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陂镇地图
新陂镇相关地区地图:
领导分工
党委委员:温俊朋,党委委员:罗晋导,党委委员:王菊芬,党委委员:陈忠,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谢海明,党委委员:人大副主席:张祖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余小青,副镇长:钟俏锋,副镇长:罗汉新,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毛响东,党委副书记:罗国强,党委副书记:镇长:何志东,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幸国平财务公开
兴宁市新陂镇2009年第一季度财务公开,先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28382.5元,收入503228.0元,支出515947.9元,本季结余15662.6元。茅塘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715.7元,收入35252.0元,支出35358.1元,本季结余609.6元。福庆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19564.5元,收入50950.0元,支出70471.2元,本季结余43.3元。福民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11439.4元,收入33817.5元,支出45041.5元,本季结余215.4元。福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906.2元,收入27835.0元,支出27831.2元,本季结余910.0元。茶塘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3651.5元,收入16619.0元,支出18397.9元,本季结余1872.5元。乐仙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7832.2元,收入26021.5元,支出33750.9元,本季结余102.8元。三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26660.8元,收入87715.5元,支出110001.7元,本季结余4374.6元。新元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209732.0元,收入59130.6元,支出229924.0元,本季结余38938.6元。家庄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31357.8元,收入42945.0元,支出43003.3元,本季结余31299.5元。华新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917.2元,收入22986.0元,支出23540.0元,本季结余363.2元。新金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7516.4元,收入33459.0元,支出36965.2元,本季结余4010.2元。上长岭村第一季度期初余额11338.1元,收入124255.0元,支出128408.3元,本季结余7184.9元。自然资源
境内主要动物有狐狸、黄猄、黄牛、水牛、猪、羊、狗、猫、兔、松鼠、家鼠、钱鼠、田鼠、蝙蝠、啄木鸟、猫头鹰、杜鹃、麻雀、斑鸠、长尾鹊、喜鹊、鹧鸪、竹鸡、米鸡、家鸡、乌鸦、田锦、白鹤、翠鸟、黄莺、青丝鸟、鸭、鹅、鸽、八哥、百劳等兽禽。还有穿山甲、蛇类,龟、鳖、水獭、蛙类、蟾蜍、蜥蜴、螃蟹、蚬、蚌、螺、蜗牛、蚯蚓、水蛭等爬行、软体动物。鱼类有石斑鱼、塘虱、黄鳝、泥鳅、白鳝、斑鱼、鲶、鲮、鲢、鳙、鲩、青鱼、鲤、虾、鲫、斗鱼等。昆虫有蚁类、蝶类、蛾类、蚕类、蜂类、蜘蛛、螳螂、蜈蚣、蝉、牛屎粪、蟑螂、蜻蜓、萤火虫、蟋蟀……及稻、麦、豆、薯、蔬菜、水果等作物益、害虫等。植物主要有松、杉、柏、樟、柿、栗、油茶、荷木、桉、桐、相思……各种乔木、灌木类和龙眼、荔枝、柚、桃、李、杨桃、香(大)蕉等水果类及苗竹、麻竹、泥竹、黄竹、油筋竹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花生、黄豆、芋头、玉米、茶叶等,蔬菜主要有青菜、白菜、韭菜、萝卜、瓜类、豆类等,花卉有桂花、石榴花、美人蕉、夜来香、日日新、大红花、鸡冠花、凤仙花、迎春花、牵牛花、山茶花、君子兰、万年青、丁香花、茉莉、菊、文竹、米兰、百合、杏花、梅花、玫瑰、月季、仙人掌、纸爆花、蔷薇、吊兰、墨兰、蟹爪兰等,还有芒萁、香草、白花蒲、鹧鸪草、红萍、水浮莲、过塘蛇、紫云英、田青、芒秆、杉茜、菖蒲、辣蓼、水草、鸭舌草等野生茜草。电力资源
