993万元,占总产值的16.46%;第二产业11070万元,占总产值的60.87%;第三产业4123万元,占总产值的22.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16元;工农业总产值121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92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29.8元;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4400万元;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6080万元;实交各种税金168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5万元;粮食总产量10572吨;人均有粮310千克。完成财政收入197.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万元,增长12.6%;农业总产值实现2993万元,比上年增加221.7万元,增长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245.25万元,比上年增加1275.25万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29.8元,比上年增加265.3元,增长15%;非公经济收入实现12727万元,比上年增加1937万元,增长15%。镇辖区内有学校25所,其中,镇属中学1所,教职工117人,在校学生1812人,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21%,初中升学率41%;小学24所,教职工182人,在校学生2008人(其中:学前班260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巩固率99%。镇内交通便利,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有较好的区位优势,距四川攀枝花市中心74千米,距成昆铁路支线格里坪火车站52千米,是滇西入川的要冲,距市府所在地丽江220千米,距著名风景区宁蒗泸沽湖160千米,距省会昆明420千米。

人物简介

张永(?~?)字复之,号乖崖,古云张台村人。北宋太平兴国(976~983年)年间进士。初任崇阳县令,历太子中允枢密直学士。两知益州,便宜从事,赐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转礼部尚书,再任陈州率赠左仆射,谥忠定公。张功坦(?~?)字瀛洲,号全登云,古云张台村人。清光绪元年(1875年)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殿试第二甲,钦点监翎御前侍卫,候补都司,敕加授昭武将军。徐开先(?~1939)徐庄村人。1934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徐庄支部委员。1936年6月创建中共曹庄党支部。工作积极,对敌斗争坚决勇敢,多次顺利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1939年6月15日,与党员徐洪俊一起被国民党顽军逮捕,为保护冀鲁豫军区部队兵工厂的秘密,二人受尽酷刑。6月22日,连同其他三人同时被活埋于古云镇西北沙滩上。张诚一(1911~1940)原名张功纯,张庄人。1930年入濮县师范学习,1932年在范朝濮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王士希帮助下建立了张庄党支部。1937年2月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1938年4月,随县委领导的一支游击队编入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任四中队指导员。不久随四中队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历任四支队组织科长,三团组织科长,一团一营教导员,十九团一营教导员等职。1940年5月,“百团大战”前夕,在拔除威县日伪盘踞的重镇贺剑桥据点时,不幸遇难。张复振(1907~1968)闫庄人,1924年始,先后在冯玉祥、杨虎成二将军的部队效力,历任班、排、连、营、团长等职。参加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奔赴华北前线,与日军浴血奋战,身负重伤。193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97团团长,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率国民革命军38军17师于河南洛宁起义,毛泽东、朱德致电慰问,并任命他为西北民主联军17师师长,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垣曲战斗、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1949年5月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师长、汉中军分区司令员、石油工程第一师师长、玉门矿务局副局长、玉门市长、石油工业部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致死。徐洪袍(1907~1981)古云徐庄村人,193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支委、农会长、支部书记、古云公社党委委员等职。山东省劳动模范。1981年2月19日病逝。徐广霄(1915~1989)徐庄村人,濮朝范联立乡师毕业,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赴延安,任中央党校文化教员。抗战时,任八路军总部随军记者,后历任《新华日报》社编辑和战地记者、副刊编辑、苏北文化协会秘书长、苏中新华社负责人等职。1944年春回延安,主编了《劳动英雄竞赛报》。1946年任《新华日报》副刊编辑部主任,同年6月调中共驻南京代表团工作。后改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秘书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情报总署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办公厅主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文化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副部长、部党组副书记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同时兼任《新文化报》社长和总编辑。1978年后,担任文化部顾问。一生身居要职,生活朴素。自费抚养过3个孤儿。