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面乡地图
关面乡相关地区地图:
历史沿革
建国前属白泉乡,1953年白泉乡分为姚程、关面、泉秀、百里、白泉、钟华6乡。1956年将姚程、关面、泉秀乡合并为关面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将北安大队和朝元大队部分生产队划规红园公社,同时从满月公社划入和平、八面大队。全社辖中花、复坪、泉秀、青蒿、小园、中心、八面、和平、安坪、群龙、姚程、联盟、关面13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经县府批准,将中心、和平、安坪分别更为名中咀、水溪、火焰大队。1984由公社改为乡。1984年11月份以前属岩水区管辖,1984年12月份划为大进区管辖,撤区并乡由县直管。2004年10月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来的13个行政村合为7个行政村。即泉秀(泉秀、中花合并而成)、青蒿(复坪、青蒿合并而成)、小园(小园、中咀合并而成)、水溪(水溪、八面合并而成)、关面、火焰(火焰、群龙合并而成)、姚程(姚程、联盟合并而成)村。将原来的114个村民小组合并为31个村民小组。
自然资源
关面乡地处县境北部边陲,东河上游两岸,属中山地区,地层由三迭系、二迭系、滞流系组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层多为石灰岩和页岩,土地瘦薄。境内群山连绵,、溪河纵横。北有一字梁山脉,南有界梁山脉,两山东西横亘、平列对峙。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个,其中2000米以上达10余个。全乡的最高点位于小园村的轿顶包,海拔2441米,最低是位于姚程村的双河口,海拔430米。东河由东向西穿流其间,河谷低沉,间有小块平坝。土壤以黄壤和黄棕壤为主。现有耕地面积7382亩,其中水田633亩。林地面积1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2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气候特征夏有山洪,春有霜冻等自然灾害现象出现。温差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6—18℃。一月平均气温-6.6—7℃,七月平均气温17—28℃。年降雨量为1400—1800毫米,无霜期169天—298天。
交通状况
关面乡山大坡陡,岩险谷深,交通运输十分困难,1980年开城公路由西向东横贯其间,全长19公里,有4个村能够直接受益,1990年以前,村级公路还是一个空白,从1990年开始,在上级的扶持下、在全乡人民共同努力下,先后修建了小园、关面、姚程、火焰等7个村的村级公路,总长度达150余公里,有100%的村通公路,有50%的社通公路。到目前为止,建有跨度为40—80米不等的石拱桥五座,已建成三座,有两座正在建设中,它们分别是2000年建成的罐儿石大桥,2002年建成的寨砣大桥,双河口石拱桥和2005年正在建设中的小园大桥和关面村的关面中桥。
机构建设
2006年,开县关面乡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为目标,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在全乡上下有力地营造出了“比、学、赶、超”良好的工作氛围。关面乡从完善制度和强化监督入手,一方面针对机关效能建设运行特点,出台制定了《乡机关干部日常行为规范及细则》,从学习制度、财务、接待、公务用车、办文办会等方面重新建章立制,制定考核奖惩细则,保证了制度建设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检查,镇人大、纪委、党政办经常性地开展督察活动,定时不定时对各项中心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落实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强化服务软环境建设,坚持把机关效能建设监督窗口推向社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为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关面乡干部作风明显转变,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明显加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文教卫生
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乡现有完小一所,村校11所,私立村校1所,共计36个班,有教职工59人,在校学生1172人,幼儿园1所,1个班38人,90%的适龄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境内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7个,从业人员25人,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问题。关面乡位于雪宝山自然保护区之内,境内有多种濒危植物和动物,春天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群猴嘻戏,獐、麂、兔、鹿、野猪等出没林间;冬天高山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连绵千里、洁白无瑕。境内的“天生桥”、“马鞍山”、“螺丝勼”等自然景观,惟妙惟肖,使人看后流连忘返。通过西部开发和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设,一个美好的关面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农业生产
关面乡辽阔,是农、林、牧、药综合发展的大山区乡,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洋芋、红苕以及杂粮。2004年种植粮种玉米7500亩,洋芋8821亩,红苕5165亩,杂粮2000亩。2004年粮食产量达3810吨,人均443公斤。畜牧业主要以毛猪、山羊、家禽为主,毛猪年未圈存7074头,出栏4633头,山羊年未圈存5757只,出栏8417只,家禽年未圈存5000余只,出栏7210只。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魔芋和中药材,全乡有茶叶面积4000亩、魔芋3000亩、有杜仲、厚朴、黄连、木香、党参等中药材万余亩。乡内矿产资源丰富,储量较大,主要有煤、铁、铜等多种矿产资源,这些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境内有主要商贸集散地一处,各种摊位100多个,是关面的集贸中心,各村有商贸点数处,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商贸需求。2004年农村经济收入1640万元,其中企业收入185万元,本级财政收入13万元,全乡常年外出务工人员1231人,可挣回收入230余万元,人均收入1308元。该乡有耕地面积8507亩,但土质较薄,主产玉米、洋芋、红苕、。但该乡的农业具有较大潜力,开发价值极高。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形成了以中药材、林业、毛猪、山羊、干果、劳务输出为特郄的乡域经济格局,全乡现有木香8000亩,覆盖村村社社,年产1000多万公斤。黄连2000亩,杂药3000亩,山木药材杜仲、厚朴、黄柏300万株,茶叶4000亩,年产茶叶500担,魔芋3000亩。目前正实话的1,2,3,4,5,6,7,8,9工程,即1万亩木香,2000亩干果(板栗、核桃),3万只山羊,4000亩枪实弹叶,50000亩魔芋,6万只家禽(以土鸡为主),7000亩漆树,封山育林8万亩,发展山竹900亩。这个工程的实施将会给该乡带来会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