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地图
兴宁市相关地区地图:
风土人情
客家民居,兴宁的北边主要是山区,它的建筑以四角楼为主,村子成长方形,二层结构;因为地理关系,村子都傍山而建,一般也有水塘,旧是客家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没有鱼塘的话,要吃鱼就困难了。据老人介绍,四角楼在修建的时候,花费极为惊人,特别是用于建墙和泥的浆水,用的全是糯米浆!由此建成的墙壁,极为坚固,一般铁钉都难于钉进。如兴宁特色古民居何子渊故居等。兴宁的客家民居,主要分为北山南水两大风格。南边近似水乡,以围龙屋为主,主体结构是围龙屋,屋前有个禾坪,主要是用于晒谷等农事及红白喜事,禾坪前是口水塘,用于养鱼、洗衣和防火,夏天的时候,它就成了孩子们嬉水的乐园。大多数村子的前边都有一条用于农田灌溉的小河,小河里有鱼有虾。屋后有属于私人所有的茂密的竹林,竹林子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小鸟,与人们和平相处。客家围龙典型——花螺墩,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只能采取家族群居,建筑对外封闭、内部,敞开的居住地,这就是客家围龙屋。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规模较大,造型独特,被中外建筑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一大奇观。兴宁围龙屋有大有小,一般是三栋两横一围屋,正中一大门,两旁一小门。大的也有多横层、多围层的,其小门也跟着层数增多而增多。如叶塘黄雀湖黄屋、宁新东兴围攻(九厅十八井)均为三层围龙,合水官塘下黄屋有四层围龙,宁新花螺墩长兴围罗屋计有六层,据知是兴宁市内围数最多最典型的围龙屋。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是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的“太极圈”,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花螺墩长兴围罗屋的结构为三堂八横六围龙,堂分上中下三堂,横为三堂两侧纵列的房门对着堂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的横屋,围是堂屋后面半月形的围屋。如不身临其境,是不能体会到围龙屋整体结构的意义的。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大围屋的辉煌和衰落,走过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辛亥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故居
人文环境,客家,是历史上从黄河流域渐次南迁,后大部分聚居于闽、粤、赣边境,操客家方言,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一支汉族民系。兴宁现境域,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降,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当地原居民融合。据本次中国百县市国情调查,兴宁现在的居民,绝大部分是宋元明时期历经辗转迁徙定居于此的中原移民的后裔。千百年来,兴宁客家先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客居地的漫长岁月里,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融铸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精神,孕育出众多的著名客家代表人物。
领导分工
市委,书记:江理达主持市委全面工作,副书记:陈略宇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陈钢麟协助书记主持市委日常工作,常委:江理达、陈略宇、陈钢麟、吴寿康、谢伟堂、李昌龙、张小奎罗利娜、罗颖安、何志平、陈志宁、钟光振(挂任)、廖奇军市人大:主任:江理达。常务副主任:彭旺贤,副主任:罗纯辉、袁水祥、刘忠平、刘卫星、罗干忠。
市政府,市长:陈略宇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常务副市长:罗颖安协助市长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经贸、招商、经协、外经、安全监督、公安、司法、消防、环保、供电、二轻、中小企业、霞岚钒钛磁铁矿工作,联系工会、工商联,副市长:何剑清分管交通、公路、国土资源、计划生育、发改、统计、物价、粮食、盐业工作,李福泉分管卫生、民政、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打私、对台、宗教、残联工作,何建元分管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气象、畜牧、扶贫工作,夏思光分管财政、国税、地税、劳动保障、社保基金、建设、公共事业、房管、审计、金融、保险、证券工作,肖卫华分管教育、文广、广电、外事侨务、体育,联系侨联,李政访分管科技、档案、地方志、邮政、电信、移动、联通、信息化建设工作,罗苑铭分管市政府办公室、监察、人事编制、应急、法制、保密、驻外办事处、人民武装、人防工作,市长助理:黄涛分管旅游、商业、供销、物资、石油、烟草工作
地理环境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平远县、梅县相接,东部与梅县交界,南部与丰顺县、梅县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五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兴田街道办事处位于300多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中部,是粤、赣、闽三省陆路交通枢纽,粤东北部重要商品集散地,粤东次中心城市,兴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30平方千米),至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4.7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8.6万。兴城距广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至韶关407公里,至江西寻邬县128公里,至福建龙岩282公里,至梅州城区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1540毫米。兴宁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最高峰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水口圩镇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势总趋势是北西向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南北狭长,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公里。境内四周山岭绵亘,中部为300多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整个市(县)境形似扁舟。地貌类型主要分为5类: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阶地、台地等3类占总面积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兴宁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其余28个镇属韩江流域,镇内46条河溪水流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寻邬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合梅江,全长107公里,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长57.5公里,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经济状况
2011年上半年,兴宁市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稳定的发展势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450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实现农业总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实现农业增加值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贸易出口总额完成301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实际利用外资84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1%;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96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3%,其中税收收入140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15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9%。投资兴宁
2011年上半年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硬仗成效明显,成功引进了银通新能源汽车、神光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广东兴一实业等12个项目,总投资达44.58亿元。: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加快建设“一城两园六厂十项目”。“一城”即围绕打造50平方公里、可容纳50万人的中等城市目标,建设宜居兴城。“两园”即做好两个10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即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神光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六厂”即加大对总投资超80亿元的鸿源机电、联康药业、云山汽车、珍珠红酒厂、华润电力、霞岚钒钛磁铁矿等六厂(矿)的扶持和跟进力度,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十项目”即推进济广高速兴平段建设、梅河高速升级改造、鹰汕铁路兴宁段建设、广梅汕铁路扩能改造、合水水库灌区加固改造、罗浮河引水、万亩堤围改造、市一水厂迁建和集污管网建设、市二中扩建、兴宁美术馆建设等十大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发展硬环境。交通顺畅快捷。兴宁是闽粤赣三省边际陆路交通枢纽:205国道、225、226省道、广梅汕铁路和阜鹰汕快速铁路贯穿境内,梅河高速公路、兴畲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在兴宁总共设有8个出入口,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43.7公里,排在全省山区县市的第二位,火车客运、货运站距市区仅2公里。
园区设施完善。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兴工业园及永和科技工业园、华丰高新技术工业区、兴华新区位置优越,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土地储备充足,已有48家企业进园,其中规模以上有6家。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是梅州市县级首家被省人民政府确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能源储备充足。总装机容量达87万千瓦的华润兴宁电厂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境内已初步探明有33种矿产,霞岚钒钛磁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攀枝花。
工业基础好。形成了机电、汽车、冶金、工艺、纺织、建材、化工、食品、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有广东明珠、华威化工、鹏鑫科技、南丰电气、金雁电工、兴宁电机、恒兴生物、树人木业、广东鸿源等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南丰电气、富兴摩托、富农食品、华威化工、金雁电工等5家企业跨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系列球阀、变压器、机电及工艺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声誉;新圩、宁新、叶塘、泥陂分别被省政府列为工艺专业镇、纺织专业镇、养殖专业镇和技术创新专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