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电子地图 > 丽江市地图 > 永胜县地图 >
顺州乡地图
顺州乡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建设

2006年,顺州乡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新顺州的建设和发展,在组织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加快发展的环境和条件。1、结合扶贫开发,完成了会文四个村60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架设电力线路14.2公里,修建水池34个,维修公路8.7公里,浇筑三面光灌沟1.8公里;完成了新河大湾弯15万元的整村推进项目,修筑三面光沟渠1.4公里,架设电力线路2.38公里;启动了龙门3个村45万元整村推进项目,正在建设5.8公里的电力线路和3.5公里的三面光灌沟;正在实施西马场二道坪的就地搬迁项目。2、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8完元完成锦江2.8公里的安靖大沟三面光工程。3、结合烟水工程建设,投资166万元实施了阳和、洲城共15.5公里的三面光灌沟和板桥、新河、锦江等村281个小水池小水窖。4、结合血防项目,完成了投资89.5万元涉及14个村小组的血防人饮工程。5、结合基层组织建设,投资32.9万元完成了6个村委会的村级活动场所建设。6、完成总投资146万元的阳保小学、安靖小学、秀美小学、腊果小学的校舍建设,正在实施洲城马道子小学教学楼工程。

农村经济

2006年,顺州乡全乡粮食总产11829吨,比上年增长4.1%,农业总产值6958万元,增长6.8%,地方财政收入445.7万元,比上年增加40.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88元,比上年增加125元。在烤烟产业上,共收购烟叶36380担,其中中上等烟叶3.4万担,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令性“双控”任务,累计收购金额1974.8万元,比上年增加32.8万元,实现烤烟税收434.5万元,比上年增加33.6万元,增加11%;在水稻产业上,顺州坝区发展以凤稻19、20为主的优质稻、板桥片区发展以Ⅱ优明86为主的优质稻共6600亩,初步改变了过去水稻品种多、乱、杂的状况;在新兴产业上,种植朝鲜蓟197.5亩,种植木香、当归、桔梗等中药材510亩,并建设以香水百合为主的花卉基地50亩,发展大蒜1240亩,积极发展冬桃雪桃产业,不同气候海拔的产业带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劳务输出上,共引导输出3301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212人),占全乡总劳力数30.4%。

特色产业

顺州乡党委政府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立足顺州实际,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烤烟产业,突出烤烟这个支柱,下功夫提高烤烟整体生产水平,提高烟叶采收烘烤技术,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烟农组织化程度,努力变烤烟大乡为优烟强乡。通过努力,2006年烤烟生产的规范程度包括育苗、移栽、中耕管理、采收烘烤、分级扎把等都有了大的提高;集约化程度包括育苗建棚、移栽节令、病虫害防治、科技培训等都有了新的进步;烟叶采收烘烤技术包括适时封顶打杈养足成熟度、科学烘烤提高烟叶质量等又有了新的提高;烟叶纯度包括分级扎把和小等级入户预检、收购环节的激励规范等都有了大的转变;烟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包括烟田管理、烟水管理、烟农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等有了新的突破;烤烟协调服务包括防雹、信贷、农资供应、收购协调、优质烟基地建设、烟区道路维修等都有了新的提高,烟叶的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市县烟草部门的充分肯定。全乡收购烟叶36380担,其中中上等烟叶3.4万担,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令性“双控”任务,累计收购金额1974.8万元,比上年增加32.8万元,实现烤烟税收434.5万元,比上年增加33.6万元,增加11%。

历史文化

顺州乡的顺州一名始于元代,至今有628年的历史。据《元史·地理志》记载:“顺州在丽江之东,俗名‘牛赕’,唐朝贞观元年迁居于此,元初时公为部落,名日“顺部”后族渐盛,聚居人口增多,范围扩大,故改名顺州。”按字义解释,顺:吉祥的、胜利的,具有道德修养的象征。解放前,曾为17代世袭子氏土司的领地,1958年设顺州区公所,1988年设顺州乡人民政府,2006年与顺州下片的板桥乡政府合并为新的顺州乡。顺州乡政府驻地“团街”,则因民国时期常在此聚集民团点故名。由于历史渊源,顺州境内少数民族颇多,其中以彝族、傈僳族、白族人口为最,除中国传统的“春节”外,顺州民间第二大节日为“火把节”,每年农历6月24日,顺州家家户户杀鸡宰羊,傍晚火把通明,载歌载舞,欢渡节日,此外,顺州乡年底“杀年猪”的习俗也颇为盛行。顺州乡政府驻地有著名的“闷水洞”,“闷水洞”存在已久,是顺州两大流域河,迪里、阳保河最终交汇聚集地,水怱转注入闷水洞不知去向,而流向何处则无从考证,留下许多疑惑,引起人民无限遐想。“闷水洞”因此而闻名,更带上了神秘的色彩。顺州乡北面迪里、阳保两个行政村土质疏松黑黝,土层下面为草煤、於泥所垒积,猛击地面有强烈的晃动感,故称“顺州草海”,在“草海”下面,深埋着一些大小不一,形似房柱的木桩,农民犁田耕作时常常触到,据当地居民猜测,“木桩”可能是由于土质疏软,地壳下陷所致,或许是发生于一次毁灭性的大地震后留下的痕迹,如今木桩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呈逐年上升这势,木桩排列整齐,且多为“T”字形状,当地农民常常三五结伴,带上工具,把“木桩”从地下拔起,作柴禾或燃料,更是每年“为把节”的佳料,“木桩”不知在地下沉睡了多少年,正如顺州迪里阳保河进入闷水洞而不知去向一样,至今无人知其究竟,顺州人民美其名曰“万年桩”。

文化教育

顺州乡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各方各面的支持,加快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阳保小学、安靖小学、秀美小学、腊果小学的校舍建设,实施了洲城马道子小学教学楼工程,顺州乡有顺州、板桥2所乡属中学和团街中心完小1所乡属小学,全乡教职工368人,在校学生5413人,校舍总面积38465平方米,学生平安保险参保率达64%。

资源环境

顺州乡幅员面积485.5平方公里,耕地43271亩,森林覆盖效46%,立体气候突出、立体农业特征明显、水利资源丰富,全乡共有会文白草坪水库、迪里水库、阳和大水箐水库、金民长岭地水库等四个水库,2006年,顺州乡党委政府继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退耕还林、荒山治理绿化、水库除险加固维护等工作,为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