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镇地图
云阳镇相关地区地图:
2、重庆市云阳县云阳镇
基本概况:云阳镇位于长江支流汤溪河畔,东连红狮镇,栖霞乡,南邻长江与宝坪镇隔江相望,北和硐鹿乡、南溪镇、云安镇接壤,汤溪河将全镇分为东西两境,全镇海拔最低175米,最高处尖峰寺海拔1442米,平均海拔754米。一、基本情况:云阳镇辖10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91个村民小组,9052户,总人口31180人(其中农业人口27893人,城镇居民3287人)。全镇幅员面积124.16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0411亩,其中田4791亩,地5620亩。辖区内有云硐、、庙中2所中心校和梅峰九年制学校1所,村校10所,私立学校4所(其中初中1所),学生近4000人,教职工158人。另外敬老院、邮电支局、信用社各一个。
二、交通状况:镇政府驻地距移民新城双江镇陆上交通45公里,长江水道约28公里,全镇陆上交通有80%的村、60%的组通公路。辖区内有双红公路通过。正在完工中的万宜高速公路穿越辖区内的云硐村、桐盛村、民强村、光华村,陆上交通较为便利。水上交通有汤溪河和长江黄金水道。
三、经济总貌:云阳镇属典型的山区农业经济镇,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殖水稻、玉米、小麦为主,还有少量高梁、洋芋、红苕、荞麦、油菜、芝麻、花生等农作物分布在各村。养殖业以山羊、肉牛、生猪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油料为主,2008年全镇实现国民总产值14598.58万元,企业总产值1592万元,粮食总产量2172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04元,计划生育率为80%,人口自然增长率6‰。
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云阳镇175米水位线以下将受淹,11个居委会,117个居民小组,240多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涉及纯居民3677户12202人,居民房屋面积25.92万平方米。其中,二线以下涉及8个居委会,51个居民小组,1440户纯居民共和国120人,淹没房屋面积9.8万平方米;涉及国有公房居民364户;涉及城迁单位88个,涉及工矿企业21个。
自1996年以来:云阳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移民为重,移民为先的指导思想,大胆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着力突出“三线建设”和“四个结合”。即一线以成片联户自建,解决大部分移民搬迁安置;二线集中以青龙花园为突破口,解决个体工商户的自建联建;三线以组织有经济实力的移民在磨子岭建设别墅小区。突出成片集中联建,居民自建、联建、货币补偿销号四种迁建模式的结合,实施多管齐下,全面开花的移民迁建战略。
到2002年8月底:云阳镇在库区率先提前两个月全面生成了二期移民迁建各项任务。目前,云阳镇纯居民在搬迁后,户均住房面积超过搬迁前的48个百分点,安置区内有线电视、电信网络、水电气、教育卫生、商业网点和小区绿化等相继完善,物业管理已初显端倪,其人居综合条件明显优越于搬迁前,云阳镇在新县城的移民小区有望成为全县人气最旺、商运最佳、设施最好的小区之一。
3、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
地理位置:云阳镇位于泾阳县城以北,是嵯峨山前一座古镇,革命年代曾为红军、八路军总部及中共陕西省委所在地。咸淳公路纵贯南北,目前正在修建的关中环线贯通东西,东距西(安)——延(安)高速公路8公里,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5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阳镇以其服务功能齐全、基础设施良好,环境优美,具有较强辐射功能而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基地,成为全国各地投资商向往的一片“热土”。云阳镇辖24个村(居)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人,总面积74.71平方公里。云阳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下,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依托泾惠渠灌溉系统,全镇形成了渠、井、站相结合的灌溉网络。近年来,全镇蔬菜种植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达到6万亩以上,蔬菜年产值超过3亿元人民币。云阳蔬菜批发市场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上市批发交易蔬菜的种类有一百多个品种,日交易人数高达1万余人,年交易总额5.8亿元,蔬菜销往新疆、青海、甘肃、福建、广东等全国23个省市。另外,奶畜、杂果种植也逐步成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又一支撑点。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60元。2003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陕西格林德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落户云阳。该项目投资2500万元,分二期建设。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云阳镇党委、政府在项目立项、土地征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2004年10月份,该公司五条生产线一次性顺利通过农业部兽药GMP检查验收,于2005年元月中旬正式投入生产,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4200万元,该公司计划于2005年投资再建两条GMP生产线。
2002年:对原有的小城镇建设规划进行了重新修编,镇区规划面积由原来的2.5平方公里扩展到5平方公里,镇区容量进一步扩大。2004年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总投资为62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200万元)的云阳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到位,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实施之中。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使镇区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客商在此投资建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云阳镇
