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电子地图 > 梅州市地图 > 兴宁市地图 >
石马镇地图
石马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达65%,水面2000余亩,高虎脑水库、返步桥水库及正在兴建的下溪水库龙坊电站均坐落在镇域内,为全县重要的电力基地;萤石、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煤炭、金属镁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其中金属镁矿和石灰石可连续开采百年以上。

传说典故

书香第:清代以来,本区人士,大都知道马下八丘坪有位何善修者(人尊称他为善公),裔孙贵,远近闻名。善修有子九人,孙三十九人,曾玄甚多。其孙何登瀛,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举人,乾隆七年(1742)壬戍科钦赐明通进士,曾任江苏阜宁,山东博兴两县知县,有名于时,何宏则为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科举人,此即所谓“兄弟联登”者也。曾孙何崧乃嘉庆十三年(1808)戊辰恩科亚元(乡试时正主考所取的第一名为解元,如宋湘是副主考所取的第一名为亚元),道光年间石马名歌手何细四有两名歌:“科甲就算涯寒家”,“三个举人共厅下”。距今虽己一百八十年,还是作为饶有风趣的故事流传下来。此外,有童年秀才何远辉,某岁,下省城赴乡试,在船上不断地蹦跳、玩耍,干扰他人,人皆厌之,当船过何源县境“将军石”时,同船廪生、秀才异口同声趣他即景题咏,他毫不谦让,口占七律一首云:“漫说云台绘姓名,将军披甲势如生;兵屯草木山前押,威压蛟龙水底惊;锦绣云排诸葛阵,挽岩石筑亚夫城;秋来夜落梧桐叶;疑是军中刁斗声”。众人聆之,无敢和咏,甘拜下风。续行不久,远辉即失足坠水,一代英才,竟遭灭顶,闻者惜之,此为善修又一曾孙也。善修后裔,计有明通进士、亚元、举人,岁进士各一,廪生五,秀才六,济济多士,可谓盛极一时,尢在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岁,善修孙蕴元与其子远辉、让辉三人,同科考取秀才,哄动一时。何映柳赠书香第联有“是父是子”即指此也。嘉应州赵知州闻善修之令誉,特赠“兄北联登”匾额,复请陈大章挥“书香第”三字,悬于门额,以彰其事。
石马山歌与刁嫂子(传说):“…刁嫂子…老妹你过来…”这是客家山歌中独具浓厚乡气息的石马山歌的中衬词。刁嫂子,原姓张,长得标致,聪慧、独具一身男子汉气质。性格刚直,泼辣,好打不平。她歌才广博,对歌敏捷,能以歌代言,倾诉兴衰,歌唱出究人的呼声,所以威信很高,人们把她视为知心人。她十四岁出嫁,家境贫寒,丈夫暴病身亡,早年守寡,逼于生计,只好到蛇窿里(地名)王财主家做工。王财主是个奸刁恶的好色之徒,刁嫂子受尽凌辱,度日如年,在这困难的日子里,她只能借歌解愁,以歌鼓舞生活。一次,王财主乘刁嫂子倒痰盂之机,企图对她调戏,刁嫂子气得瞪起铜钱眼,山歌脱口而出,“蛇窿窟里蛇龟多,胡鳅滑子共一窝,一桶茶枯倒落去看你有命出窿么?”王财主深怕被人听见,败坏门风,随手拿起床前手杖恐吓道:“你敢在老子面前唱山歌,讲凤流,岂有此理!你敢再唱就打断你的脚簪筋”!刁嫂子面无惧色,昂头蔑视,即以歌还击“我嘴生来爱唱歌,天皇老子奈吾何,阎王面前都敢唱,难道怕你死摸罗”!王财主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边追边骂:“你,你,你……你这个刁小子,简直是无法无天……”刁嫂子急忙跑出门外,又回敬一首山歌:“你莫嫌涯刁小人,黄蜂虽细会叼人,王八头上叼一针,人面兽心显原形。”此时,门外己围着密密麻麻看热闹的人群。大家看到这条凶恶的色狼,气得象条丧家之犬,无不夸赞刁嫂子的歌才和胆量,因为“小”和“嫂”近音,故被人称为刁嫂子了。……,不久,王财主把刁嫂子逐出家门后,转嫁到兴宁北部山区罗岗袁屋,夫妻和睦,生活幸福,终日还是歌不离口。刁嫂子走后,家乡人民者十分怀念她。以前的歌友都是挑长担的人,他们上江西时,正巧要从刁嫂子屋对门的小山径经过,因此每当来到这里,都要歇脚乘凉、喝水,不顾长途挑担的疲劳,欢笑地对刁嫂子家门大声地唱起来:“嗬嗨—刁嫂子老妹你过来……”。久而久之,这句引子便溶进山歌之中成为今天石马山歌板调的独特色,为后人传唱不衰。

自然环境

