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省电子地图 > 广元市地图 > 剑阁县地图 >
碗泉乡地图
碗泉乡相关地区地图:

碗泉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097男4251女3846家庭户户数2214家庭户总人口(总)8078家庭户男4239家庭户女38390-14岁(总)19060-14岁男9650-14岁女94115-64岁(总)558815-64岁男301815-64岁女257065岁及以上(总)60365岁及以上男26865岁及以上女3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7877

乡镇建设

2006年入冬以来,该乡降水持续偏少,今春更是没有下一场“透犁雨”,截止2007年4月总降雨量未超过50mm,全乡蓄水状况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年,全乡各村均出现不同程度旱情,特别是有8个村非常严重,全乡有1175户5193人,牲畜4100余头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生产用水严重奇缺,导致部分旱地栽种非常困难,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异常严重的影响。对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部署,发动乡村组三级干部、全体党员、农业科技人员和县挂联单位干部深入各村、组、农户,并组织农业、水利、科技、畜牧等有关部门和乡村干部一道动员群众及时进行补种、改种和大力发展养殖项目,动员群众开展抗旱救灾和生产自救,加强对水资源科学管理;抢修各类水利和抽水提灌机械设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尽可能对现有农作物进行灌溉保苗;积极推广科学抗旱技术,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尤其是挂联单位县档案局领导先后多次到该乡组织参与抗旱工作,并委派干部长期驻扎该乡指导参与,做到旱情不缓,人员不撤,帮扶不减,并给极度缺水的38户困难群众捐款数千元,帮助农民群众抗旱,大大鼓舞了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勇斗旱魔、征服旱魔的士气。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更是身先士卒,放弃休息时间,深入最困难的村组和农户家中,千方百计帮助饮水困难群众购置水具,同时发动干部找水、背水、拉水和维修水利设施保水,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打井,解决广大文章的严重缺水的燃眉之急,并安排专人专车到开封西河给碗泉小学近600名师生以及农村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儿童等拉水、送水,在农业生产上动员农户之间相互调节帮助用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灾自救,特别是大力发展养殖业、劳务务工产业和第三产业,千方百计确保2007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取得丰收。

文化旅游

文昌文化:碗泉乡是文昌文化的起源点,有庙宇10座左右,是梓潼七曲山大庙的后花园,也属剑阁县的旅游景点之一。碗泉乡乃文昌帝君张亚子出生之地。据清末《剑州志》和《文昌化书》记载:帝君父母祷神,滴血于古柏丛山顶一石凹内(今碗泉)产龙,乃帝君(文昌)也。石凹中,只能盛一碗水,且终年不涸,如一搅拌,大风暴雨即来,故名神泉。张公张婆卖柴常年往返林中,一日到石凹前饮水,勾起思子情怀,各扎破中指让血滴与泉水中,观其聚散验证来世姻缘。血入水中便飞旋起来,凝聚一团,形似一条龙,二老惊喜万分,相拥而泣,并为这精血之泉取名为“亚子”。“亚子”后经佛祖点化,修成正果,被佛道、儒家尊称为全国大神,上管仙界,中管人间,下管地狱的文昌菩萨。
碗泉山:剑州名山,碗泉山,又名九曲山。在川西一百二十里,与梓潼县毗邻,海拔880米,此山绵延百里,重峦叠嶂,森林茂密。参天古柏紧围仙山,祥云笼罩、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形态独特的108株古柏,暗合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代表108佛。相传常有上届使者临幸,故历来被人们视为圣山。山岩石壁上刻一对联:“一碗神泉映出许多风水,两尊活佛开来无数文人。”1985年,占地2000平方,重建古庙、并成立文化站。由于古柏环抱,风景秀丽,加之富有美丽的传说,招来八方游客,使碗泉群众文化活动响誉省内外,成为碗泉文化一大亮点,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单位,199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先进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