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泉州市地图 > 南安市地图 >
诗山镇地图
诗山镇相关地区地图:

公益事业

诗山镇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全镇总人口10%,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老龄委的关心支持下,镇老年人协会自1989年成立以来,切实为老年人办实事,工作有声有色,侨乡人民交口称赞。我镇老年人组织机构健全,已有17个村(居)建立老协、老体协、老年学校,会员4988人,3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相关职务,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座落在诗山公园的老年活动中心于1998年由乡贤热心捐建,面积1238平方米,内设会议室、办公室、接待室、展览室、图书室、健身厅、老年学校等,设施配置较完善。全镇村村有活动中心(室),建有门球场、气排球场各14个,地掷球场13个;成立门球队22支,气排球队12支,地掷球队30支,其他体艺组织23支,涵盖拳、剑、操、舞、南音、腰鼓、大小鼓等种类,竞技运动员近1000名,经常举办内容丰富的活动,项目达30多种,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全年各种赛事多达百场,参与者超过千人。十多年来,诗山镇老年组织多次被评为福建省或泉州市老协、老体协、老年学校工作先进单位;镇老体协参加各级各种比赛,所获奖杯、奖匾、锦旗100多件;镇老年学校被授予泉州市镇级示范校称号;红旗村荣评为福建省和泉州市敬老模范村。诗山海内外乡亲素有爱国爱乡传统,镇老协发挥侨乡优势,穿针引线,以诚动人,十多年来,鼓募热心人士慷慨解囊上千万元,用于场地建设、活动经费、健康体检、生活补助、节日慰问金、奖学助学等,奠定了诗山镇老年人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基础。

自然风光

诗山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有孕育唐朝文豪的高盖名山,有建于宋代的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婆罗门塔,有享誉中外的古刹凤山寺、龙山宫、西碧岩及依托凤山寺规划建设的凤山风景区,有各呈异彩的“诗山十八景”,有全省最早的乡镇公园诗山公园,有建于清代的卿园广源成古民居群和杏塘土楼,有充满神奇传说的凤翔院,有拜剑亭、白云室、绍兴井、崇宁井、诗山书院、忠烈祠等著名古迹遗址。

风雨历程

诗山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旅外乡亲16万多人,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我省较早创建的基层侨联,自1952年6月4日成立以来,诗山侨联会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岁月和光辉历程。1955年承蒙印尼诸位侨亲和侨眷属的资助建起二层楼宇会址(现在侨联所在地),在各级有关部门领导下,历届同仁同心同德,围绕各时期的中心任务,利用地缘、血缘、亲缘关系,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建设侨乡。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侨联会积极倡议,鼓动引导旅外侨亲捐资创建华侨子女第二中级学校(诗山中学前身)、南侨医院、诗山影剧院,努力为家乡人民解决就学就医等困难,解除海外游子后顾之忧,并充实侨乡文化生活。六十年代困难时期,侨联主动联系海外侨亲,并代为发放大量侨捐物资,帮助侨乡人民共度难关,在海内外产生良好的影响,至今传为佳话。文革期间,侨联组织被解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侨联会迅速恢复,肩负历史赋予的使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以诚待人,以情动人,鼓励旅外乡亲返梓探亲谒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共建美好家园。千年名刹凤山寺在文革期间夷成废墟,有识之士力倡重建,侨联多方斡旋,海内外热心人士大力支持,在侨联会成立“凤山寺诗山公园筹建委员会”,旋定于1979年农历9月16日动工兴建凤山寺游览区,如今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宗教胜地。八十年代初,侨联积极协助政府落实侨务政策,共退还土改时被没收的华侨私房385.5间(计51户),面积12068平方米,由政府发给迁出户补助金35万多元;协助回收安置六十年代被精简下放的归侨、华侨、华人子女86人,此事享誉海内外;认真贯彻有关侨务优惠政策,根据三次侨情普查建立的档案,为近200名参加中高考的“三侨”子女录取照顾加分,出具相关证明;为往港澳定居、出国旅游人员提供辅助材料,协助办理有关出境手续;重视贫困难侨工作,受上级侨务部门委托,发放贫困归侨补助金,逢年过节,登门探访慰问,转达党和政府的关怀,他们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坊前村黄欲水基金会2003年以来每年捐资人民币10000元,扶助全镇33位贫困归侨,其善行义举,乡里传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家乡变化日新月异,新时代对侨务工作提出新要求,诗山侨联与时俱进,发挥与海外联系面广的优势,利用乡情亲情,穿针引线,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引智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目前,全镇有外资企业近40家,年产值逾10亿元。加强自身建设,履行职责,参政议政,侨联会历经七次换届,历届领导班子中,均有一部分成员当选为省市政协委员或人代代表,他们踊跃建言献策,反映侨情民意,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为台港澳侨和侨眷属办实事、办好事,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侨亲的赞誉。乡镇侨联一无编制,二无经费,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旅外乡亲的资助。2001年,因山头街旧城改造,侨联会址被波及,在旅印乡贤黄先生余先生的带头资助下,旅外乡亲集资人民币100余万元,在现会址捐建一幢五层侨联大厦,建筑面积2758平方米,2002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03年以装修费抵租金的形式出租,收取微薄的租金作为经费,逐渐缓解经济困难。55年来,诗山侨联忠于职守,勤奋务实,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依法维护侨益,服务“三胞”,团结广大归侨侨眷,积极鼓励旅外乡亲捐资兴办公益事业。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诗山邑侨、台港澳同胞,自1949年建国以来,累计捐资5亿多元人民币,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诗山侨联会多次被评为福建省或泉州市先进单位,多人被评为先进个人,获得各种表彰。原主席梁敬翁生前于1956年和1979年两次晋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悠悠岁月,风雨历程,诗山侨联的发展和获得的荣誉,与旅外乡亲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旅外乡亲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将永铭侨乡人民心间。