境内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小山丘多,构成若干狭长盆地,主要有两支山脉。第一支由铁山嶂向西南延伸,阿婆石为最高,海拔682米,第二支由箭竹顶向东南转南方向延伸,雷峰寨为最高,海拔556米。石马河水系经石岌、上庄、下庄、三社、虎石、马上、马下、马石、新石、郑塘、新田、刁田、新群、陶背、小水、秀水、向前、洋门、桥下自东向西注入石壁水库。年均降雨量为1447毫米,年均气温20.4℃,最低气温零下2.7℃(1967年1月17日),最高气温为38.3℃(1978年8月1日),平均日照时数2065.1小时。1985年后开始实施封山育林,通过各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我镇林地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0%,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历史沿革

旧时石马镇由上庄、下庄、小水、刁田、礤下、马下、洋门、蕉坑8个堡组成,旧时曾称石马乡。建国后,1949年至1951年属龙石区(区址在龙田),1951年10月从龙石区划出设石马区(第十二区);1956年12月改为石马乡,1958年9月改为石马公社,1978年3月,分为石马、洋门两个公社,1983年11月撤消洋门公社并为石马公社,又改为石马区。1987年3月石马区改为石马镇。

石马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049男10570女9479家庭户户数4937家庭户总人口(总)19922家庭户男10486家庭户女94360-14岁(总)54630-14岁男30820-14岁女238115-64岁(总)1359115-64岁男698115-64岁女661065岁及以上(总)99565岁及以上男50765岁及以上女48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9676

石马镇历史人物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辛亥革命元老,老革命家、教育家;兴宁石马“光裕庐”开基祖。1903年与丘逢甲、萧惠长、罗幼山等人创办兴民学堂,并亲担首任学监,是兴宁一中、兴民中学的创始人之一。1904年冬,又在原乡与陈少岳、何公博等人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即石马中心小学前身〉,任董事会主席,创办新学之先河……,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同盟会后,最早入盟的会员之一。曾秘密参与黄花岗、黄冈起义后勤筹备工作,在学生中宣扬革命,始终一节!,民国初年,毅然将自己保定军校毕业的同胞兄弟何贯中送到孙中山先生身边从军征战,累立战功,升任营长。1920年,在平叛桂系军阀时壮烈牺牲,年仅32岁,后孙中山大元帅追授他为团长,安葬在广州“粤军第一师将士陵园”,原兴宁县长——史学家罗师扬亲为烈士贯中题写碑文。1913年,兴宁设县议会,何子渊被公推为副议长,后任议长,兼任兴民学堂董事长。与县长罗幼山一同治邑,先后提出振兴山林、开办实业、禁鸦片、禁赌博等重大方案,并得以实施。1920年起,出任粤军总司令部咨议……,1925年春,东征军攻陷兴宁时,与罗幼山县长带粮、带物和款项慰问张发奎、蒋光鼐等东征军全体将士,拜会了国共领导人蒋介石先生、周恩来同志,并陪同演讲,点燃革命火种……当年同盟会成立,刚获推举首任同盟会会计的何天炯先生(民国四元勋之一),回忆起曾奔走全县劝导亲友、族人酬款,全力支持其东渡日本留学,为革命、为同志不惜赴汤蹈火,有情有义的子渊族叔;想起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禁泪如雨下,彻夜难眠!挥笔写下<忆子渊族叔>:遥寄感激、思念之情!,久虚无简上星窝,羡煞山居万象和;爱我几人同骨肉,哀时无术弥风波。秋容渐向风前老,诗思偏从客里多;欲访故园赤松子,征程十丈竟如何!,1920年代初,何子渊到广州中华民国大元帅府找孙中山大元帅汇报工作,中山先生因公务繁忙不便久陪,便安排于佑任全程陪伴,当何子渊离穗返乡之时,中山先生特地交代后来出任中华民国监察院院长的于佑任“给子渊公作一副春联带回去……”: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在1939年冬,“粤北大捷”之抗日战争时期,曾特地为粤军总司令部咨议——何子渊题作“五代同堂”花梨原木大匾相赠。悬于何子渊故居“光裕庐”中堂。1941年夏,何子渊退休后,赋闲在家,溘然长逝,无疾而终;享年七十六岁.....。1949年7月,胡琏兵团【国军第十二兵团】退守汕头路过兴宁,在石马休整,一度曾将指挥中心设在光裕庐,首先进入光裕庐大门的军人被中堂张发奎横匾给镇住了,立即列队、立正向陆军总司令“张发奎”将军致敬……,注:以上材料节选自《兴宁先贤事迹之21》、《何氏族谱总谱》、馆藏《民国档案》等文献
