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滨镇地图
西滨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本概况
西滨镇位于晋江东南部沿海平原,东邻军垦农场,南接罗山镇与石狮市,西、北面为陈埭镇。全镇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是一个闻名遐迩的"精品袖珍镇"。
经济发展
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6.6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937万元工业产值5.57亿元。几年来,西滨经济均以1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农业是本镇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镇种植水稻良种500多亩,平均年亩产量946公斤。蔬菜基地250亩,拥有反季节蔬菜、日本高效益西瓜等项目,经济效益良好。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抓好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整体结构,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现代农业。本镇被省政府确定为粮食自给工程综合示范片,正着手建设“两高一优”耕作示范区。,改革开放以来,西滨人民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的精神,闯出一条农、工、贸并进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61亿元,镇财税总收入150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38元,多项人均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曾先后荣获农业部"农业丰收奖"、全国绿化造林百佳乡(镇)、泉州市级文明集镇等称号,又通过了"泉州市卫生示范镇达标验收"。今日西滨,璀烂明珠熠熠生辉,向世人展现了无尽的风采。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民主法制日益健全,社会环境安定稳定,机关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走向富裕,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跨入新世纪,西滨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营造新环境,构建新西滨,谋求新发展,再创新业绩,实现新飞跃"的奋斗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富裕文明集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新一轮腾飞。
造纸业
造纸业是西滨镇的传统产业,二十世纪80年代的西洋造纸厂生产的瓦椤纸驰名省内外,彩城纸厂生产永利纸销晋江、漳州。90年代未,小造纸停产。2002年,组建了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青盛、闽盛两个年产万吨以上的纸业集团,西滨镇造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交通运输
西滨镇地扼尤溪河与闽江交汇处,历史以来即为交通重镇,库区蓄水前,该镇的航运业已经非常发达,西洋、雍口、孟坂等木排队名噪一时;水口库区形成后,西滨镇作为尤溪县航运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从刘坂到西洋一线分布以省林业专用码头、省煤炭专用码头等5个500吨级以上的码头,注册船只19条,航运吨数1323吨,从业人员达57人。京福高速公路尤溪段及大排互通口的建设,使西滨镇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巩固,形成以京福高速公路、316国道和304省道为主的“工”字型大路网格局。并有15个村实现了主干道硬化,硬化里程56公里,其中水泥路33公里,库区7个村庄主次干道和1557户库区移民门前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小城镇建设1997年西滨镇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2001年,西滨镇又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五”期间重点发展的20个中心镇之一,成为尤溪县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样板。2000年西滨镇的集镇建设已形成“四化”特色:(一)基础设施“完善化”。日供水量1800吨的瓮坑饮水一期工程完工,大大改善集镇和附近村民的饮水条件,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与省网相联,并建有2个5000KV的变电站;联通公司枕头山机站、移动通讯十三都机站和中国电信小灵通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通讯条件进一步改善;能容纳10个规模企业,面积500亩的刘坂工业园区开始进入土建阶段。(二)小区建设“人文化”。旧区的合理化改造、新区的高标准建设和远景的高起点规划“三箭齐发”。总面积15.7万平方米,能容纳266户,1197人的湖滨北岸别墅型住宅小区前期工作全面展开;西区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建筑新颖、功能配套的特色新区。(三)镇容建设“园林化”。集镇街心花园及15米高灯柱建成投入使用;新规划设计的湖滨北岸住宅小区绿地率达37.6%,仅公共绿地就有3.07万平方米,集镇的园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四)环境建设“生态化”。总投资80万元的集镇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即将建成投入运营;“移厂出城、迁厂入园”的计划正在顺利实施;青盛纸业、闽盛纸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使西滨镇的“生态”镇形象进一步凸现。
历史沿革
西滨镇历史相对较短。现有地域为陈埭西滨林氏华侨在解放前围海造田而成。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收归国有,并开始编场。50年代,农场转交晋江县人民政府管理,并相继兼并了罗山沙塘农场,形成了国营晋江西滨农场。1966年部分罗溪群众因修建水库,移民到农场,并自成村落,形成现在跃进村。1991年底,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经省民政厅批准,西滨在农场基础上建制设镇。并于1993年正式挂牌成立。1998年,成立了海滨居。2000年9月,300名重庆三峡库区移民落户西滨镇,形成思进村。经过多次变迁,今日西滨镇面积2.1平方公里,共辖2村1居1场。
特色农业
西滨镇依托库区小气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2000年,全镇建成2000亩早钟6号枇杷基地、西滨食用菌研究所、盘蛇墩生态农场、190亩漳台香蕉园、万丛绿竹林和七星紫地瓜研究所等种养基地;拥有2300多个网箱养鱼基地和兴滨养鳗场、三连珍珠蚌养殖场、宏兴养鳗场、演溪螺旋藻场等特色水产品基地;建成年出栏生猪15868头的永兴、下墩、三连养猪场,年产150万只的和顺麻鸡场以及年出栏3000头的大仁坑大型养羊基地等养殖企业。打响了“早钟6号枇杷”、“西滨香蕉”、“七星紫地瓜”、“雍口红菇”等一批农业品牌,特色农业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