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泉州市地图 > 南安市地图 >
翔云镇地图
翔云镇相关地区地图:

民俗文化

翔云人民勤劳纯朴、热情好客,延续着许多民俗民约。踩街:每年农历二月都会举办这种大型民俗踩街活动,时间绵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席位:每逢喜庆婚丧设宴,讲究席位推让。结婚宴,东首位推母家兄弟,西首位尊妈家至亲,女席妗首位。孩子弥月、周岁宴,尊母亲父兄首位等等。
待客:客至,出门迎入室内,让坐敬烟(烟递两根),次奉茶,再请小点,小点以荷包蛋、香菇肉、线面蛋、面条、粉干等为内容。
洗土:乡民于插秧结束要洗土。洗土,意为最紧要的插秧农活已完成,把泥脚洗干净。一般用于插完秧那天置办酒席酬谢帮工的亲朋。
圩日:芦田镇区延续历史传统习惯设每五天逢农历一、六为一期圩日,三洋村设每五天逢农历三、八为一期圩日。
祭祀:每逢祭祀值年,轮到的农户每户要杀一头猪,摆到祖厝门前供奉神佛,同时在祖厝门前搭设戏台,表演大戏供神明“欣赏”。祭祀完毕后,请来亲朋好友美美地吃上一顿,有的还把剩余的猪肉送给客人。这种祭祀活动同姓宗亲每几年(有的六、七年,有的十多年)才能轮到一次,既可以了却人们的心愿,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又可以调节改善农家的乐趣生活。

工业发展

1998年底,翔云镇国内生产总值9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3%,(现行价,下同),工农业总产值17716万元,比增15.8%,其中农业总产值3940万元,比增9.0%,工业产值13776万元,比增17.0%,乡镇企业总产值20994万元,比增18.8%,上缴工商税收89.1万元,比增18.8%,镇财政收入110万元,比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比增6.7%。发展乡镇企业一直是翔云镇的重点和难点工作,通过多方努力,已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工业壮大年”的有利时机,加快十八湾工业小区的建设步伐,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新创办企业2家;二是不断拓宽资金渠道,全力以赴抓好村级公路建设,先后筹集520多万元,铺设了梅庄、福庭、头梅等三条村级主干道,使全镇村级公路硬化面达73.8%;三是利用电价低的优势,大做宣传发动和外引内联工作,鼓励有实力,有事业心的企业家到翔云镇兴资办企,如新引进的江宁精密铸造厂,总投资200多万元,预计年产值达1000万元。

乡镇建设

翔云镇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全面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积极开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998年先后投入70万多元建设镇文化中心大楼、电影院,镇财投入教育经费29.83万元,占收入22.0%,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顺利通过省教育“两基”的第二次跟踪检查验收。加强卫生事业建设,设立了沙溪、翔云、椒岭、黄田等四个合作医疗所,并不断向群众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努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泉州市实级卫生保健检查组的检查验收。同时,翔云镇还继续以创建安全文明村镇活动为载体,抓好镇区的整洁和绿化,积极开展“百日普法教育”活动,创建了翔云、金安、沙溪、梅庄等四个安全文明片区,完成10个新村址建设,从而逐步把翔云建设成为安全、文明、卫生、具有侨乡特色的山区小集镇。

经济状况

至1998年底,翔云镇粮食总产量达7262吨,巩固和完善农田保护区8000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全年共新植果树1200亩,现全镇共开发了镇办林场、沙溪花园楼、黄田割草安等三个农业综合场院和翔山、头梅龙眼生产基地,福建、椒岭茶叶生产基地,镇区千亩橄榄生产基地等五个茶果林生产基地,推行“一村一项目”活动。同时,筹资8.2万元,开展“一对一”扶贫活动,切实为民解决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基金会整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消除了一些不安定因素,保持农村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翔云镇因地制宜,发挥山区区域优势,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基地建设为载体,在翔云镇范围内初步建立了以优质水果品种为主的千亩现代新优果树示范基地、以香菇为主的新优食用菌种植基地、以牛蛙为主的养殖业基地、以铁观音为主的优质名茶生产基地、以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绿色作物生产基地、以家禽家畜为主的庭院养殖基地等六大基地,食用菌、牛蛙、新优水果、绿色作物等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农村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翔云镇水资源蕴藏丰富,大力发展小水电,现有水电站12座,装机容量5060千瓦,年发电量1500万度。十八弯工业小区引进多家以针织、制衣、鞋业加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镇村建设上,到2005年实现村村公路水泥化,继续抓好“小镇大镇区”建设,筹建金安沿溪商住楼,不断扩大镇区规模,围绕提高镇区绿化、亮化、净化档次,切实提高镇区的集聚功能,使人口、生产要素向镇区集中。

历史沿革

“翔云”二字来源于境内的“象运山”。相传古时该山形似巨象,呈粉红色,四周云雾飘绕,远望如红色大象在云中运行,故乡民称为“象运山”。宋代乡人以其地势如飞天鹏鸟,将“象运山”雅化为“翔云山”。宋代置归善乡经善里,管辖至东田、西坑。元、明、清隶属于廿八都。民国17年置翔云乡,至民国35年期间先后属第一区、直属区。解放初属第二区。1956年起隶属英都(区、公社)。1970年底由英都公社析出成立翔云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初改镇。

行政区划

1997年,面积69平方千米,人口2.5万,辖翔云、东山、金安、梅庄、黄田、头梅、翔山、云山、峻林、福庭、沙溪、椒岭12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