何南凤1588—1651:何南凤,兴宁石马马下乡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南凤世家书香,父疑吾,字心吾,明代万历年间岁贡生,母刘氏。南凤生而颖悟,过目成诵,每试辄冠军,年十五,入秀才,博览群书。早年,偶阅佛教《坛经》,恍然有悟,决计出家。他的父亲得知后,把他从佛寺带回来,仍叫他专心研究儒家经籍,年二十八中举(明万历四十年己卯),第二年入京会试,在途中遇见了黄山的普门禅师,相与谈禅,志趣相投,便又决定出家,再当和尚,远游山东、浙江、江苏、江西、福建。近至平远、龙川、潮州等地名寺。也曾在神光山佛寺住持多年,并在神光山麓亲建曹源寺一座。晚年定居江西南昌普济山,在寺内坐而逝。南凤逝世后,他的门徒印致在普济山建塔一座,在塔内安葬南凤的骨骸。当年神光山南凤的僧徒也在曹源寺右边修建南凤的衣冠冢,安葬南凤的的发爪、法器遗物。南凤有子二人,长名先甲,次名先庚,都入了秀才,一说先甲早年曾参加反清复明起事。南凤信佛参禅,当了和尚,却不拘形式上的仪节和禁戒,仍饮酒食肉。娶妻生子,“成婚后,妻亦和,得子后,子亦孝”。南凤性至孝,自谓“会元及第之念,幼长怀之,参禅看破。只因会试欠债,思得一薄宦以偿,再以慰老母殷望”。但他终未做官,晚年思念“老母在堂,杖履归省,依依亲舍者数年。”,南凤出家后,虽参禅弃儒,但终不忘儒。他认为儒释本无二致,僧和俗也是可通的。他以儒家的“格物、致和、平天下”与释氏之“明心见性度众生”为宗旨,时而出家,时而还俗,毫无拘束。作《半僧先生传》以自况。自谓“一言半语,本诸先圣之要,出诸自得之真。信得及者,依而行之,直可超凡入圣,度生死苦。则谓之半僧先生而己矣。”所著诗文不少,但他不愿集而成书,每数月,即取手稿投之于水火。今仅存他的门徒辑录的诗六十四首,歌吟赞偈十一首,尽牍八篇,文十二篇,名曰《初堂余稿》。前人有评:“疾没世而名不称,非先生志也。独怪今来,实学真才,脱然名利如先生者。回不多觏。”
王粤麟:王粤麟,字仁甫,号兰斋,雍正十年(1732)中举人,出任湖南省桂东县的县令。他办理政务,精明练达,揭发判处案件,真象神灵,打官司的人都互相警戒不要多生是非了。后调任湖南武陵县,武陵向来是事务纷繁的县份,往来的官吏很多,公务烦忙,应酬频繁,供应颇感困难,但粤麟却处理得井井有条,事情办得好,又没有加重人民的负担。上级有些疑难的案件,交给他审理,很快就能结案判决。邻县有个船户谋杀搭客,杀死后,用绳索把尸首和大石条绑在一起,投到水潭中去,不久绳索断了,死尸浮起来,随河水流入武陵境。粤麟下乡视察,查到这个死尸,他认真查验,发现尸首上有明显的刀痕,确认为他一定是被盗贼谋杀的。于是他挑选了几十名干练的衙役,沿河逆水而上,仔细探访查缉,果然在武溪抓到了那个杀人的强盗。粤麟只审他一次,那强盗便乖乖的承认。粤麟便具呈把这件案情的经过上报抚军(即巡抚、省行政长官),抚军再报朝迁,清高宗皇帝看了十分高兴,提升粤麟担任贵州省永宁州的知州,同时发下诏书表扬粤麟,并且发下圣旨晓喻天下,叫所有做县令的人,都应该以粤麟为榜样,粤麟感激皇帝的恩遇,更加兢兢业业,图谋报答皇恩。这时适逢粤麟的母亲逝世,只好回家治丧。孝服期满后,朝迁准备派他到湖北做官,这时全国各地都知道王粤麟是一个有才能的官吏,上级长官见到他,个个都表示钦佩。适逢湖北省江夏县的县令出缺,朝迁想挑选适当的人去接任,但没有可胜任的人,于是便委派粤麟去担任江夏县令。在江夏任职三年,粤麟和在武陵时一样尽职,而且更加清廉谨慎,上级长官怜惜他,提升他任荆门州的知州,接首因为交代未清,受到免职处分,且抄没他的家财。原先,粤麟担任江夏县令时,革除了羡钱和赋税的陋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因此也就减少了县财政的收入。粤麟除了规定的常年薪俸外,没有一点余钱,而公差应酬又十分频繁,因而不得不动了公款。可是,上级长官一向是清楚他廉洁的,得到所属的同事帮助,得恢复原来的官职。乾隆三十四年发放粤麟了放湖南,准备仍派他担任知州,还没有派出,便在长沙逝世了,武陵的人听到了,间有流泪衰悼的,并为他立了碑石,当作神明一样祭祀他。
