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南平市地图 > 建瓯市地图 >
东游镇地图
东游镇相关地区地图: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东游交通便捷,省道瓯政线贯穿全境,实现各自然村村村通公路。拥有35千伏输变电站,开发建成溪屯溪流域梯级发电站,并与市电网联网;开通中国移动通讯和中国联通,已拥有程控交换,数字微波光纤通信、图文传真、移动电话、英特网等现代化通信手段。全镇程控电话门数扩至3700门;建成石坑源山泉饮水工程,自来水厂日供山泉水2000吨;以建好长1000米,宽26米的金狮大道为契机,抓好集镇的绿化、美化和夜景工程;集镇的垃圾处理场、停车场、车站、公厕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小城镇面貌大大改观,树立了东游的形象。科教文卫,发达繁荣。东游被评为第二批省级科技示范乡镇,全镇经济增长中依靠科技进步因素达到60%;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镇拥有中、小学18所,小学入学率100%,初中教育完成率100%;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集镇拥有文化中心,12个营业性歌舞厅和2个民间文艺团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拥有1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和15台差转台,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5700多户;卫生医疗设施逐步改善,初级卫生保健进一步巩固,村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计划生育迈上新台阶,2006年全镇按政策生育率达97.5%,计生合格村率达85.16%。

经济发展

农业:资源丰富,农稳企兴。东游素有“粮仓之乡”之称,是省级商品粮基地乡镇之一。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5.2万亩,总产19770吨。农业产业优势明显。以党城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基地为辐射中心,全镇形成“八大种养基地”。2006年全镇发展烤烟1554亩,总产量152吨,为全市发展烤烟大镇;发展以杏鲍菇为主的珍稀食用菌600万袋,创产值930万元,是全省最大的杏鲍菇基地,被雅称“珍稀食用菌之乡”;蔬菜播种面积40887亩,总产47947吨,其中建立常年蔬菜基地12000亩,有“菜蓝子乡镇”之称;茶园面积7072亩,产量980吨;果园面积18175亩,产量31178吨;毛竹3万亩,年产竹材60万根,竹笋干890吨;板栗1.782万亩,产量1150吨。有林地面积47.9万亩,森林覆盖率80.1%;生猪出栏3.108万头,家禽32.68万只,水产品1815吨。
工业:企业重焕生机。建成莲花坪、五里亭、金山三个工业小区,现有工业企业955家,其中上千万元企业6家,上五百万元企业4家,2006年全镇企业总产值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83亿元,完成出口交货值201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全镇共有个体工商596户,私营企业45户。2006年个体私营企业产值4400万元。现有骨干企业有:顺发木业有限公司、东泰木业有限公司、亿根木业有限公司、祥和木业有限公司、龙建木业有限公司、金三元竹木有限公司、明意根雕厂、石来特建材、益康蚊业、华盛伞业等。矿产富饶。已探明15种矿产,其中黄金、铅锌矿、水晶厂、花岗岩、高磷土等储量大、品位高,具有很高开采价值。
商贸:流通活跃、商贸兴旺。东游自古以来为周边四县、东河五乡镇的商贸中心,素有瓯政线上“商贸明珠”之雅称。依托建成的金狮大街,集镇市场形成日用品批发一条街、蔬菜瓜果批发一条街、服装销售一条街等三大相对集中专业销售市场网络。粮油、食品、食用菌、茶果等商业批发贸易网点联结城乡、辐射全国。全镇从事商业人员2200人,常年从事农副产品流通队伍3000余人。2006年集镇贸易成交额达成7300万元,商品吞吐量居全市乡前列。2006年末,东游金融各项存款金额130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820万元,居民储蓄余额7940万元。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先后同日本和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的客商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2006年新批使用外资项目2个,利用外资350万美元,山海协作引进市外资金2027万元。

历史文化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东游镇于1943年建制,1984年废除人民公社设立乡,1985年撤乡建镇,史有闽北重镇之美称。东游有较多的名胜古迹和流传着许多的民间传说,现保留“溪屯古墓”、“东达桥”、“宝圣岩”、“党城古宅”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流传着“蛇姑娘身战九仙王子”、“奶波桥”等众多民间传说。清未年间有名的“邵武都尉叶士琳墓”现已列入市文物保护。曲径幽深、风景怡人的“宝圣岩”、“辰山”等风景区和佛教圣地“善因寺”吸引众多外地游人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