先后出版了诗集《草原牧歌》、《将军的马》、长篇叙事诗《我们的共和国》、杂文论文集《散失集》等作品。岳彩森(1922~1994)古云镇西李楼村人,中共党员,曾任西李楼村支部书记、古云区委委员、小公社社长、县人大代表,1956年被命名为华东局劳动模范。董勤文(1924~1997)又名书文,董店村人,中共党员,小学文化。1942年参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成都军区五十三师师长。王士希古云村人。1935年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兼中共古云区委书记。曾指导成立了镇第一个党支部张庄支部、中共古云第三完小党支部,1935年12月领导该校第二次学生罢课斗争失败被校方开除。1936年4月,该县党组织遭破坏,王士希被捕。在监狱受尽辣椒水、老虎凳等酷刑。1938年出狱后从事部队工作。曾任八路军濮阳办事处主任、濮县抗日民主政府工商局长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省商业厅厅长。徐宾1912年生,徐庄人,原名徐鸿来,于1934年毕业濮朝范联立乡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村建立了徐庄党支部,任书记,组建了徐庄穷人救国会。1936年春,任山东省委秘密交通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回乡组建黄河支队,历任指导员、教导员等职。后该部编入新四军第三师。历任八旅二十四团三营教导员、旅直党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等职。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先后任扶余县独立团政委、独五师一团政委、四十九军一四七师四三九团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1950年夏调任师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师副政委,同年率师直属机关到福建组建防空第一军,任军政治部副主任。1958年任防空四军政治部主任。1963年任空军高级防空学校政治部主任。1982年按正军职离休,居住北京。王鹏程1912年生,孙堤口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建立了孙堤口村党支部,任书记。历任濮县县委宣传部长、八路军东纵一支队政治部主任、濮县县长等职。1949年后历任平原省黄委会工会主席、国家黄委会工会副主席等职,1980年离休。徐奉先徐庄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去温庄发展党员,1937年5月建立温庄党支部。1949年后到外地工作,曾任河南省供销厅厅长。岳英1915年生,原名岳喜英,西李楼村人。1937年5月山东省立三师毕业。曾任文明寨小学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泽游击总队连指导员、陕北公学和抗大一分校学员、教员、副队长、队长、副大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吉林省集安县副县长、辽东军区第十二兵团司令部作训科副科长、队列科长。1949年后,历任海军司令部军务科长、南海舰队司令部副参谋长、海军第七研究院副院长、海军技术装备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按正军职离休。金景然1915年生,铁庙村人。师范毕业,1932年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濮县区委书记、曹县县委书记。1948年南下,任师长,后任天津市建筑局局长,1954年任国家建筑部副部长。王明远1916年生,原名王永棋,王堤口村人,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历任燕京大学民先队队长、中共燕京大学支部书记、上海学生界救亡协会党团书记、上海地下党学委书记等职。1939年9月,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抗战胜利后,历任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市学委书记、市文委书记等职。1949年选为团中央委员。后历任南京市团工委书记、青年团华东工委常委兼学生工作部部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组织部副部长、副秘书长等职。1965年任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1982年离休,居住北京。袁隆1918年生,孙堤口村人,193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鲁西北抗日游击队,同年编入一二九师先遣纵队。历任文书、司务长、排长、训练队长、连指导员等职。1941年初任永肥县武装部长兼抗联主任。1945年后历任《冀鲁豫日报》社办公室主任、秘书长、党委副书记,冀鲁豫黄河水利委员会秘书长、党总支副书记,平原省黄河河务局副局长,黄委会机关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长,河南省黄河河务局局长等职。1980年后,历任国家黄委会副主任、副书记、主任、党委书记。1984年8月被选为中共河南省顾委常委。后被河南省政府聘为农业咨询顾问等。陈耀1920年生,陈堤口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毕业。1938年为党作地下工作,1942年任南京市公安局长。1978年任中共南京市顾问委员会常委。李瑞旗1922年生,葛楼村人。中共党员,师范毕业。历任濮县二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寿张县委组织部长。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长、北京市卫生局长兼公安医院书记。姬新才1923年生,古西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桂林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董春生1925年生,又名春报,董店村人。中共党员,高小文化。1949年参加抗日联合会,后随军历任区队长、营长、团长、北京军区某师政委。张维和1926年生,闫庄村人。西南联大毕业,中共党员。历任二野参谋部作战参谋、昆明冶金局书记、昆明市委书记,离休后住昆明市。金久现1927年生,铁庙村人。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濮县工作。1948年随军南下。1949年任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管理员、局长,后任江苏省人事局局长。岳彩江1930年生,岳庄村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毕业,1947年参军,后从事医学教育工作,晋级为教授。