何映柳(1715—1779):何映柳,字毓载,号麟山,乾隆六年(1741年)中了举人,第二年接连中了进士,出任云南省临安府通海县的县令。他到任后,惩办奸邪,革除弊害,政绩卓著,受到人们的称颂。当地的布政使(总督、巡抚的属官)赵城很看重他,当他离任前,赵城信照古代赵赵齐州的故事(赵齐州、名轨、隋文商明,为齐州别驾,为官清正。《隋书、循吏传》论曰,赵轨秩满,酌水钱离,清矣?)以水当酒,给他饯行,赞扬他为官清白似水,后调宁洱县令。宁洱是普洱府,是有名的难治的县,狡黠的官吏和奸诈的衙役,互相勾结、为非作歹,映柳到任后,每天严肃地坐在公堂上,等待办案,一有诉讼人到来投诉时,便随即审讯判决,一时案桌上没有拖延未决的案卷。每逢因公下乡,映柳尽量减少随行人员,并自己带了用费,不打扰人民。人民几乎忘记他原是一个下乡来勘验案情的长官。由于他政绩卓著,提升为剑州吏(即知州),。到剑州上任几个月后,因父亲年老,请准辞官归家。宁洱有丰富的银矿,映柳在宁洱担任县令时,有某姓大商人,屡次呈请准他投资开采,映柳不答应,那个商人是有相当势力的,买通一位大官要胁映柳,映柳更加坚决拒绝。他说,矿业还没有兴办,人们听到开矿的风声便埋怨起来了,实在大不方便。那位大官也无可奈何,终于听从映柳的意见。映柳辞官回家几年后,矿山附近的人便发生叛乱,询问他是什么原因,果然是因为开矿激怒了当地的人民,这时才佩服映柳有先见之明啊。映柳为人坚毅严正,人们不敢私情去请托他,辞官归家后,对父母十分孝顺,长年不到城市,他家属中有一妇人的牛被贼偷走了,那妇人到县官那儿去报案,县官没有理睬她。那妇人家里的人知道县令平素很敬重映柳,想请映柳去向县令说一说,映柳坚辞不去,但他终于拿出比那牛还要高的价钱去偿还给那妇人,当时兴宁的县令唐仕谨仰慕映柳的道德学问,却没有机会想见,特地写了信和准备了礼物和银元,派使者三次到映柳的家乡迎接他。映柳到后,受到盛情的款待。有人便议论唐士谨,说他竟好似东汉的陈藩崇敬徐稚一样,真太过分啊(陈藩担任豫州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唯独给徐稚专设一张大椅、徐稚到来恭迎他坐,徐稚走后,又把大椅悬挂起来不给别人坐)映柳就是象这样的被人敬重。映柳为人,生活十分俭朴,清贫刻苦,严以律己。他在外做了十年官,从没有携带家眷,经常穿粗布黑衣,着草鞋,好像一个教蒙馆的老头儿,但他对风教道义,却十分重视,对生平交游的老师、朋友、念念不忘。给他授业的老师何遂,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八十岁了,以岁贡生被派担任广东始兴县的训导,映柳给他亲自筹办旅费,并护送他赴任。当时的人都十分钦佩重视情义。六十五岁时,在家逝世。
何公博(1874—1911):(何宝松撰),何公博,名天瀚,1874年12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兴宁石马区新群乡。父何开秀是个普通农民,虽家道清贫,亦极力勉励其子力学。公博天资聪慧,少年时期即为邑贤经学名师罗斧月先生赞许,常在公博所写的文章上作高度赞扬的批语。1898年他考取秀才。随后,为了钻研学术,赴汕头岭东同学堂进行深造,深得该校主办人丘逢甲、何仕果、温仲和(均系前清进士)的器重,旋被破格提聘为该校教师。在同文学堂期间,他受到丘逢甲等人的熏陶,知识日增,思想日新。1903年秋,何公博鼓励和支持其堂弟何天炯(字晓柳)东渡日本留学。他认为救国必须从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着手,于1904年辞去同文学堂教师职务,与邑贤罗幼山、肖会长、陈少岳、罗则桓等在兴宁县城创办兴民学堂(即现在兴民中学前身)。同年冬,又在原乡与陈少岳、何子渊等人创办“石马两等小学堂”,开兴宁办新学之先河。1905年春,他的堂弟何晓柳回家探亲,公博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即随何晓柳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早稻田大学业攻读政治法律,同年秋加入同盟会,矢志推翻满清王朝,并被孙中山先生任命为同盟会广东支部长长(见邹鲁编著《国民党史稿》),为国民革命做了许多重大的工作。1907年同盟会为了发展广东的革命力量,特饬何公博、朱执信、高剑父等会员回到广州,在广府中学堂及两广方言学堂担任教师,籍以宣传革命,发展组织。黄花岗之役,一些党人在失败后曾躲避于方言学堂,在何公博的掩护照顾下得以脱险。有一说黄克强先生在事败后也先到方言学堂,然后化装潜到河南(即珠江南岸)徐宗汉(同盟会女会员)家里。再由徐宗汉掩护脱险转赴香港。公博因长期肩负革命工作,兼之教务繁重,积劳成疾,于1911年(辛亥)夏季,返里养疴,不幸于同年九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三十八岁。次月,武昌起义成功,广东光复,胡汉民督粤,电请公博出任教育司长,孰知先生己逝矣!公博遗体葬于故里,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墓碑曰:何公天瀚之墓。可惜此碑在十年浩劫期间被挖掉毁坏。公博的生平事迹,因老一辈亲友均己去逝,所作诗文荡然无存,无法为之作祥尽的叙述,唯朱执信先生生前对何之堂弟说过:公博之文章道德,深为吾辈所推崇。
