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泉州市地图 > 晋江市地图 >
磁灶镇地图
磁灶镇相关地区地图: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提高全民素质,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移风易俗,弘扬与时俱进精神,强化“立现代观念、建现代城镇、做现代人”教育。认真抓好岭畔、下灶市级文明新村“精品”工程建设,发挥示范作用,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倡导移风易俗,禁止“普渡”、“佛生日”等封建迷信活动,巩固殡葬火化成果,支持筹建村级安息堂;开展“党的温暖送下乡”等活动,减轻农民隐性负担。镇党委被评为晋江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党委和泉州市、晋江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广播电视全镇25个村(居)村村通广播、通有线电视,进村率达到100%,入户率82%。计划生育落实计生“三结合”,夯实计生基础,巩固计生成果。全镇计生出生率9.85‰,政策符合率97.35%,合格村率93.1%,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孩次结构明显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趋于正常。

陶瓷事业

磁灶境内古窑址多沿溪分布,数量众多,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故宫博物院陈万里,冯先铭等先生就对磁灶窑进行过调查;其后,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晋江博物馆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均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并进行过局部试掘,采集到大量标本,发现了南朝至清代的二十六处窑址。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时期窑址12处;清代窑址7处。宋元时期的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土尾庵窑址、大坪山窑址统称为磁灶窑址,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单位。南朝溪口山窑址、宋代金交椅山窑址列为晋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磁灶窑产品品种繁多,器形多样。其品种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此外还有陈设器、建筑材料等。生活日用器皿中有碗、盘、盏、碟、盆、钵、洗、罐、缸、瓮、壶、瓶、灯、盂、盏托、执壶、水注、军持、急须、瓷枕等;陈设器则有炉,香熏、花瓶、花盆、动物形砚滴、动植物模型(如狮、虎、龟、蟾蜍、寿桃、力士像等),以及其它如腰鼓、扑满、鸟食罐等器物;建筑材料有装饰板等。其中,黄釉铁绘花纹大盘、军持、青釉碟是专供外销的产品,龙瓮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在《晋江县志》中就有“瓷器出瓷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的记载。通过对磁灶窑的实地调查和有关考古资料证实,历年来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中多有磁灶窑产品出土。在这些国家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常收藏有该窑作品,由此,证明磁灶窑是一处重要的外销陶瓷产地。磁灶镇作为全国5大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成为国家级星火区域性陶瓷建材支柱产业区、国家级技术创新陶瓷工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第三批科技示范镇,目前,拥有建陶集团15家,先进辊道窑生产线300多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集团有6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59家,磁灶的建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外墙砖产量一项就相当于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琉璃瓦几乎垄断全国的市场。磁灶镇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镇一跃成为闽东南经济重镇。连续多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福建省10强乡镇前列。2000年6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重镇”荣誉称号。

基础设施

供水工程:磁灶自来水公司正在建设中。
供电工程:全镇现有2个11万伏输变电站。2003年用电总量6.2亿度。
公路建设:全镇现有公路150多公里,村村通水泥路,主干分明,支干配套的公路网络已经形成。其中国道、省道、县道穿越过境的主干线有324国道、福厦高速路、高速公路连接线(324国道—牛山互通口—社店)、磁新路、磁青路、双内路。
邮政通信:全镇有1个程控电话信母局、2个模块局和2个接入网点,程控电话装机容量6万门。建成移动电话发射站8个、无线寻呼发射站1个,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信号可覆盖全镇。
市场建设:全镇已形成了由天工陶瓷建材城、下官路建陶市场、钱坡建陶市场和东山二级砖市场组成的庞大区域市场体系,吸引了大量国内知名建陶企业入市设点。其中下官路、东山市场日交易额600万元,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已吸引125家经销商入驻。依托雄厚产业集群优势,从2001年起,在磁灶天工陶瓷建材城举办了三届全国陶瓷石材(晋江)博览会,累计达成交易额36亿元,赢得了参会客商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成为晋江建陶业打造区域品牌,扩张产业优势的重要平台。

