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镇地图
竹溪镇相关地区地图:
农业结构调整
引进、扶持镇内外业主36个,转租土地6020亩,总投资4800多万元,组建了4个农业公司,建起了各类专业合作社26个、综合服务社2个、入股社员4200多户,入股金额40.815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3800个。镇村社干部和无职党员分别以投资参股形式,带动了126个种养大户,形成了红华、大坪、竹溪三个生态农业科技园,发展优质梨、桃3200亩,栽植果树32万株,种植药材1200亩,稳定了6000亩再生稻种植面积。
发展规划
竹溪镇经过三年多的示范建设,构架起竹溪村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框架,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如何巩固现有成果,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挖掘潜力,农民增收真正实现“高效”,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在政策上加以倾斜,资金上予以扶持。
实行业主制开发:将新建经果示范园由一家一户分株分户的管理,集中到有资金、有技术的业主手中,进行集中管理,深层次地开发利用。建大型养殖场1个,圈养生猪100头,建9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个。形成猪粪产汽,沼渣肥地种果和饲料,饲料喂猪的猪-沼-果+饲料-猪的良性循环模式。需启动资金50万元。
发展加工业,创地方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即利用本地再生稻米质优的优势,把低坝10万亩再生稻全部精加工成小袋包装的再生稻精米,创“竹溪”品牌,推向县外,进入大都市。建优质再生稻精米加工厂,引进精加工设备,形成“稻谷削壳-糙米熟化-精米成形-米表抛光-成品包装”的工艺流程。需投资50万元。
发展运销业,建立农产品营销公司:公司负责销售全村的柑桔、枇杷等优质水果、畜禽、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产品,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促进生态农业高产和高效的实现,需投入资金30万元。
发展第三产业:即培植农村生态旅游景点。利用已建经果林、生态林及护河护路林带,兴建亭台、石梯等基础旅游设施,需投入资金20万元。村内两条溪沟改弯取直,建花卉走廊3000米,需投资30万元;建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需投资30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得到充分利用,又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移民安置容量。
集镇建设
竹溪镇全年总投资2,000万元,扩大城镇面积3公顷,新增城镇建房面积0.7万平方米,增加城镇人口410余人,新增绿化面积9,130平方米。乡镇园区作为全县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发展潜力,各乡镇要充分借鉴各地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坚持科学发展、明确产业方向、完善功能定位。要立足于高标准、高水平,进一步规范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推动乡镇园区上档次、上规模。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引进。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大对乡镇园区的支持力度,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为乡镇园区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园区建设
中科院项目从2001年实施以来,核心区总面积已达到3000亩,推广面积已达到20000亩。2003年重点实施了100亩优质稻引种试验、150亩优质西瓜、60亩优质番瓜、50亩优质大豆花生、100亩日本甜柿、400亩枇杷和晚熟桃的引种栽培,100亩池塘养鱼养蟹,建成了30亩名特优新稀果品资源圃和1000亩优质梨和名贵花卉生态观光园。培育科技示范户35个,引进新品种150个、新技术46项。在园区新修了人行道2条500米、机耕道3条500米。新建蓄水池4个、提灌站2处、沼气池500只口。
私企发展
竹溪镇共引进市外资金1500万元,镇外资金190万元,办起了“建发防盗门厂”,力庄铁矿粉厂,“渝恒鸿铁矿厂”,技改了四方山煤矿。茂名私营企业蓬勃发展,到2008年为止,竹溪镇私营企业有100多个,从业人员近8万,这些企业工人大都是当地的农民兄弟,平常他们在企业上班,下班后回家忙农事。逢农忙季节,请一两天假来赶农活,他们与企业之间相互支持,虽然工作辛苦,但收入明显增加,比外出打工合算。外出打工,工资或许相对较高,但除开各种费用剩余的也不多。在当地打工,生活费用已节省了一笔,同时又兼顾农事,收益明显增大。高州竹溪镇种有荔枝、龙眼等果树约500枝,工资年收入约1万元。因2007年他家乡附近建起编织厂和泡沫厂后,马上回到家乡的工厂打工,工资约650元/月。由于工厂离家近,下班之后和节假日时间他全部用来管理自己的果树,2007年单荔枝、龙眼的收入近3万元,比往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又照顾到双亲和孩子,一举两得。
社会事业
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到了3725户,新安装加密电视100户。新建了竹溪镇小学幼儿园2000平方米,能容纳200名小朋友上学。组建了15个十六大精神宣讲组,到全镇15个村(居委会)和17个单位进行了宣讲学习,宣讲面达100%。全民普法覆盖率达95%。全镇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单位8个,创建县级卫生红旗单位3个,县级卫生单位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