何天炯(1877—1925):何天炯,字晓柳,本区新群乡人,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躯,他早年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深恨满清的封建统治,向往民主政体,1903年,他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政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日本时,他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秋瑾、章太炎、廖仲恺、朱执信、清精卫、胡汉民等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天炯毅然参加。同盟会最初的组织设总理一人(孙中山)、协理一人(黄兴)、下设三个部门,就是书记、庶务、会计。第一任书记为胡汉民、第一任庶务由黄兴兼任,第一任会计为何天炯。后来天炯调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会计一职由廖仲恺继任。天炯加入同盟会后,协助孙中山在党内起领导骨干作用,当1906到1908年间,同盟会在国内所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都告失败,一部分意志薄弱的会员表示消极,与组织脱离了联系。这时孙中山、黄兴都不在日本,同盟会成了群龙无首,组织涣散。何天炯与吴玉章尽力设法团结各省在东京的会员,加强联系,使同盟会总部的工作得以正常进行,吴玉章所著《辛亥革命》一书,曾着重提及此事。何天炯在日本积极进行革命工作,除了广泛联系留日的爱国人士外,还积极联系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朝野人士,如犬养毅、头山满、宫崎寅藏兄弟等,尤其是和宫崎寅藏的交情特别深厚,宫崎素擅音乐,有一次天炯对他谈到同盟会的经费支绌,宫崎便毅然为同盟会筹集经费到街头去卖唱。宫崎一家弟兄三人对中国革命全力支持、始终不渝,这和天炯与他们共同的政治卓识与深厚交情有重大的关系。一九一一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领导了广州起义。事前,天炯由日本秘密回到香港,参与筹备策划。当时,他担任由香港至广州的运输联络工作,运送枪支弹药。起义之日,他在香港组织了五十多人的敢死队,亲率前来广州参加,到了广州,起义己告失败,只得折返香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于一九一二年一月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委派唐绍仪为驻日全权代表,何天炯为副代表,唐绍仪没有到日本,实际上,由何天炯执行全权代表职务。一九一六年,袁世凯称帝,何天炯与执信等密谋讨袁,事败,避居海外,袁世凯悬赏十万元缉捕何天炯与朱执信。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又派何天炯为驻日全权代表,由于天炯过去与日本朝野人士有密切往来,乃派他出任使节,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外交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日本人民更多的支持。后来,天炯回国担任总统府最高顾问,当陈炯明叛乱,围攻总统府,孙中山处于危难之时,天炯焦急万状,曾迂回火网,冒枪林弹雨,潜行至沙面,拟以私人关系商请英国领事以正义行动协助孙中山脱险。后来听到孙中山安全登上水丰舰才放心下来。一九二一年夏,陈炯明叛变后,广东境风陷于战乱,何天炯原患心脏病,因愤陈炯明叛变,病情增剧,遂返原籍休养。