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前镇地图
庙前镇相关地区地图:
2、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
基本概况:庙前镇地处闽西西部,从龙岩沿319国道西行,一路崇山峻岭,石径重叠,修竹茂林,荫蔽天日,行约72公里至庙前的马岌凹山口一望,顿觉天高地阔,一马平川,心境爽然,这就是庙前。庙前位于连城最南部,素有“南大门”之称,地处连城、上杭交界处,地形东西宽而南北窄,西、南两面与上杭县毗邻。地名由来:庙前古名朗村,又称崇儒或崇儒隘,自连城县建制以来,就是连城县封疆之界,在县建制前是隶属于新罗县古田六团里,南宋绍兴六年始由古田乡拆出,由连城县管辖(元至正六年,改莲为连)。庙前之得名是与其经济发展分不开的,在清雍、乾时期,吏治较清,人民稍获休养生息的机会,菁坊(今庙前村)境内的居民逐步繁衍起来,于是在境中建起一座关帝庙,由于该庙坐落适中,在其周围商贾们逐渐营建店铺,设立街圩,逢二、七为圩期,赶集者皆言到庙前赴圩,久而久之,遂成了众口相传的地名了。
行政区划:庙前于1972年2月由新泉公社划出15个大队,成立了庙前公社,1985年公社更名为镇,全镇176.89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00公顷,道路铺装面积187800平方米,辖15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2001年共有7476户,32459人。
气候气象:庙前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万物生长,常年最高气温31.8℃,最低温度6.8℃,无霜期300天以上,全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2230毫米。年可三熟,特别是庙前、芷溪二大盆地是主要产粮区。东部岩背、江畲、朱地一带,乃梅花山第一峒,山岭巍峨,群峰簇拥,庙金山海拔1754.8米,仅次于石门山和狗腻脑而为县内第三高峰。这里森林密布,木材、毛竹、松脂、土纸为其主要产品。
旅游资源:庙前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自古以来就有“东有朝天岩”,西有“笔架”伸张;南有将军“上马”锦乡旗山这样描述。境内12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岭岳衔接,绵延百里,尤其是东北端的庙金山,海拔1755米,是连城第一高山,它与左边的人头石(海拔1658米),右边的铁昌山(海拔1627米)形成鼎足耸立,蔚为壮观。这些峰峦现已列入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该处辟为自然景点,已是指日可待。
革命传统:庙前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闽西的苏区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出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革命人物,如官觐玖、江观钻、江启锚,还有后来为中顾委委员的江一真同志等。而同时在海外也涌现了一批杰出人物,如庙前人江举谦,现任台湾东海大学文学院院长,是著名的学者。有台胞黄钟生,芷红村人,1992年返乡捐老山商场。1929年,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军入闽,曾驻于此。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等领导的南方游击队,曾转战于庙前山区。
经济发展: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庙前人民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和十四大精神鼓舞下,积极发挥各种优势,使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达913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54302万元,财政收入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粮食总产量10842吨。庙前物华天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据地质勘探初测,石灰石1200多万吨;锰200多万吨,且以品位高,分布集中而闻名全国;煤500多万吨;铅锌矿50多万吨;还有钨、铁、铜、水晶、硫磺等在闽西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闽西重点工业区之一,目前有的矿藏已在开采利用,大部分还是潜在的优势。庙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立足镇情,稳住农业,以扶持乡镇企业为主,采取镇办、村办、私营、联办四个“轮子”一齐转的办法,鼓励独资、集资、联营等经营方式发展乡镇企业,并加以引导和规划管理,成效显著。近几年来,以矿业为先导,先后发展了冶金、电力、建材等乡镇集体股份合作企业,其中矿业、建材已形成规模群体,发展速度和规模进入全县领先行列。外向型经济上了新台阶,外引内联,兴办了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龙连铝型材厂等。名优特新产品主要有“梅花牌:普通硅酸盐水泥,连续五年获省优产品;铝型材系列新产品,以其技术含量高而闻名,不仅水平领先省内其他厂家,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传统工艺的健康竹筷以其悠久历史、精湛的工艺、上乘品质饮誉全国各地;久负盛名的芷溪藤椅、竹凉席,广泛受到省内外客户的的青睐;矿藏主要有:锰矿、煤矿、钨矿、铅锌矿等。
交通运输:庙前交通和地理位置优越,庙前是连城县离中心城市龙岩最近的一个乡镇。境内319国道沿东西方向横贯全境,是厦门、泉州、汕头等沿海城市通往西南腹地的穿略地带,赣龙铁路必经之地,境内沿319国道45公里的两侧连贯成的9平方公里的平展开阔盆地。其边沿河流由东向西顺盆地而下,径流量为120立方米/秒,这种地势及交通线,河流并体纵贯的布局,有利于工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改善了投资环境。庙前现有3.5万千瓦的变电站与闽西南电网连接,还有小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842千瓦,有年供水量60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可供3万人的生活用水。朱地、兰桥也先后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邮电通讯、集镇建设方面,进行了10里长街的改造建设。镇区道路铺装18.78万平方米,集镇地段新的建筑群已初具规模。