王怀孝1936年生,王拐村人。中共党员,曾任河南濮城乡乡委书记。李则达1933年生,秦庄村人。中共党员,曾任西藏驻成都办公室主任。陈洪仁1935年生,陈堤口村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曾任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刘树信1940年生,西池村人。初中文化,1983年开始先后建起福利面粉厂、保温材料厂、陶瓷熔块厂、H酸厂、蓝盾化工厂、化工树脂厂并任总董事长。1998年捐资20万元,为本村建起幼儿园1处,硬化街道路面2000米。资助大学贫困生8人,人民币2.4万元,1999年资助素不相识因车祸造成重伤的学生人民币1万元。为市第九届人大代表。张保立1941年生,张台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曾任吉林省公安厅处长。陈洪潮1941年生,陈堤口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3年入伍,历任侦听员、分队长。1979年转业到聊城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先后荣获山东省科技情报三等奖一次、地区科技情报三等奖一次、二等奖四次。1992年晋升为副研究员。秦怀文1942年生,秦庄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北京政法大学教授。李登建1943年生,葛楼村人。中共党员,北大毕业。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参赞达10年,后任国家外贸部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刘凤歧1943年生,卢庄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8年入伍,任师炮兵科科长。1979年在国务院办公室工作。1981年后任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组织处副处长、处长、北京市建委书记。黄廷远1943年生,古西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历任清丰县瓦屋头乡兽医站站长、县农业局长、副县长、县委书记、濮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史心贺1946年生,观城镇红庙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教师、联校校长、观城公社党委秘书、大张家镇镇长。1986至1998年任古云镇党委书记。1998年3月当选为莘县县委委员。1999年任县人大党组成员、县长助理。曾获大办企业先进个人和棉花生产先进个人称号,各奖励工资一级。在全省党员系统教育中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王恩献1947年生,同智营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64年入伍,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团政治处主任。1982年转业到山东省建设厅,历任科长、副处长、处长、厅纪检组长。王存刚1949年生,王庄村人。中共党员,高中文化,1969年入伍,历任文书、排长、副连长、营长、团政委、师政委等职。孙炬1952年生,东池村人,硕士。1973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复员后任中学民办教师。1977年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政治系。1982年后,历任聊城地委组织部干事、办公室秘书、农村政策研究室科长、副主任。1989年调山东省委办公厅秘书处任处级秘书。90年代末调任烟台大学副校长。著有文集《在改革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东昌--重振雄风》。黄廷华1953年生,古西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工程师,1971年以来历任古云镇拖拉机站站长、榨油厂厂长、农机站站长、镇党委副书记、山东莘县华祥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3年被聊城地委、行署评为“优秀企业家”。先后被中原企业信息协会授予“中原明星企业家”,聊城地区科委、乡镇企业局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家计委、民政部授予“创业英雄”,被省政府授予“乡镇企业优秀厂长(经理)”等称号。2000年获“富民兴聊”五一劳动奖章,是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宋景润1956年生,柿子园乡尤坊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历任县人民医院团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副科级秘书、办公室副主任、古云镇镇长、党委书记、副县长、市九届人大代表。1999年被评为省“双基”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市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陈希峰1960年生,古云村人。1979~1985年在林业科学院工作。1992年任山东鲁西轻质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公司为县明星私营企业,每年上交利税50余万元,1993~1999年被聊城地区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聊城市政府评为“先进私营企业”,被中国玻璃棉行业评为“先进单位”和“信得过企业”,被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批准为“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定点企业”,累计为教育捐款10余万元。历任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地区台胞联谊会常务理事、县工商联副会长、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玻璃棉行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理事、中国保温材料信息网常务理事、中国玻璃棉行业“优秀企业家”。刘圣雨1963年生,西池村人,博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逊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