经济发展

诗山立足镇情,充分发挥侨乡人文和区位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心商贸区、科技工业集中区、高优农业区、山园特色经济区、凤山游览区”五大经济区,经济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6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7.66亿元,上缴工商税3189万元,形成以雨具、纸业、轻纺服装三大产业为支撑,以报恩、仙境、凤坡、西上、林埔口工业集中区为依托的企业发展格局。几年来,旅游业建设方兴未艾,随着闽南古刹凤山寺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和全省为数不多的镇级公园诗山公园的修缮改造,以及省文物保护单位婆罗门塔等诗山十八景的开发建设,旅游业发展将展现十分美好的前景。

基础设施

今日诗山,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省道307、206线贯穿全境,交通便捷,村村通水泥路。程控电话、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8%以上。现有日产8000吨的自来水厂和着手筹建的日产3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农电改造后的电网及11万伏输变电站的落地,确保企业发展和镇区范围扩大后的居民用水用电需求。

名胜古迹

名闻遐迩的闽南古刹凤山寺,位于南安市诗山镇境内的文章山麓,因山似凤而得名。文章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花草树木阴翳苍翠;九曲霍溪迂回荡漾,碧波粼粼,山光水色,恍如仙境。明代江西九江通判颜廷渠(永春人)赐匾亲题“凤山胜览”,把凤山寺列为诗山十八景之冠。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生前亲题“凤山古寺”、“大雄宝殿”。凤山寺(又名郭山庙)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奉祀郭圣王。圣王即广泽尊王,姓郭名忠福,南安诗山人,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幼年得一地理大师赏识,教其习文识字,并送其一风水宝地,后又指引同其母落足郭山下。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8月22日,郭忠福孝德感天,枷蕉藤上坐化成神,且屡屡显灵为民消灾。道教神仙信仰中,俗神生前多为将相、宿儒与名医,唯郭忠福系凡夫俗子。其成神在于事亲至孝,为人放牧而奉养寡母,正合国人孝道传统。其远祖乃唐朝郭子仪,亦算王侯后裔。坐化为神后,乡人感怀为其筑庙以将军礼祀之,故郭山庙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有南安人吴德省亲返京都,带圣王香火同往。适时皇宫失火,无人能救,突见一白衣少年跨白马冲入火海,霎时倾盆大雨顿作,淋灭火魔。高宗皇帝细查后知道是郭圣王显灵,下旨敕封其为“威镇广泽侯”,赐庙额“威镇庙”扩大其制,庙宇初具规模。南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皇太后突然重病不起,理宗张榜广征良医,圣王化身为白袍少年揭榜入宫,太后服药七日即愈,圣王悄然离去。得悉圣王显灵,理宗皇帝加封“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广泽尊王”。自宋以来捍患御灾屡著灵异,清同治九年(1870年),郭圣王又授封“保安”两字。凤山寺绵延千年,历代皆有修葺拓建,诸多神话传说令其充满神奇色彩,是儒道佛三教的仙境圣地。历代众多名人墨客慕名游此,多有题咏,以志景仰。文革期间寺宇遭毁,夷为废墟。1979年,得改革开放之天时,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海内外同胞的鼎力资助下,古刹得以重建。20多年来规模更加宏伟,设施日臻完备。殿宇美轮美奂,宽敞轩昂,分前殿、中殿、后殿,各殿左右两旁分别建有钟楼、鼓楼、回廊、拜厅、斋堂、迎宾室、凤冠、藏经阁、聚金亭等。建筑取材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青石龙柱,护门石狮,栩栩如生;雕梁画栋,朱墙碧瓦,古色古香;广泽尊王、妙应仙妃、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神像神态慈祥,十八罗汉塑像形态各异,呼之欲出,充分体现闽南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与诗山传统工艺的精湛技巧。凤山寺已注册登记为道佛教活动场所,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山寺素有“闽南宗教第一道场”之美誉,香火远播,是闽台港澳乃至东南亚等地众多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庭,海内外香客络绎不绝,全球以广泽尊王为主神的庙宇高达600余座,仅台湾岛内就近400座。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凤山风景区审时度势,努力挖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强化多层次的交流,成效显著。2001年10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凤山文化节,让凤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凤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年前来参访朝圣的海外组团和游客与日俱增,极大提升凤山寺知名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产生积极作用。凤山风景区积极支持家乡社会事业,关注民生,乐善好施,捐助公益,每年组织便民利民义诊、颁发助学金等,备受社会各界好评。作为诗山镇对外开放的一张“名片”,凤山寺风景区正精心筹划美好的远景,经批准,今后将开发面积2.17平方公里的多功能景区,打造旅游品牌,真正建成闽南宗教旅游文化胜地,使之成为海内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未来的凤山,将更引人入胜。“游凤山,保平安”,凤山胜览,请君一游。

发展规划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诗山人民将秉承开拓创新、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找准定位、理清思路,着手打造五个载体(报恩轻工轻纺生产基地、仙境伞业生产基地、鹏峰工业集中区、西岩工业集中区、五星工业集中区),巩固提升三大支柱产业(伞业、纸业、轻纺服装业),培育发展四个新兴产业(旅游、五金机械、电子、建材),形成沿省道206、307线新的工业走廊,推动诗山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建设成为南安市西北翼名副其实的中心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