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堰镇地图
河堰镇相关地区地图:
“三动”措施促农增收
河堰镇立足实际,积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综合开发,以“三动”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农增收效果明显。一是政策促动。在全面落实上级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发展特色农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加大了对示范户、种养大户等的扶持力度。该镇规定,若本镇农户发展特色的种、养产业,视其种、养数量和规模,将给该农户扶持短期低息周转金;对种、养科技能手,给予各种奖励,并按有关规定,帮助解决政策审批和水电建设等项目。二是基地带动。结合本镇地貌、气候等实际情况,制订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四个一批”工程。即:发展一批高山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一批山羊养殖大户;发展一批生猪养殖大户。三是服务推动。充分利用各村社宣传栏、黑板报、镇有线电视、广播、镇文化服务站等有效载体,免费为农民提供政策、信息、科技等服务。同时,邀请有关专家及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据统计,截止目前,该镇共开展中药材种植、生猪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期,培训农民500多人次。
落实科学发展观
河堰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强化“五种意识”,切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建设学习型政府。着力强化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注重对镇情、村情的再认识。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自觉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切实转变作风,把搞好服务作为镇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全镇经济社会的更快更好发展。三是强化团结意识,建设高效型政府。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情况进行广泛征求民主意见,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以党性促工作、以政绩用干部、以诚心搭伙计、政绩为主、公正为本、品德为重、相互宽容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镇、村干部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四是强化公开透明的工作意识,建设阳光政府。加大监督力度,坚持政务、村务、财务、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和重大事项的全面、及时、准确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五是强化服务意识,建设和谐型政府
社会事业
河堰片岩水初级中学新建厕所面积254平方米,大田村校新建教学楼440平方米。岩水初级中学的教学楼、河堰镇小学的综合楼,双棚村校的教学楼正在建设之中。河堰片区已完成校点布局调整将原来的12所村校调整为4所。人口出生率9‰,符合政策生育率89%,征收社会抚养费65万。全镇创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8个,文明单位11个,创建县级卫生红旗单位6个,爱国卫生先进单位16个。
开凿“生命渠”
开县河堰镇周家村是一个不足1000人的小山村,可如今,这个小山村的村民正在演绎着“当代愚公”的故事,用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在绝壁上开凿“生命渠”。周家村位于开县东北部丛山峻岭之间,平均海拔750米。该村属典型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层和红壤为主,土壤保水性能极差。“周家四周三条河(沟),中间是个空壳壳,吃水要爬七里坡”,这是周家村民的真实生活写照。世世代代的周家村人就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多少年来,因为严重缺水,周家村人一直过着贫穷的生活,水,几乎成为周家村民的唯一渴求。今年82岁高龄的邓世福老人说,一个夏天,由于天旱,有一次他花了三个小时才挑回一担水,刚到家门时,桶绳突然断了,眼巴巴地望着两桶水全泼在地上,老人当时就痛哭了一场。挑水太远,买水太贵,周家村人为水可谓绞尽脑汁。有的在房前屋后修起小型蓄水池或将房屋附近的田埂用混泥土夯筑,拦蓄地表径流;有的在房顶圈起水池,接蓄雨水用来解决短暂的用水问题。但由于无水源,所蓄之水全是一潭死水,细菌滋生,污染严重。不是亲眼目睹,还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周家村人每天所吃的生活用水。周家村缺水的问题,早就引起河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1977年,河堰镇党委政府带领周家村民,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建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水库。但周家水库修好后,只解决了部分村民的饮水和农业灌溉问题。2002年11月26日,一场“向贫穷挑战,引生命之水”的战役,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破声炸响,周家村人发起了开凿他们的“红旗渠”的总攻。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规划已制定小城镇现有人口7917人,人均收入达到1800以上。现已建成河水、建华、开发路等4条大街,镇区建成区达0.9KM2。现已成为开县东部的边境的贸易重镇,号称开县东大门。镇域经济划分为林果茶、种养、运建三个经济区。全镇村镇体系分为三级:一级中心镇为河堰工贸型小城镇,二级为马家、龙潭、大槽、桐远4个中心村,三级为其他12个基层村。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规划期末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25亿元,增长5倍左右,平均每年增长率15%以上。全镇人均收入明显增加,镇区居民达到2500元以上,镇域农民达到2000元以上。镇区规划人口1.2万元人,镇域2.8万人。使小城镇跃上新的台阶。
加强持政能力建设
河堰镇在“清廉从政当公仆,改进服务促发展”的作风建设专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多次召开机关干部会、村级干部会、退休干部座谈会、群众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结合本镇机关部分干部存在的学风不浓、作风不实、理想信念不牢、节约意识不强、大局意识不强的“五不”现象,建立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请销假制度、值班制度、水电管理制度、电话管理制度、机关伙食团管理制度、来人来客接待生活标准及用烟管理制度、财物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制度、打印室管理制度等共十二项制度,彻底改善了机关工作秩序,理顺了机关管理秩序。教育职工自觉增强学习意识、大局意识、节约意识、公仆意识等“四种意识”,促使全镇机关干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