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乡地图
石门乡相关地区地图:
人文历史
石门乡还是著名的民族旅游文化之乡,有省级文物光华学校遗址。在这里,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文化底蕴丰厚,早在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里等人就到石门乡石门坎传教、办学,创办光华学校教育体系,在石门乡周边的20余个县设立分校,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小学毕业生和初高中、中专生毕业生,50余名大学生,2名博士,1名硕士。从光华学校出来的学生,有县处级干部50余名,省厅级干部2名。石门坎的文化、教育事业日益鼎盛,成就辉煌.在这里,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创办乌蒙山第一所苗民小学;建威宁县第一所中学;培训出苗族第一位博士;在中国首创和实践双语教育;开中国近代男女合校先河;创办乌蒙山区最早的麻疯病院;建立中国第一所苗民医院;创建乌蒙山区第一所西医医院;率先成为乌蒙山区接痘疫苗预防天花的地方。石门坎因此而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和“西南苗族文化复兴地”,名扬中外,就连国外邮件直书“中国石门坎”也可收到。
[政情概况]
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10元,全乡财政收入22万元,农业总产值724万元(现价)。农民收入来源于种植业(茶叶等)和手工竹编业(编竹席)。其次是外出务工收入。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811男1989女1822家庭户户数1233家庭户总人口(总)3811家庭户男1989家庭户女18220-14岁(总)8980-14岁男4750-14岁女42315-64岁(总)256315-64岁男136215-64岁女120165岁及以上(总)35065岁及以上男15265岁及以上女19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725
[基础设施]
石门乡境内交通方便,有柏油路直达市区,且各行政村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程控电话;农电网改造已经完成;全乡80%的农户已用上安全卫生的引水自来水。
沿革
1961年建石门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0.8万人,辖石门、草庄台、王支、蒲大石、蟒栏、下黄岩、墨砚、小路、担里、虎峪10个行政村。乡境有大茂山林场。
产业结构
种植业以玉米、洋芋、大豆为主,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近4万亩。中药材资源丰富,有野生的天麻、半夏、三七、红豆彬等中药材,产量丰富。养殖业以养殖猪、鸡、牛、羊等畜禽为主,年大牲畜存栏3700余头,猪存栏5800余头,山羊存栏9800余只,畜牧业发展潜力大。还有丰富的煤炭及铅锌矿资源,辖区内无烟煤分布广泛,煤带长约18公里,有在建煤炭企业2家,有铅锌矿企业8家。
乡镇简介
石门乡地处威宁县西北部,距县城140公里。东与本县云贵、龙街两乡镇接壤,南与黑土河相依,西与昭通市昭阳区毗邻,北与彝良县的熊家沟和洛泽河为界。全乡总面积140.5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乡内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的“白刀岭”高2762米,最低海拔的“熊家沟桥边”高1218米。海拔落差大,年降雨量1500多毫米,日照时数为2000小时左右,平均气温19.4oC。全乡有汉、苗、彝、回、布依、菜家等6个民族共3702户16167人,其中,少数民族979户427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6.5%。全乡共有劳动力约10876人,有3500多人外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