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连城县地图 >
宣和乡地图
宣和乡相关地区地图:

文体教育

文化教育及各项事业稳步发展。1951年,全乡仅8所全日制小学。1993年,全乡11所完小全部新建了规模化教学大楼,并配齐了附设设施;中学新建了教学楼、试验楼、综合楼、教工和学生宿舍楼,有14个教学班。1992年全乡中、小学通过省、地县“六项督导”和“实验教学”验收,均达优级水平。全乡有1座电影院及2所录像厅,还有2个村办汉剧团和1个木偶剧团。水电设施配套完整,高压电网与闽东电网并网,输电正常。通讯设施先进,装1400门程控电话可与世界各地随时联系。宣和拥有承载历史,承载着客家文化深厚底蕴培田古民居群,让人震撼,令人神往的旅游景点。宣和乡培田村,明、清、民国时期先后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华堂构成的民居建筑群,尤其其中两幢"九厅十八井"及"南山书院"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时期建筑精品。入(迎)公太夜晚游花灯也是宣和特色之一,由13方组成,每个姓氏13年轮1回,入(迎)公太对于宣和人来说是个盛大的日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王审知(闽王).夜晚游花灯不但样式多而且又长。宣和成为鱼米之乡。物产除木材、松脂、土纸外,有烤烟、席草、青果、大豆、香菇等,宣和米冻,米粉和茶叶尤其著名,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遐迩皆知。上曹村位于宣和乡中部,分为石头段,中兴段,甘贝,全村以中烟,水稻,养殖为主.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1640男5867女5773家庭户户数3009家庭户总人口(总)11426家庭户男5705家庭户女57210-14岁(总)34530-14岁男17670-14岁女168615-64岁(总)736915-64岁男376015-64岁女360965岁及以上(总)81865岁及以上男34065岁及以上女478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1421

自然资源

宣和乡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大理石、硅石等。宣和乡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培田古民居建筑群闻名遐迩,古民居建筑群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培田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宣和发展旅游经济具有一定的潜力。宣和乡土地肥沃,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农业以种植茶叶、水稻、烤烟、薯类为主,其中茶叶、烤烟为宣和的特色产业,宣和绿茶在闽西享有一定的声誉,所产烟叶产量高,质量优,全乡种植面积均在2900余亩,烤烟生产已成为宣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除此以外,宣和的淮山及群众养殖的河源鸡、福建黄兔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全乡种植淮山1000亩,河源鸡存栏5万多只,出栏1万只,黄兔存栏3万只,出栏4万只。除了种养业以处,当地群众主要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近年来,升星等几个村的群众自发发展鞋垫等手工业加工,2005年全乡生产鞋垫700余万双。产品畅销三明、漳州、厦门等地,是该乡的重要特产。我乡生产的鞋垫畅销三明、漳州、厦门等地,鞋垫加工成为宣和的一大特色产业。

历史名人

宣和乡人才辈出。较知名者有宋代礼部侍郎傅正先、中宪大夫曹远生;清代武进士吴拨魁(光绪帝之侍卫);民国初期有吴建德留日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积极讨袁反帝;后有吴旭初、吴树均、吴乃青(吴建新)与周总理一道留法勤工俭学,谋求富国强帮之路。解放战争时期,宣和还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闽西义勇军独立第七团,由曹晖任团长,为解放永安、连城作出了贡献。已经查明认定的烈士有吴日新、曹进古等32人。宣和三面环山,中间峡平原,森林茂盛。河源溪是全乡10条溪河的汇流,并串穿全乡9个村。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823毫米,年无霜期275天。

历史沿革

宋代,宣和是长汀县古田乡的河源上里。1956年3月划入连城,并入朋口区。1958年成立宣和公社,1984年改公社为乡。境内北部和西部属山区,尤其西北部的前进村一带,山壑纵横,溪涧交错,是宣和溪的主要发源点。东南部从培田以下至洋背沿宣和溪两岸为河谷盆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产,年可三熟。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大小水坝数十处,水渠2条,长达10余里;兴建大小水电站10多座,加上纵横交错的溪流,宣和成为鱼米之乡。物产除木材、松脂、土纸外,有烤烟、席草、青果、大豆、香菇等,宣和米粉和茶叶尤其著名,以其色、香、味俱全而遐迩皆知。

地理位置

宣和乡位于连城西部,东邻文川乡和文亨乡,南接朋口乡,西靠长汀境,北依罗坊乡。1987年时,面积100.42平方公里,耕地13416亩,人口12812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28人均为汉族。乡民以曹、吴、黄、巫、傅、邱等姓为主。自然村56个,划分为11个行政村。辖前进、紫林、培田、升星、上曹、中曹、下曹、新曹、城溪、科南、洋背、中田、黄沙13个村委会.乡政府驻地中曹村,离县城37公里。有县乡公路与国道厦成线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