概况:云阳镇是丹阳市委、市政府驻地,是丹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新的云阳镇由原荆林、前艾、云阳三镇合并而成,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云阳镇设有城南、城北两个局级建制的街道办事处,共有28个机关部门,190余名机关干部,30余家市级重点骨干企业。云阳镇下辖17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总户数62523户。年末总人口约16万。地理位置:云阳镇位于丹阳市市域中部,地处宁镇丘陵与太湖平原交界地带,东、东南部为平原,西、东北部为丘陵,西毗练湖,南有凤凰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10米。最高点(观音山)为19.1米。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老九曲河、九曲河、丹金溧漕河、简渎河、香草河、新河、内城河、护城河。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沪宁二级公路(312国道)分别从城北、城南通过,镇丹、丹金、丹句、葛丹等公路以此为起(终)点,连接省内乃至全国公路网络;市内公路以此为中心,辐射各个乡镇、集镇。云阳镇北京杭运河沿的丹阳港是苏南主要河港之一,水陆交通方便,客货运畅通全国各地。云阳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捷。云阳镇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境内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122省道、312国道纵横过境;东距上海200多公里,西距南京100公里,到常州民航机场约40公里;大运河、丹金漂漕河、九曲河等主要河流在云阳镇境内有数十公里航道,距长江三大港?大港港口行程约20分钟。丹阳区内公路以云阳镇为中心,辐射各个乡镇,形成了水、陆、空相交汇的立体交通网,交通十分便利。
交通情况:
1、铁路:京沪铁路穿镇而过,丹阳火车站为二级站,年客运量100万人次,即将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公路也穿镇而过,从丹阳火车站至北京仅6个半小时,高速铁路丹阳站就在云阳镇镜内。
2、公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101省道穿镇而过,我镇工业经济园区距离高速公路入口处只有10分钟路程,通往其他县市和乡镇的主要公路都贯穿全镇。
3、海运:距长江第三大国际港口、深水良港一大港港口、集装箱及散货码头20公里,该港口现已建成2.5万吨级深水泊位于15个,(其中集装箱码头1个)年吞吐量3000万吨以上.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6个港口有运输业务往来。
4、航空:云阳镇附近有四个空港⑴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途中用时2小时10分。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途中用时2小时30分。⑶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途中用时1小时。⑷常州机场,在丹阳市境内,距云阳镇20公里,能直通全国主要大城市。
文化历史:云阳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南朝齐梁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至今仍保存着数十处省市级文物,素有“江苏文物之邦”的美称,其中六朝石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江苏省名镇之一。丹阳的历史文化丰富。城郊田家自然村附近是南朝齐武帝萧迹景安陵所在地,陵前现存天禄、麒麟1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城内宝塔弄(原戴家花园)总前委旧址和东门外大街华东局、华东军区旧址以及置于丹阳人民公园内的唐中和铜钟均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存于原中医院的石曼卿神道碑,城东的海会庵与万善塔,城中的吕凤子故居,城北的玉乳泉(井)和原文庙内的满汉文碑,以及开泰桥、通泰桥等均为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经济建设:工业经济拥有相当雄厚的基础。全镇共有各类企业600余家,形成了轻纺服装、针织、医用器械、玻璃纤维、机械制造、建材化工、五金工具、制鞋、印刷等行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的工业新格局,其中,医用器械、轻纺服装、玻璃纤维、塑胶电子、新型建材等是我镇的特色产业。近年来,云阳镇外向型经济也向着高层次、高水准、大规模的方向发展,先后与台湾、香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成合资或独资企业40余家,运行状况较好,其中,台湾庆丰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征地300亩,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华盟家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
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全镇农业呈现出科技型、城郊型的特点,已形成以茶叶种植、蔬菜、花卉、瓜果、家禽、有机农产品等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城市农副产品供应基地8个,茶叶、花卉等龙头产业数个,其中5000亩蔬菜、1000亩茶叶,500亩油桃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全镇蔬菜统一以“云洋”为名进行了商标注册。迈春茶场生产的“迈春牌”吟春碧芽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并被农业部评为丹阳市第一个有机农产品。
第三产业兴旺发达:餐饮业、服务业、物流业、建筑业和专业市场门类齐全,规模和总量较大,占全镇GDP的近40%,所交税收已超过全镇地税总量的50%,对全镇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加快“退二进三”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服务体系:云阳镇是丹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丹阳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国土、规划、工商、税务、金融、海关、商检、外汇办理、外轮代理等行政管理机构齐全,第三产业繁荣发达。文化生活丰富,娱乐设施齐全,饮食服务配套成龙,医疗事业发达,社会治安稳定,是外商投资兴业的黄金地区。
园区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显著: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建设、位于丹阳市城南、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的云阳经济开发区经过一年来的建设已初具现代化园区的气势,开发区内二条分别长2000余米的东西主干道已基本完工,面北向的四条道路正抓紧建设,区内自来水管网已经建成,电力和通讯实施已安装到位,下水等基础设施已完成30%的工程量,总投资已达3000余万元,现代化工业园区的功能正逐步完善,基础上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对外吸引力日渐强在。上前区内已有8家企业建成投产,11家企业正开工建设,10家企业在办理项目报批和征地手续,29家企业总投资超过5亿元,预计今年云阳开发区新建厂房将达到15万平方米,一个初具现代规模的工业新城正在城南崛起,丹阳城市南移的步伐大大加快,中等城市的构架呼之欲出。在抓紧建设云阳经济开发区的同时,为主动接受开发区辐射,加快老荆林、前艾片的经济发展步伐,消除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我镇又在荆林镇东边规划建设出8平方公里的云阳民营工业园,一期建设规模1500亩,二条骨架道路已形式建设,对外招商事宜已经逐步展开,将逐步成为云阳镇东部经济跨越发展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