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苏省电子地图 > 盐城市地图 > 阜宁县地图 >
板湖镇地图
板湖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目标

板湖五万干群将锁定“产业做强、经济做强、财税做强、环境做优”的“三强一优”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把发展当作第一要务,把项目当作第一抓手,把富民当作第一目的,把服务当作第一宗旨,坚持一手抓全面创业和重要产业、重大项目的新突破,坚持一手抓和谐板湖构建,以打造经济规模特色优势和环境经济的品牌优势,实现板湖经济新的腾飞。

面积人口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下辖18个村(居)辖:1个居委会(板湖);17个村委会(孙合、三鑫、渠东、陈徐、南殷、西崔、沟北、戚桥、孔荡、邵湛、赵黄、侉周、郑朱、河北、蔡张、前汪、渠河)。

经济建设

发展新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致富,而产业发展则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富裕农民,农民才有幸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如果农村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群众富不起来,建设新农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培养新农民,增强发展动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的力量源泉。在当前,农民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是新农建设速度不快的根源之一。因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的要求,把培养“既有生存能力、又有自我发展能力”的新型农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大力实施好“农民知识化”工程,即: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知识,拉近农民与市场的距离;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形成“一人打工致富一家,外出一帮带动一方”的效应,使广大农民成为“就业在二、三产业,居住在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村庄名录

板湖镇下属村庄:南村三鑫村渠东村陈徐村南殷村西崔村沟北村戚桥村孔荡村邵湛村赵黄村侉周村郑朱村河北村蔡张村前汪村渠河村

城镇建设

提高农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是板湖镇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亿万农民的新期待。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妥推进。从实践看,“建设板湖镇、发展新产业、培养新农民、组建新机制(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和“创建好班子”则是板湖镇建设中群众最关注的“民心工程”,必须扎实抓好。建设板湖镇,改善人居环境。“一看路,二看树,三看卫生,四看住”。这个集中体现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最直接明了的“四看”工程,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凝聚力。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农村住房建设和整个板湖镇建设规划,“建房杂乱散、环境脏乱差”成了板湖镇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块心病,是农民对基层干部工作不满的碰撞点。因此,加强村庄规划和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容整洁,是当前新农村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我们各基层领导干部,要依据新农村建设“要有优美的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要有富含乡土气息的村舍农庄,要有清新宜人的人居环境”这一细化指数,抢抓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惠顾“三农”政策的机遇,以村镇建设规划为龙头,以“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为突破口,开展好“三化”,即村道硬化、村庄净化、村边绿化活动,使板湖镇建设逐步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让农民满意。

地理交通

东连阜淮线、西接309省道,射(阳)阜(宁)淮(安)线横穿东西,陈(集)益(林)公路纵贯南北,距204国道25公里,距盐城机场50公里、淮安机场80公里;省级“黄金水道”民便河直通射阳河,连接江海河;国家级航道,苏北灌溉总渠直通大运河……这优越的区域条件,构成了板湖“五通汇流、八面来风、‘水陆空’联运”的独特优势。

社会建设

组建新机制,推进发展提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了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鼓励和引导农民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组织;围绕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备、运输、销售等环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型、市场营销型、综合服务型的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塑造新风貌,提升文明程度: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要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和谐镇村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民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升农村社会“搞经济面向世界,学政策看中央文件,用科技‘换脑子’,用文明育孩子”的文明程度。
创建好班子,夯实发展之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治穷致富,关键在党支部”。建设新农村,无论是发展农村经济,还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导和服务。要建一个群众满意、并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导班子,我们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要把以“亲民、为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镇村基层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推进村民自治有机结合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