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电子地图 > 六安市地图 > 寿县地图 >
迎河镇地图
迎河镇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迎河镇原名迎河集,濒淠河东岸,傍水为市。民国时为建制镇。南与张李乡接壤,北与正阳镇毗邻,东连草席基地板桥镇。历史悠久,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经济繁荣、水陆交融,是寿县西南边陲的重镇。迎河镇土地面积114.5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2个街道。

医疗条件

迎河镇医疗条件也得到极大的改善:迎河镇中心卫生院已建成中国国家乙级甲等医院,拥有“安乐卡630”B超机、动态心电图机、CT机、彩超机等医疗设备,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达到全市同类医院的领先水平,为全镇及周边县、乡人民健康提供了良好的诊治条件。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有高中一所,初中两所,安徽省级农村示范幼儿园一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达7000多人,每年有近千人完成高初中学业,有60%左右的学生跨入大学、大专门槛,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学校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镇建成教学楼13栋,初步形成了区域教育体系,扫盲、普九顺利通过安徽省省政府和中国国家级验收。

集资修路

迎河镇是寿县的西大门,境内310国道6公里,省道李石路迎河段9.5公里,县道十迎路6.2公里,全镇石碴路65公里。寿县“村村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以来,迎河镇抢抓机遇,激发民力,广泛发动捐资,干、群合力,完成“村村通”水泥路面19公里,超额完成县下达的16.1公里的建设任务,代表寿县接受了六安市的“村村通”工程检查验收。在寿县全面部署“村村通”工程的前夜,迎河镇已帅先谋划“村村通”。镇党委、政府说了一句话,算了两笔帐,开了三个会,以此推动“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迎河镇以前开展过集资修路,由于政策的变化,造成一部分村至今还没有通砂石路,群众心中有筹资之痛,实施“村村通”正是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还多年欠群众情、还群众帐的大好时机,不实施“村村通”就会坐失良机。两笔帐是:一是时间帐。“村村通”只有五年时间,五年时间弹指一挥间,谁也等不起,到时候就会“破路依旧在,群众骂声来”。二是大局帐。现在实施“村村通”或许有20%的人反对,但也会有20%的人赞成,60%的人在等待观望。如果坚定信心实施,三年过去了,100%的人都会赞成,如果不实施,三年过去了,就有80%的人反对,20%的人笑话。三个会是:村书记座谈会,让村书记树立信心、心里通;党代会,以党的会议进行决议;人代会,把“村村通”以议案的形式通过。通过宣传教育,坚定了各村书记的信心,为该镇实施“村村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006年6月初,迎河镇开始按照直接受益村每亩50元、间接受益村每亩30元安排捐资,6月底基本完成240万元的捐资任务。7月份该镇有关领导到淮南、六安、合肥考察路桥公司和“村村通”工程,仔细研究工程造价,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8月份通过寿县招投标事务所进行公开招标,以平均每公里21万元的价格,落实了两个标段16.1公里的招标任务。8月下旬,两标段施工企业进驻工地开工建设。11月底两工地全面竣工,受到群众的普遍称赞。在“村村通”开始建设之初,该镇根据群众要求和各村的实际情况,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一方面增加了4公里多的水泥路面修建任务,使群众更多的受益,一方面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按每公里补助的标准,激励通车里程少的村进行砂石路修建,极大的缓解了各方面矛盾,让社会看到心系群众的政府形象。三是严把质量,采取死看硬守加强监理工作,让群众看得到政府为民办实事。同时,为取信与民,该镇全面发动群众,让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永远在群众的视线之内,不按标准决不放过。对此,群众评价极高,说政府干事干净,工程质量一流。迎河镇村村通水泥路工程,通过一系列措施,截至目前,全镇农村公路基本实现“畅、洁、绿、美”的工作目标。

文化建设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满足人民日益需求的文化、娱乐、休闲等业余生活,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以迎河镇老年大学为主的老年活动站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他们表演的舞蹈、戏剧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老年大学群英荟萃,很多老同志的书法、绘画已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被中国国家级刊物登载的作品不尽其数,有的还被一些名人志士收藏。凡此种种不仅凸现了迎河镇丰厚的文化底蕴,更为集镇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人气。

农业结构

迎河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趋于成熟,以大店片湾区为基地的1350亩的科技示范园,历经6年,总投资200万元,已向周边镇、村辐射,面积已达5000多亩,亩均利益创4000元以上。园内生产的芦蒿、脱毒草莓、日本红萝卜、黄心乌白菜等20多种优质产品,已远销省内外。该镇将继续加大园区投入,使之成为科研、培训、试验、生产、加工、销售经营一体化的高规格农业示范区。精品农业形成特色,积极围绕市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粮油、蔬菜、席草、畜牧、水产等精品农业,全镇粮、经、饲比例达58:32:10。2008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4亿元,其中开发性农业总产值占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