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协助下,改组国民党,何天炯在乡阅报,得悉国民党内上层领导之间,在联共问题上发生分歧,于是扶病到了广州,斡旋于廖仲凯与胡汉民之间,尽力调和党内意见,服从孙中山实行三大政策,使国共合作得以巩固和发展。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天炯悲痛万分,由于心力交瘁,遂病入膏肓,于同年七月逝世于广州博爱医院,终年四十九岁。何天炯遗著有《革命史衡》、《山居一年半》、《无赫斋诗草》、可惜前二种己遗失不传。《无赫斋诗草》是他的次子何承天搜集他平生所作大部分诗词,于一九三七年刊行于世。
陈汉标传(1906---1982):陈汉标,石马刁田乡人,早年在兴民中学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理学院,翌年转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1931年毕业,留校任心理助教,1937年,在昆明联合大学任教。1940年留学美国,在依阿华大学当研究生,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1946年10月回国,任岭南大学教授。建国后的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任华南师范学院教授、心理学研究室主任。陈教授毕生致力于心理学的研究,于儿童心理学尤有高深的造诣,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早在清华大学任事时,即在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以英文撰写的《在简单推理中的两性差异》、《塞斯顿推理测验的研究》等论文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引导美国心理学界的重视。在美国留学期间,更发表了关于婴儿言语发展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一、二十篇,对美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广泛和积极的影响。陈教授从事教学和著作外,还参加好些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在留学美国时,参加过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儿童研究会等组织。回国后参加了清华同学会、华南心理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学报》编委,广东心理学会理事长,华南师院民盟支部教育系小组长,广东民盟文教科技委员会委员。当全国心理学第一、二、三届学术年会时,他均以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和广东代表的身份参加会议。1957年被指派为我国出席国际心理学会议的代表。他并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常委等职。1982年去世。全国心理学界深致哀悼。《心理学报》发展文章,认为是我国心理学界的一大损失。

基本信息

石马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东南部,东邻乐安县,属山区丘陵地带,面积214平方公里,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275个村组,264个自然村,6883户,3.2万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明嘉靖年间官居南太常卿的郭汝霖,原上海警备区司令员曾传芳,原中央军委常委、纪委书记郭林祥上将,原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卢继昌等出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高虎脑战役还曾留下了一代伟人朱德总司令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