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田镇地图
姑田镇相关地区地图:
当地特产
明清时期,姑田即为我国产纸重要地点之一。所产粉连、宣纸、玉扣等,纸质优良,抗拉力强,已有200余年历史。尤其宣纸光结如玉,吸墨性好,素为书画家所珍爱而久负盛名。产品远销国内外,各地商人云集于此,经济曾十分繁荣,故有“金姑田”之称。新中国成立后,造纸业有进一步发展,其中宣纸、粉连纸等行销海内外,成为连城县内出口的重要产品之一。工业门类还有农机、胶合板、家具等,林副产品中以香菇、木耳、闽笋干素负盛誉,行销省内外。姑田宣纸久负盛名。明朝嘉靖年间,曾生产出玉版纸、书写纸及御用奏本纸,是全国最大的宣纸基地之一,产品销往日本、菲律宾、新加坡、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国后,姑田手工纸继承和发展精湛的传统工艺,宣纸、连史纸、玉版纸、书写纸、粉连纸等产品畅销国内外,新研制的“双龙”牌皮宣纸,质量达高、中档书画用纸水平,被轻工部评为优质产品,获银质奖章。“玉露”水蜜桃,是近年引进种植的品种,该品种比其他水蜜桃迟熟1个月,果实硕大,肉质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是水果淡季的佳品,现近1000亩“玉露”投产。发展思路
姑田发展思路是:基础设施先行,三大产业并举,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体系。主要抓好五大工程、七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个体企业、私营企业,在挖掘现有企业潜力的同时,多方吸引外来资金,办新厂,上新项目,出新产品。农业生产在增产增收的前提下,鼓励群众开发山地,种果种菜,大力发展生猪、黄牛、羊、牛蛙、白鹜鸭养殖,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9617男10253女9364家庭户户数4834家庭户总人口(总)19026家庭户男9798家庭户女92280-14岁(总)54260-14岁男28980-14岁女252815-64岁(总)1274415-64岁男674915-64岁女599565岁及以上(总)144765岁及以上男60665岁及以上女841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8803四大商业街
1、上堡街:上堡街俗名牛栏桥,在上堡村境内。清代龙岩万安至姑田的古道从这里经过,牛栏桥头便是过往客商的落脚点,有人在桥头盖房开,客店、饮食店、酒店等,逐渐形成街道。元甲纸业的兴旺,过往客商更多,又逐渐在溪边赖屋形成一条街,叫下街路。上堡街道成,为姑田最早的闹市。据人们传说当时牛栏桥有4家纸庄、4家客店、4家酒店、4家肉铺,加上日杂百货等小店铺有30余间,可见当时繁荣的情景。随着元甲纸业的衰落,(因纸业中心向外转移)牛栏桥的生意逐渐萧条,到民国时期连永公路开通,从古道经过的人减少,上堡街不再成为闹市。2、永丰街:永丰街俗名马面下,在中堡村境内。早年,这里是一片竹林,有人在这里养马,盖有几间马棚,凡骑马过往客商,在姑田住下时把,马寄养在这里。附近有座关帝庙,庙前的空地及庙右前方盖起一些店房作圩行,是集市地点。圩行接连马面下,逐渐建起店房,成,为一条新街道。这样,集市的中心转移到马面下,并起名为永丰街。清代以前永丰街道是很狭窄的,两旁店房矮小,都是木料结构,容易失火,有每十二年就火烧马面下的传说。1935年连永公路开通,开扩了人们的眼界,在一次火灾后,商家议论扩大街道路面,建洋店房(砖木结构),经过数年建设,永丰街成为较象样的街道。1951年永丰街发生过一次较大的火灾,几乎全烧光,仅剩下街两头为数不多的店房。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很快地重建店房,恢复,了正常的商业活动。其后也发生过几次小火灾,由于抢救及时损失较小,每次都得到政府支持很快重建。1986年,中堡村建起农贸市场,并建振兴桥与永丰街的下端连接起来,下堡村在坎兜也建起农贸市场,从此姑田的集市转移到中堡市场与下堡市场。永丰街便冷落,仅供住家而已。
3、坎兜街:坎兜街又叫坎兜店,在下堡村境内。连城至永安的古道在这里经过。旧时的坎兜街店房矮小,木料结构,街道狭窄,横直两条街,呈丁字形。横街长约100米,直街约为80米。有各种店铺100多间,比较有名的店号有茂钦号纸庄、洪茂仁酒店、义隆号杂货店、庆丰隆号布店、祥泰号饼店、湖南号客店等。民国时期,姑田纸业一度畅销,生产火红,坎兜街日夜热闹。1939年11月一场大火将坎兜街烧为灰烬,直街只剩下一家银器店,横街只剩一头一尾2间酒店。火灾后,由商会出面规划,重建街道,规定街道路面扩大一倍,店房建2层楼房,土木结构,街道的繁荣仅次永丰街,每逢圩天群众既赶永丰街,又赶坎兜街,人来人往,甚是热闹。1970年后,不再是圩场,从此显得冷落。
4、新街:民国时期,姑田造纸业兴旺,外地到姑田开纸庄的老板赚了大钱,在公路旁盖店房开设大纸庄。由当时商会出面将公路下堡路段两旁的田买下建新街。规定每间店宽15尺,盖2层以上的楼房。4座楼房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留5尺通道,以便敌机来空袭时疏散用。到新中国成立,建有2层楼房的店房20座、1层的8座。此新的街道,就称新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机关、银行、邮电、车站、税务、工商所、供销社、外贸等单位都设在新街,特别是供销社建了多座楼房,开设各种门市部。新街就成为姑田政治、贸商、交通的中心。改革开放后,新建店房100余座,新街从下堡松溪桥头延至中堡西洋,全长2000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