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镇地图
永和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状况
交通:石东线、晋南快速通道、大深线、草马线、灵石线等数条市级主干公路纵横境内,全镇通车里程149公里,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已开通永和至青阳、安海、深沪、英林、官桥、石狮等地公共汽车。供电:位于永和镇马坪村的晋南220KV输变电站已于199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镇24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电网改造。供水:永和自来水厂已破土动工。城镇建设:先后调整修编了整体规划,完成了镇区改造一期,二期工程,供电大楼、邮电大楼、镇区主干路绿化亮化工程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2003年全镇预计工农业总产值25.84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8.41亿元,财政收入77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0元。
永和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8672男9604女9068家庭户户数5857家庭户总人口(总)18120家庭户男9143家庭户女89770-14岁(总)40430-14岁男19680-14岁女207515-64岁(总)1353415-64岁男707115-64岁女646365岁及以上(总)109565岁及以上男56565岁及以上女53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4696
主要产业介绍
永和镇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加快,全镇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依托于烤烟、生猪和双苞菇“三大”产业的发展。烤烟是全镇的支柱产业,2004年实现烤烟产量150多万斤,产值709.2万元,居全县第二名;生猪产业为后续发展产业,2004年全镇生猪存栏19197头,出栏21965头,发展50头以上生猪养殖专业户22户,建立养殖示范小区4个;双苞菇为该镇的特色产业,2004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镇双苞菇糟到了大面积的损失,但是,该镇已经积累了双苞菇种植的技术经验,为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关键一步。[旅游资源]六池河畔全长15公里,河面较宽,是九道拐库区的主要蓄水地段,河畔水深而透明,加上两岸有青山相依,绿树相衬,是一个理想的栖息去处。
自然地理
永和镇位于上虞市东部,与余姚市交界,属虞东丘陵,平原、山坡兼有,平原区地势平坦,地质结构较好。全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5℃,年降雨量约1400mm,无霜期约240天,年日照时数约1960小时。永和自然资源较为丰富,有土地总面积46980亩,山林17548亩,水资源主要有四明湖总干渠和姚江。
历史渊源
永和自宋代始开埠,清代得名“永和”,意为“永结和好”,1961年,设立永和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建制,设立永和乡,1991年年改为镇建制,永和乡改为永和镇,现永和镇辖24个行政村,人口6.6万,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万多人,是闽南著名侨乡之一。
详细介绍
全镇200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671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工业总产值15046万元,占总产值的90%,完成工业流通企业税收基数7.6万元,超县下达任务2.11万元,比上年增长40%,完成财政收入45.98万元,超县下达任务8.08万元,比上年增长24%,全年粮食总产12177吨。农民人均收入增加200元,达到2002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完成引资项目22个,引资额6000万元,完成10万美元外资项目1个,投资1500万元的永和曾氏鞋业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吉安县群峰环保机砖厂落户县工业园并相继投产。全民创业取得新发展,由返乡青年投资500多万元的香赣腐竹厂,投资300多万元的庐陵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落户镇内。以锦源曾氏火腿厂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着力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培育各类种养大户和农副产品营销大户15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