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设施的改善,芷溪片有文化站、文化室,先后在芷溪、庙前建起了地面卫星接收站,目前全镇80%的农户可接收到电视信息。还有装饰别致的歌舞厅、卡拉OK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文教卫生:文教卫生事业,全镇有庙前、连南两所中学,小学15所,至1993年底,教师队伍中教93人,小教217人,幼教22人,1985年经地县验收,领取了“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和“实现基本无文盲”证书,1992年教育“六项督导”获旦省验收优级水平。庙前镇原名朗村,位于连城南部,是连城县南的大门。东、南、西三面与上杭县的古田、蛟洋乡接壤,北与新泉毗连,东北与莒溪相邻。1987年全境面积176.89平方公里。耕地15808亩。55个自然村,划分为15个行政村,人口26988人,每平方公里153人。镇政府驻地在庙前,距县城莲峰镇57公里(公路交通里程,下同)。国道厦成线公路经此。庙前在宋属表正里,明属表席里。民国属第二区崇溪乡。新中国成立后,属第六(新泉)区,1958年10月属新泉公社,1972年2月从新泉划出成立庙前公社,1984年改为庙前镇。相传过去在关帝庙前设圩集,每逢圩期,赶集者都言往“庙前”,久而久之,遂成地名。
矿产资源:庙前是县内的工业重镇,境内矿藏丰富,有煤、铁、锰、铅、锌、钨、钼、水晶、硫磺、石灰石等。省属企业有锰、钨等采矿机构;地属企业有铅锌矿和1500千瓦火力发电厂、高压电网、变电所等;县属企业有煤、铁等厂矿;镇办企业有水泥厂、铁厂、农械厂、石灰厂、钨矿、锰矿、煤矿和建筑队等。全镇从业职工2400余人,是县内得天独厚的山乡集镇。
3、安徽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
基本概况:庙前镇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之西,坐落在著名的佛教名山九华山的北麓,是青阳县西片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总面积58平方公里,五九、青杜、蓉十等三条公路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辖9个行政村,143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2.4万人,街道人口0.7万人,辐射人口达10万人。庙前镇古称慕善镇,形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现集镇建设日新月异,集镇功能齐全,道路建设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拥有中学3所,中心小学1所,完小5所,幼儿园2所,县级卫生院1个,县派出机构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公安派出所、林业派出所、法庭、农行、工行、信用社、邮政局、电信局、粮食收储公司等,企业有家俱厂、工艺厂、天方集团、银杏矿泉水公司等,电力设施完备,集镇区域内自来水通畅,电视台节目丰富。地理地形:庙前镇地处东经117°40′48″~117°49′56″,北纬30°30′35″~30°41′44″。集镇四周群山环绕,三条溪水(濂溪河、九都河、八都河)贯穿全镇,地貌宛若小“四川”盆地之势,是中低山丘陵岗地区,位于青阳县西部,九华山北麓,镇域南临九华乡,北接五溪新城区,西至杜村乡,东达县城蓉城镇,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镇域内公路畅通,主干线有五溪—九华山线和青阳—杜村线,两线均与318国道相连。
土地利用:镇域总面积为58平方公里,人口毛密度为427人/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为186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45%,人均占有耕地1.19亩,其中水田1627.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7.47%,旱地18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86%,全镇林地面积为2502.7公顷,约占土地总面积的43.66%,全镇共有水面积184.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2%,主要是河流、坑塘、水库水面。
基础设施:庙前镇交通主要依靠公路,S219省道及青杜公路纵横穿越本镇,道路等级较高,为二级,是去九华山和杜村乡的交通主干线,交通量逐年增加,公路占有用地约26.9公顷。村镇道路东西向以华阳村至石山村公路为骨架,南北以三河村、窑西村至一心村村级道路为主线,连接各行政村及镇区联系起来,形成道路网,村级道路以沥青、砂石路为主,宽度为3.5—5.5米,路面等级较低,水利方面有:九华河、八都河、九都河贯穿境内,全镇共建水库4座,塘坝527个,沟渠配套9.5公里,共有水面184.6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53.7公顷,灌溉面积达1627.2公顷。电源来自青阳县城,镇区现有35KV变电所一座,沿路或取直架设10KV线路5条,向各用电单位或村庄供电。用电普及率达100%。华阳电站所生产的电力已并入电网。全镇电话普及率为90%,已开通了移动通信及寻呼业务。
资源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庙前镇以稳农业、强工业、促三产为抓手。农业是庙前镇的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其次是蚕桑、茶叶、蔬菜,全镇耕地有27904亩,桑园528公顷,茶叶100.2公顷,林地37540.5亩。众多的资源奠定了庙前镇农业强镇的基础,近三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加快发展思路,在强抓农业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园区及旅游开发,目前,有环保建材、砂石铁、丝绸厂、三净园等众多企业在庙前落户,在2006年全市中心镇评比中荣获第二名、2007年荣获安徽省旅游乡镇,镇里有多个行政村被列为生态示范村,窑西生态小学2005年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光荣称号。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688男10512女10176家庭户户数6272家庭户总人口(总)20027家庭户男10103家庭户女99240-14岁(总)46520-14岁男23490-14岁女230315-64岁(总)1422215-64岁男727215-64岁女695065岁及以上(总)181465岁及以上男89165岁及以上女92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9475