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坪彝族乡地图
羊坪彝族乡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思路
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在抓紧粮畜两项传统产业不放的基础上,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近种白芸豆,远植树,中间经济林果,狠抓旅游业开发,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优势互补。用种粮食来填饱肚子,以调整产业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积极搞活流通,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全乡的农村经济。自然景观
羊坪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海拔3953.3米的他尔布子峰,每到冬季,山上白雪皑皑。峰脚神秘的原始森林及山顶广阔茂盛的草场,放牧着全乡的牲畜,一派“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胜景,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每到春夏之交,光茅山上漫山遍野盛开的杜鹃花及各种叫不上名的小花,美不盛收。更秀人的是春秋之季那明镜般的羊坪水库,周围的群山郁郁葱葱,似镶在明镜边的绿宝石,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远近游人络绎不绝,有专程来观赏湖光山色者,有趣味无穷的垂钓者,也有划一叶扁舟而尽兴者,使人乐而忘返。那象神话般的彝家风情,有探不完的奥秘。如今永羊公路的开通,为逐步形成灵源箐----羊坪----泸沽湖----丽江”旅游线路奠定了基础。因此,她是一块有待开发的旅游的宝地。人文地理
羊坪彝族乡原属宁蒗县直辖,60年代初修建羊坪水库,因永胜县米粮仓城关、三川两大坝子受益,为便于管理将羊坪划属永胜。羊坪乡为永胜县纯彝族居住乡,他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与宁蒗小凉山彝族有完全相似之处。勤劳、善良、勇敢的羊坪彝族人民,共同延续着凉山的传统文化,无论是世事人情,还是风俗习惯,都融汇着迷人的故事。住宅房屋:彝族原为游牧民族,以放牧为主,随着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并成为主业后,逐步定居下来。喜欢在依山傍水、林木环绕、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房屋。村落以几户、十几户为最常见,比较分散。住房有两种:土墙木顶、木墙木顶(木板房),现在已发展为土墙瓦顶结构的房子。其中木板房是彝族住房的代表,又名黄板房,彝称“师伊”,全用木板筑成。高一丈(3m)有余,用圆木作柱,木桩作墙,四壁用竹木篱笆排扎而成。屋顶用簿木板分前后三路横排重叠覆盖,以石压面,不用钉。室内用竹篱笆间隔,分为左中右三间,中为堂屋,开有大门,中央设有火塘,火塘中立有三块石砖,用以支锅,称为锅桩,火塘主要用于烧饭、取暖、照明等,火塘内火种终日不灭。在火塘两侧各垫一张竹篾席,俗称篾折笆,彝称“玛觉”,人坐其上,主人坐左边,客人坐右边,不宜坐错。篾席既是坐着休息之所,又是一家人吃饭的餐桌,该间集厨房、客厅于一体。左为主人内室,彝称“哈库”,是用来存放贵重物品及供奉祖灵之所,不容外人进入。右为存放粮食、石磨等物品的储藏间,彝称“嘎怕”。正房下侧为畜厩,院子四周用高1~~2m的木柴排扎成围墙,俗称“篱笆柴”,整个房屋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