(1)乐仙电站:1959年底,仙人座石水库竣工后,于1960年即兴建水库电站,装机容量为56千瓦,发电量可达30千瓦,所发的电供镇政府、圩镇各单位及厂、场照明用,1977年因天旱水力资源不足,加上发电机有毛病需维修而停止生产。于1980年改装发电机,改装后装机容量为30千瓦,1980年后水库由县水电局接管。(2)响水寨电站:1971年2月响水寨水库竣工,即兴建响水寨电站。电站装机容量为75千瓦,发电量可达60千瓦,所发的电供先声村、镇政府、圩镇各单位、厂场、中学、一小照明及动力用,实供30千瓦。1978年以前,年发电量与乐仙电站未分开而无确凿数据。1979年发电量为12060度,1980年32300度,1981年15800度,1982年14120度。1983年以后停发电,主要原因:发电用的涵管漏水大,发电时水库主涵向主坝渗水。为继续发电,曾进行修理。
水力资源
主要河流有3条:(1)乐仙河,乐仙河属跨镇内河。发源地在乐仙村顿塘,自西向东流经乐仙水库、双车、戴湖、仙人座石水库、石陂头、林陂肚、豆子坜、福丰村峰山围、月形上屋、家庄村新安桥、坝心陂、米寨村黄竹坜出宁江河,全长10公里。1973年,新陂公社党委、革委组织乐仙河堤两岸受益村的干部、群众对乐仙河进行移河改道,使乐仙河由地面河变为地下河。从此改变了过去弯弯曲曲有114个弯的旧貌,改变过去每遇暴雨或山洪暴发即冲决堤围、淹浸田园房舍;天晴时,水量涸竭对沿河一带农田灌溉不足的现象,使乐仙河两岸的乐仙、福丰、新元、家庄、管岭等村4860亩农田解除了旱涝威胁。(2)麻岭河,麻岭河发源于原叶南镇富祝黄竹塘入麻岭水库。新陂境内全长4.2公里,由麻岭水库流经叶南河西村、麻岭村,新陂镇三新、上长岭、新元、家庄、华新等5个村与九莱口河汇合于华新经米寨岗出宁江。1974年冬整治前是一条地面河,常决堤崩圳。整治后,经裁弯取直,全程缩为3.5公里,改道后使沿河两岸5000多亩农田基本上解除了洪患。但由于上、下游之间高度差距大,上游积沙甚厚,三新上下楼、上长岭铁场社下一段河内淤沙上升,导致河底日益变浅。1978年5月5日,麻岭水库内日降雨量达90毫米,排洪道出水40多厘米,河内洪水流量达到极限,至使麻岭河堤两岸塌坡19处1634米。此后虽组织沿堤两岸群众进行修复,但由于麻岭水库库容量小,集雨面积大,每遇暴雨麻岭河水暴涨,三新、上长岭地段仍受洪患威胁。(3)曾坑河,曾坑河发源于新陂曾坑上游棉輋,自西向东流经茅塘村吴排岭下,经福兴、兴城纳入宁江。老河全程7480米,中有鸡麻颈水在茅塘小学侧汇合,石屐河在冇窑里汇合。由于历史上水土流失大,河床淤积4至5米高的坭沙,洪水一来,经常崩堤,严重威胁淹浸两岸良田,并抬高地下水位,影响农业生产。解放后新陂人民政府发动群众于1954年在曾坑山溪口兴建了曾坑水库,并于1975年冬对曾坑河进行了移河改道,新河道长6470米,新开曾坑河水流畅通,从而使沿河两岸4900亩农田得到了灌溉和增强了汛期排涝功能。主要水库有3座:(1)仙人坐石水库:仙人坐石水库库区位于乐仙戴湖、青年、半坑村门口至乐仙山口处,集雨面积10.3平方公里,库容392万立方米。1959年8月,新陂公社党委发动全社群众,组织万人上阵,日进土方5000立方米,最高达7000立方米,总土方122000立方米,石方1180立方米,苦战一个月,完成了主坝工程。加上其它配套工程,总的施工费用121000元,其中县投资48200元,于1959年12月竣工。建库时,移民130户、578人,淹浸移民村的田园475亩。建库后,使乐仙、福丰、新元、家庄、管岭等村4860亩农田足于灌溉。1960年1月,仙人坐石发电站建成。2003年6月,建成新陂供水厂,利用乐仙水库的水资源向农户供应优质自来水。(2)曾坑水库:曾坑水库位于曾坑山溪口七圣仙娘庙两旁山的夹颈处,集雨面积为9.44平方公里,总库容207.2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2.8万立方米。1953年11月,新陂区人民政府根据农民对搞好农业生产的高涨热情,解决农民的迫切需要,兴建曾坑水库,蓄水防旱。组织发动农民利用附近山泥黄粘土修筑土坝,土坝下就地浇筑钢筋混凝土圆形放水涵,坝侧设排洪道,遇大雨时排洪。于1955年11月进行扩建,1957年竣工。由于兴建水库时省工省费,采用民办公助办法,总工程投资2.7亿元(现折合为2.7万元)。由于主坝质量差,涵管破裂渗漏,1984年处理了拉杆支架基础。2001年冬投资73万元进行除险加固工程,消除了水库隐患。(3)响水寨水库,响水寨水库位于先声村响水寨,集雨面积3平方公里,库容为120万立方米。1970年12月,新陂公社党委自筹资金,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时抽调生产队劳力,组织4000多人上阵;初中以上学生,老师停课十余天支援。苦干3个月,完成了主坝工程,于1971年2月竣工。建库时受浸占用水旱田87.1亩。水库建成后,7个村受益,可灌溉5160亩农田。2004年冬,省拨款160万元对水库除险加固,主坝内坡面采用混凝土,并兴建泵房、管理房。解除了水库长期不安全运行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