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店镇地图
宣化店镇相关地区地图:
交通运输
宣化店镇交通运输比较发达。“108”国道贯穿全境,南到武汉148公里,西距京珠高速公路40公里,北离312国道60公里,“宣苏”、“宣卡”、“三宣”、“宣山”、“悟宣”公路四通八达,实有通车里程208公里,镇村公路交织成网,全镇拥有各类车2000多辆。
规划情况
宣化店镇于2001年进行修编,规划期2001年至2015年,完成11个村的规划修编工作。其中2001年完成修编8个村,2006年完成3个村。
资源
宣化店镇物产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有“挑不完的宣化店”之称。矿产方面,现已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金、铜、铁等,非金属矿有萤石、大理石、云母、稀土共20多种,特别是萤石储量80多万吨,平均品位82.2%,宣化店中原萤石有限责任公司年生产萤石精粉2万吨,年产值1500万元,利税200万元,二OO四年起打入国际市场白云母、瓷石也是中原地区独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河西会馆、中原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会场、东峰庵等革命遗址和纪念地同九女潭、金山岗风景区、中原突围拍摄现场一起构成了历史文物和自然景观交织一起的颇具特色的旅游线路。
文化教育
宣化店镇各类学校:大悟县宣化镇新店村小学
历史文化
宣化店镇历史悠久,建镇时间早,据考证,400年前这里开成了集市。1933年前,宣化店归河南省罗山县管辖,为罗山县重镇,并多次在这里设临时县衙,1933年礼山县建县时将宣化店划归湖北省礼山县管辖。中原军区部队在鄂、豫边界战斗期间,宣化店为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周恩来、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一大批革命前辈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这里是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拉开全国解放战争序幕的地方。周恩来与美蒋代表谈判旧址、中原军区司令部、中原军区会场遗址均保存完好,并分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红色经典景区,2006年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视剧《中原突围》、《徐海东将军》、《枫叶正红》、《大别山上红旗飘》均在宣化店成功拍摄。这里曾是鄂豫两省商贸中心,河西会馆就是明清年代湖北商人在河南省所设商会会馆,专供两省商贾洽谈生意和商品交易之用。直到现在河南周边乡镇不仅与宣化店保持着密切的交往,而且商贸往来十分活跃。在市场交易方面,与河南的交易量约占交易总量的50%。
基础建设
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当地党委政府通过多方筹资和上级扶持资金,在维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5.8亿。电信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市话交换机容量10000门。电话用户7650户,到2006年,通电话村40个,电话普及率达到55%,镇内建移动通信基站12个,移动电话拥有量达到9800部。电力相对充裕,镇内有35KV输变电站一座,形成以10KV线路为骨干的输变电网络,全镇村村户户通电,80%的家庭拥有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村村通广播电视,镇区内有线电视率达到100%,节目套数达到25套,实现全天候播放。
公用设施
1、已建成以东河街、姚畈街、万畈中心村、茶坳商贸区、张墩、七里岗等为主体的8个中心村,农副产品商贸区,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文化商贸于一体的村级建设。2、供水情况:该镇建成以镇域蓄水能力达吨,供水25000人为主体,以河棚、姚畈等25个行政村集中供水或引流水的为辅的供水网络,全镇可集中供水人口达42000余人。宣化店镇,3、燃气供热情况:该镇自2002年以来先后引进沼气技术和安装利用达4个村,320户,镇域自1986年兴建了蓄量m2液化气站一座,蜂锅煤球场15处。2006年以来张墩、莲花等村逐步引进板栗苞机制混合木炭技术。发展前景较好,正在开发利用。传统新炭林室制白木炭产量稳中有升,能够全面满足全镇工农生产和外销,储备等用。3.公路交通道路情况:武封公路穿镇而过,镇内有悟宣、岳宣、苏宣、宣卡等通省通吸乡公路5条,全长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公里,直通40个村组,实现黑色化和硬化。4.水域、防洪排水及桥梁情况,全镇有中型水库1座,蓄水米3,小(一)型水库1座蓄水米3,小(二)型水库10座,中小塘堰8000余处,分别为防洪蓄水灌溉为主,发电、养殖、生态旅游为辅听综合水域。全镇库区高低灌渠达120平米,境内主支干河流20余条,规模型桥梁10余座。5.园林绿化及环境卫生情况,该镇城区绿化面积5亩,园林覆盖率达30%。其中名贵花木70余种,城区配备园林灌水车一台,环卫清理车一台,垃圾集中处理站一座,环境保洁员10名,卫生协管员50名,目前各行政村新农村文明卫生村建设已达标20个村,受省市县表彰文明卫生村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