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泉州市地图 > 晋江市地图 >
紫帽镇地图
紫帽镇相关地区地图:

自然资源

紫帽镇,地处紫帽山南麓,故名。紫帽山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层峦叠翠,风光秀丽,山中有金栗洞、古玄寺、灵应岩、普照寺、和石鼓、丹炉、棋局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该镇原为国营紫帽山农场,1984年建乡,1992年撤乡改镇。素有“水果之乡”美称,盛产龙眼、杨梅、桃、李、梨等水果,特产桂圆干制作考究,远销内外。工业以陶瓷建材为主,针织、服装、食品业也有一定发展。

旅游景点

紫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的紫帽山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钟灵毓秀,景色绮丽,自古有“紫帽山峰秀,清源石头奇”之称。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攀登到泉州市区的最高峰、海拔517.8米高的紫峰绝顶凌霄塔,放眼眺望,泉州市区尽收眼底,晋江恰似一条飘带悠悠东去汇入大海,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山中金粟洞、古玄寺等是唐朝以来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五塔岩、铁灶佛国等都留有历代名人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而遍布于山中,形态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泉州的一大文物奇观。紫帽山脉,山岳层迭起伏,有的峻峭参天,有的蜿蜒含蓄,有的玲珑如玉,有的回顾生媚。山间高崖飞瀑,泉水叮当。山下紫湖、紫溪诸湖泊碧波荡漾,或宽或窄,曲折回旋,风韵有致。沿湖四周山坡野地,龙眼、荔枝、杨梅、柿子诸多果树,浓荫蔽空,郁郁苍苍。山中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名人道士的读书修炼之处。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有历代先贤的佛雕摩崖石刻等印迹。而遍布于山中,形体各异的百处“心”字石刻,更是中国的文物奇观。

社会事业

教育:全镇现有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1所。教育“两基”在普及程度、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一定提高,紫帽中学荣获“晋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并在2002年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文体: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全镇有灯光球场8座,高尔夫球练习场2座,群众性文体活动普遍开展。卫生:医疗卫生保健网络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卫生院通过一等甲级医院验收,医德医风有较大改善。广播电视:全镇已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及有线广播。有线电视实现市镇光纤联网;有线电视入户数1826户,入户率64.73%。

历史沿革

紫帽镇行政区域隶属多次更迭,历史上曾隶属于一都和三十二都,1949年前隶属晋江县梅溪镇,南安县下洋乡。1950年后晋江县先四区后五区,南安县第十五区管辖。1958年属晋江磁灶公社和南安县官桥公社所辖。1960年由晋江县磁灶公社隶属的园坂、湖盘、塘头、浯安等生产大队,南安县官桥公社管辖的紫星、霞茂等大队组建国营紫帽山农场,下辖园坂、湖盘村、塘头、浯安、洋店、紫湖、霞茂、紫星等八个管区,铁灶、红湖、红霞、紫岭等四个农牧场。1984年建紫帽乡将园坂等八个管区改为行政村。铁灶等四个农牧场仍属紫帽山农场所属。1992年撤乡建镇,镇址设在后厝街。

基础设施

供水工程:紫湖、紫溪两水库容量达30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为生活、生产提供足够的用水。供电工程:由泉州市电网直接供电。公路建设:国道324线自北而南横贯境内,泉州迎宾路已延拓至镇区。连接国道324线的紫帽山旅游道路长3公里、宽12米。1月份紫星公路竣工,全镇村村实现通水泥路面。

行政区划

辖区有8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行政村名称:紫星村:白堀后、顶溪园、下溪园、大夫弟、祖厝、金星、古楼;霞茂村:霞茂;紫湖村:寮内、砌田、井尾、新村;园坂村:园坂、张园;浯安村:浯安;塘头村:塘头;湖盘村:湖盘、缺井;洋店村:后厝街、洋店、楼下、后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