磁灶镇大埔村

大埔村作为磁灶镇最具影响力的乡镇在磁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埔村以总gdp超过40%的优势控制着磁灶的经济命脉。大埔村作为磁灶最有潜力的村庄,大埔想做已经成为磁灶镇的镇区地域,在包括镇政府,镇公安分局,磁灶中学都驻扎大埔村。现在正在建的磁灶新华都依旧选择在大埔村。
大埔村的荣誉:大埔村党总支部所获荣誉1996年被中共晋江市委员会评为“1995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被中共晋江市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8年被中共磁灶镇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员会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2003年被中共磁灶镇委员会评为“2001-2003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中共磁灶镇委员会评为“2004-2005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06年被中共磁灶镇委员会评为“磁灶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单位”;2007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员会评为“五个好先进村党组织”;2008年被中共晋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晋江市监察局评为“2007-2008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2008年被中共晋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晋江市监察局评为“2007-2008年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优质服务窗口”;2008年被中共泉州市委员会评为“泉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8年被中共福建省委员会评为“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埔村因此多次上榜晋江经济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福建日报、晋江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新闻媒体。
磁灶镇大埔村三年经济发展规划:为促进我村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根据我村经济发展情况,特制定二○一○年至二○一三年三年经济发展规划。一、经济建设目标,本村在二○○四达到宽裕型小康目标,为使经济水平稳步增长,争取实现以下经济指标。年度村财收入比增%产值比增%人均收入比增%2010165万元1018亿元1315000元62011182万元1020亿元1315900元62013200万元1022亿元1316800元6二、具体措施,(一)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1、发展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速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2、帮助企业组织资金,缓解技改和生产困境。3、完成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目标。4、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商业网络,兴办服务行业。(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逐步优化农业结构,1、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制止滥盖和抛荒,进行土地两清理。2、开展耕地规模经营,推行两田制。鼓励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种植业和饲养业。3、大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利排灌系统畅通。4、巩固和健全农业科技网络,开展农业科技咨询、良种推广、机耕服务等农业服务。5、保证村财年收入的15%投入农业,实行“以工补农”、“以商补农”。三、健全财务制度实行财务公开,保证村财收入,1、盘活闲置土地,保证村集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2、集体资产要妥为保管,不得任意侵占,防止流失。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及时进行审计审查,分开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4、严格审批制度,控制非生产开支,防止乱支滥用,促进增收节支。

自然地理

磁灶镇地处晋江市西北部,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8.7万,福厦高速公路横贯而过,梅溪穿流其中。境内丘陵起伏,蕴含着丰富的瓷土资源。磁灶陶瓷业,源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到宋代时已远播世界,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据乾隆版《晋江县志》载:“瓷器,产磁灶乡,烧大小罐子、缸、瓷之属,至饶足,并过洋。”在泉州港挖掘出来的宋代海船上,就有千余磁灶陶瓷的碎片,欧亚50多个博物馆和考古遗址,磁灶古陶瓷更是数以万计。

行政区划

辖区有25个行政村(包括1个居委会),65个自然村,具体如下:居委会:大宫、深丘、山尾、新街、十字街、流坑。行政村:湖头村(湖头);大埔村(大埔、菜洞);下灶村(下灶、下尾、下流芳、内塘);前尾村(古塘头、前尾、山后、树后);洋宅村(洋宅);下官路村(下官路);岭畔村(岭畔);苏安村(苏安);钱坡村(钱坡、沟边);井边村(井边、顶下大乡、笑口、曾岭);新安村(新安、石湖边、妹山、高厝林、山仔);三吴村(西边寮、前山、杏林);洋尾村(洋尾);坝头村(坝头、溪头、曾坑);大宅村(大宅、深沟);瑶琼村(瑶琼、新乡、后坑);官田村(官田、芳山、新后坑);张林村(儒东、儒西、儒南、儒北、儒中);东山村(东山、龙林);五龙村(上五龙、加福);锦美村(锦美、下五龙);上厝村(上厝、后洋);宅内村(宅内、南村);太昌村(太昌、倒桥、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