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电子地图 > 龙岩市地图 > 连城县地图 >
四堡乡地图
四堡乡相关地区地图:

概述

四堡乡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7.8℃,年降雨量1800~2000毫米,年日照1900小时,无霜期250天,最高气温35.5℃。全乡耕地面积11092亩,林业资源较为缺乏,四堡乡主要矿藏资源有稀土矿和花岗岩。全乡水源较为缺乏,因为没有河流,主要灌溉、生活用水来自全乡最大的水库——团结水库和另外几个较小的东山、高坑水库。由于资源较为缺乏,乡镇企业不发达,所以目前四堡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2001年,全乡农村社会总产值为675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为5117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47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乡财政收入331万元,粮食总产量8635吨。鉴于四堡乡底子差的特点,几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四堡人民走出了一条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搞山地综合开发的脱贫致富的路子。经过十多年的山地开发,四堡已经成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较好经济效益之乡,建立了水蜜桃生产基地,水蜜桃9400多亩,年产水蜜桃3286多吨,创产值560多万元。如今,进入四堡境内便可看到漫山的桃树,春季满山粉红色的花海,为四堡增添无穷的魅力;夏季,桃树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又是一番喜人的景象。四堡水蜜桃以其鲜艳的外观和优良的品质而载誉省内外,曾在1987、1988年连续获龙岩地区桃果鉴评会一等奖。现在每年90%以上水蜜桃远销到广州、深圳、梅县及龙岩、厦门等十几个大中城市。水蜜桃生产已经成为四堡乡一个主要产业,每年收获季节便吸引了大批客商到四堡水蜜桃批发市场来,从此又带动了饮食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四堡乡因矿藏资源和水源缺乏的制约,企业发展较为落后,目前主要企业有花炮厂、村办钢球厂、生物化工厂、铸造厂、乡建筑队、石料场等,总产值360万元,创税利4.6万元。但四堡乡具有庞大的劳务市场和蓬勃发展的水果生产,很适合发展食品加工行业。另外四堡锡器行业很发达,大批农民以祖传手艺从事打铸锡器工作,经营锡器,该手艺在长汀、宁化、清流、永安等县市颇有名气。四堡乡具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素有“文化之乡”的美称。自南宋以来就在各村子设有私塾。目前,全乡设有完小5所,各自然村均设有幼儿园或初级小学,中学1所,在学人数3404人,教师队伍整齐,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每年为各类中学学校和县高中、职业中学等输送一批人才。由于四堡人民一贯重视文化教育,在明末清初四堡兴起规模宏大的雕版印刷业,到清代鼎盛时期,四堡已成为当时全国四大印刷基地之一。当时务各、马屋两村有60%以上群众长年从事印刷业,据资料记载当时四堡有书场商号44宗,印刷出版书的数量多达226部(尚未全部查实),这些雕版印刷在我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今仍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到四堡乡考察,1994年5月、9月分别有两位美国学者专程到四堡乡来考察雕版印刷。四堡乡自古为连城县、宁化、清流等县南来北往的交通要塞,明清时期,在务各设驿站,现叫“公馆”,如今,四堡境内的省道建文线都已铺上水坭路面,交通便利,全乡个体经营的客运中巴达20来辆。四堡乡设邮电代办所1个,信件邮寄方便,已开通1400门程控电话。乡有卫生院,各村个体诊所近30所,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让四堡人民以健壮的体魄,搏击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四堡人民正精神饱满地建设家乡。

购物美食

特色美食,四堡漾豆腐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鲜香嫩滑,回味悠长;素有闽西著名“八大干”之一美称的连城红心地瓜干色泽鲜红,味道甜美,质地软韧;连城白鹜鸭是“中国唯一药用鸭”,该鸭不油腻、汤味独特、肉质鲜美、饲养期越长、药效越高;连城传统火锅名菜“涮九门头”、芋子铰等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纪念收藏:连城根艺的艺术水准和产量均为福建之首,其根雕艺术品可作纪念或馈赠佳品,此外连城宣纸也是书画装裱的好材料。

风土人情

虽然今天四堡乡早已繁华不在,却因着书香墨香的濡染、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结社吟诗、操琴作画等仁厚雅之风仍很盛行。在四堡,遇婚嫁喜庆之事,送一副联文给对方作贺礼。此外,“吵嫁”也是当地特有的婚庆习俗。
“吵嫁”:在四堡乡,每当儿女成婚的大喜日子里,双方亲家要大“吵”一场才罢休,据说这是中原遗风。“吵嫁”通常是在迎亲时女方对男方近乎无理取闹的挑剔,如此“折磨”他们一二个小时后才让将新娘放行。别看十几个人“吵”得脸红耳赤的,其实彼此都心知肚明在演戏。当地人认为,只有热烈地吵过,婚后才能宝贵双全、白头偕老。

民俗

四堡乡居民为汉族,曾有人根据四堡妇女奇特的服饰,近似于某少数民族而认为四堡居民为少数民族,但无可考究。四堡乡音为客家话语系,但不带上杭、武平一带腔调,很接近普通话,因而四堡讲普通话很普及。四堡乡共有9个姓氏(邹、马、吴、杨、包、李、张、严、赖),每个村庄均为一种姓。虽然如此,但各村风情基本相同,各村每年都有一庙会,像务各“七吉”(七月初七),马屋正月十四等。尤以各村元宵节闹花灯,游龙灯为最。四堡龙灯很有特色。龙头制作精细形态逼真,绘上各种图案,夜晚点上蜡烛,烛光投映之下更为形象。四堡龙灯长达490余节,足有1.5公里,夜间由山游下,黑暗之中点上蜡烛的龙灯,蜿蜒而行,时隐时现,山下看来如龙从天降一般,蔚为壮观。元宵节各村都有迎神,即抬着邹应龙(邹姓始祖为南宋文武状元)塑像到村里游走,届时彩旗、锣鼓前后拥护而行,供各家各户供香敬仰。

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13978男7056女6922家庭户户数3453家庭户总人口(总)13863家庭户男6975家庭户女68880-14岁(总)42400-14岁男22960-14岁女194415-64岁(总)870115-64岁男432315-64岁女437865岁及以上(总)103765岁及以上男43765岁及以上女600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3839

历史沿革

宋元符元年(1098)清流建县时,北部的长校、里田等乡,划归清流。宋绍兴三年(1133)连城从长汀划出置县时,南部的到湖、大坑源、蕉坑等地,便以河为界,划归连城北团。1951年2月,四堡划归连城时,西部的珊坑、南柴坑、龙头坊、义家坊等地分别归长汀的馆前和童坊。四堡经过多次析变,作为行政区域的四堡仅剩其主体一部分,其余划归他县的境域则改易他名,但是作为地片名的四堡却依然流行于原先境域内的群众口头上。四堡乡早在1930年就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属于长汀管辖,解放后于1951年划归连城县,为第八行政区,1958年撤区改为红专公社,曾与北团罗坊合并为金基公社,后改今名。四堡自南宋开基以来出了不少名人,如明朝时的马驯(四堡马屋人,字德良),任户部主事,紧擢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两省。清代邹圣脉(四堡务各人),增补《幼学琼林》一书,风行全国,历久不衰。该书包罗万象,知识性甚强,曾是一本很好的启蒙读物,有“读了《增广》会讲话,读了《幼学》走天下”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