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南平市地图 > 建瓯市地图 >
小松镇地图
小松镇相关地区地图:

发展

自南唐保大11年(953)石城升场为县后,小松地区一直隶属石城县管辖。清代以前,小松镇现有地域分属长松乡之长上里、丰上里和石上里。民国时期为石城县第二区。苏区时期,小松地域分属小松区、木兰区、坝口区和广昌县之驿前区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小松设立第二区,下辖小松、石田、桐江、丹溪公社并入桐江公社。1968年,桐江公社并入小松公社。1984年,小松公社改建为小松乡,乡下设村,村下设村民小组。1989年,小松镇改为镇建置。境内西北崇山峻岭,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流纵横交错,主河道石田河由西北而东南纵贯全境。最高点是镇西北部的灵华山,海拔991米,最低点是耸冈村境内的沙溪上,海拔255米。

行政区划

[2008年代码]360735101:~001小松居委会~200小松村~201罗源村~202迳里村~203耸岗村~204石田村~205瑶上村~206蜀口村~207江口村~208丹溪村~209许坊村~210桐江村~211罗溪村~212新华村~213胜和村

小松名人

鬼才田七,原名:彭立冲。
生日:1986年6月15日(星期七)
生辰:丙寅年/甲午月/庚寅日/戊寅时
师承:中华民族。
祖籍:福建周宁,出生在建瓯,现居北京。中国文化艺术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中国东方国韵国际慈善事业掌门人;新疆东方国玉文化品牌形象代言人;中国鲤鱼溪文化品牌形象大使;中国石门虎钮錞于文化品牌推广形象代言人;中国澧县保护城头山古文化遗产品牌推广形象代言人;中国当代悬空狂草书法的创始人;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家;“东方国韵”国际慈善环球魅力巡回邀请展总策划;福建省周宁《保护鲤鱼溪文化旅游产业策划案》艺术总监;绝版闽东《中国宁德文化旅游产业策划案》艺术总监;中国东方国韵文化艺术研究院创始人

历史沿革

以驻地小松圩命名。解放前夕称长松乡。解放初为小松区,1958年为小松公社。1961年分为小松、石田、桐江、丹溪四个公社;1964年石田并入小松,丹溪并入桐江;1968年桐江公社并入小松公社。1984年改乡,1989年建镇。1997年,面积167.1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上街路居委会和小松、石田、罗源、径里、白家、瑶上、耸岗、蜀口、江口、丹溪、许坊、桐江、罗溪、新华、胜和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富民路。境内有清代建筑的杨村坊式亭,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

概况:小松镇地处建瓯市北郊,距市区20公里,东与东峰镇、龙村乡交界,西与徐墩镇毗邻,南与芝山街道办事处接壤,北与建阳市小湖乡相连。全镇总面积239.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3万亩(水田3.63万亩),林地面积26.2万亩,辖14个行政村、1个林场、1个良种场,85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29282人,总户数8024户,其中农业户7388户,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68元。
气候:小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地势平坦,腹地开阔,年平均气温18.3℃,降雨量1647毫米,境内溪流交错,水网纵横,水系发达,水域辽阔,山地绵延,村庄连亘,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历史:小松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远在四千多年前,小松地区已有氏族居住,南末后,小松称崇安里,民国时期,小松设外崇、内崇两个乡。1950年小松属建瓯丰乐5区所辖,1952年小松设为建瓯县第12区,1956年成立小松区,1958年成立超星人民公社,1960年改为小松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小松乡人民政府,1993年撤乡设镇。本镇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苗族、畲族等少数民族,民风淳朴。镇内名胜古迹繁多,有汉朝建的报恩寺,清朝的大庙,元宋窑址,宋朝抗元英雄谢璧附马赵寿安公主墓,梁朝古墓,南朝墓群,晋代与南北朝时期土族墓葬群,东瑞桥(俗称官洋桥)、上元桥,光绪年立风景林禁碑等,还有许多富有民间传说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适宜农、林、牧、渔、工、贸及旅游业全面发展。
农业:小松是建瓯粮食主产区之一,商品粮基地镇,小松镇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是南平市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从96年开始建设,经过几年努力,已建成省千亩水稻良种中试、闽台优质瓜菜、名优落叶果树、农业机械作业等示范基地,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地平整、涝能排、旱能灌、沟渠桥涵闸配套齐全”的田园化格局,逐步向“农田园林化、种植区域化、耕作机械化、农技科学化、品种优良化、服务社会化、产品优质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园区迈进,逐渐成为闽北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精品工程”。目前,全镇已形成了蔬菜、瓜果、食用菌、竹木、茶叶、淡水养殖、畜牧养殖六大生产基地,茶叶、柑桔、笋、东魁杨梅、葡萄、食用菌等土特产品数量繁多,久负盛名。
招商引资: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创业环境,逐步形成以竹木加工、淡水养殖、矿业开发、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系列企业,全镇现有企业个数359家,其中工业158家,集体企业2家,第三产业201家,职工人数1755人,拥有6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基础设施:小松基础设施完善,现有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2265千瓦,年发电量在680万千瓦时;省重点项目50万伏变电站已落户湖头村陈田自然村,镇内交通便利,双坪至龚墩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已上马施工,其余通往行政村的公路均为水尼路面;通讯快捷,所有村(场)安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镇,16个村场有线电视光缆均与市级联网,建设了宽带小区,开通了政府网站。
荣誉称号: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先导、企业项目支持、商贸市场带动的战略,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文明单位、省级科技示范乡镇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